-
公开(公告)号:CN102168774A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1110100814.9
申请日:2011-04-21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错熔接自增强管材及其成型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先进加工技术领域。该管材具有内外双层结构,主要由内壁管和外壁管组成,内壁管和外壁管各具有两条熔接痕,内壁管熔接痕与外壁管熔接痕的位置彼此错开。该管材的成型方法主要通过分流器将一台挤出机挤出的熔体根据壁厚要求分流成四股熔体,然后每部分熔体分别向前输送、展开、包络成半圆,并进一步汇合成熔接线不在一个位置的内壁管和外壁管,从而形成交错熔接自增强管材。本发明管材结构简单,能大大地降低熔接痕失效对管材质量的破坏,同时可以提高管材强度;本发明管材的成型方法原理简单,可实施性强,无需像多层挤出成型那样需要多台挤出机,制造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126274A
公开(公告)日:2011-07-20
申请号:CN201110097361.9
申请日:2011-04-1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发泡注射成型螺杆,该螺杆主要由后螺杆、后定位环、后止逆环、后混炼段、前混炼段、前螺杆、前定位环、前止逆环和螺杆头组成;其中后混炼段和前混炼段采用六头螺纹,后混炼段采用同螺杆旋向相同的正向螺纹,前混炼段采用反向螺纹,前混炼段反向螺纹上开有正向沟槽。该螺杆能够大幅提高螺杆的混合均化效果,使超临界气体快速均匀分布在聚合物熔体中,形成稳定的聚合物熔体/超临界气体均相体系;同时由于在进气位置采用止逆,可以有效地防止熔体回流堵塞进气通道;这种微发泡注射成型专用螺杆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类型的微发泡注射机。
-
公开(公告)号:CN101733916A
公开(公告)日:2010-06-16
申请号:CN200810227241.4
申请日:2008-11-26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2701 , B29C2045/0094
Abstract: 本发明熔体微分式精密注射成型机,主要由注塑系统、合模系统和计量分流系统组成,注塑系统和合模系统跟常规注射成型机的相同,计量分流系统包括行星齿轮泵、联轴器、驱动电机、控制器和加热装置,行星齿轮泵有一个主进口和多个出口,用于高温熔体的输送、分流、增压和计量。其是一种能生产微型制品的注射成型机,结合了常规注射成型机的优势,引入计量分流系统突破现有微注射成型机的缺陷,不仅能够实现塑化效果好、注射压力和注射速度高的优点,又能够实现精确计量,实现高精度、高精细零件的大批量、低成本生产。本发明采用常规注射成型机的注塑系统和合模系统,因此可直接对普通注射成型机改进,加入计量分流系统实现微分注射成型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959687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110295998.2
申请日:2021-03-19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连续吸塑成型高阻隔性水囊生产装置及方法,装置主要包括挤出系统、缓存系统、双向吸塑系统和余料收卷系统,首先使用两台挤出机以及相应的叠层流延模具,同时挤出两张上下平行布置高阻隔性塑料膜,通过多个牵引辊子带动,使两张塑料膜中上方塑料膜,从左上到右下斜向通过缓存装置,而下方薄膜先往下后向右,呈L形通过缓存装置,这样两张薄膜在高度上间隔开,可以依靠自身重力下垂一段长度,实现物料缓存,之后使用一对在合模机构带动下能上下开合的吸塑模具,分别吸塑成型出水囊的两个半腔;在吸塑完成后,成型的水囊以塑料薄膜余料作为载体,往后输送,方便地满足了连续生产的制品输送要求,最后取下水囊后的塑料薄膜被统一卷起。
-
公开(公告)号:CN11765652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88013.2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Ⅴ型储氢瓶制造工艺,通过使用低温合金制造碳纤维缠绕的可熔性内胆,待碳纤维复材缠绕固化完成后再在更高温度的环境中熔融并取出可熔性内胆,解决了碳纤维缠绕时没有刚性缠绕依附结构的难题。针对碳纤维复材在固化时容易产生孔隙而导致阻隔性降低的问题,提出采用软材料辅助加压固化的方法及在可熔性内胆及金属嵌件结构外套上一层柔性阻隔膜,提高碳纤维复材的致密度和/或气体阻隔性能。针对Ⅴ型储氢瓶的高压气态储氢服役条件设计了几种可以防止碳纤维复材与金属发生分离的嵌件结构,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改进缠绕固化方法。本发明使用的成型装备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储氢瓶成型装备不需要较大的变动,还可以节约企业转型生产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545473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222533.5
申请日:2022-10-08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LSTM的生活垃圾投放趋势智能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数据,通过智能垃圾收运设备获取每次垃圾投放量和投放时间,通过爬虫的方式获取国家节假日信息、气候信息以及温度信息;步骤2:数据预处理,对获取的多类数据建立序列数据集,并进行归一化处理;步骤3:建立模型,建立生活垃圾投放LSTM网络预测模型,并利用历史数据对其进行训练;步骤4:模型预测,利用模型对垃圾投放趋势进行预测;步骤5:对预测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验证预测的有效性。本发明通过建立垃圾投放规律预测模型,预测未来24小时的垃圾投放规律,方便环卫企业、环卫部门、小区物业等以此模型作为参考及时得对垃圾收运作业进行安排,快速清运垃圾。
-
公开(公告)号:CN113606487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974301.4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F17C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Ⅴ型无内胆高压复合材料储罐成型工艺,首先,弹簧卷制机将选定截面形状尺寸的丝材按照储气瓶内部结构形状和尺寸卷制成旋制基板,并在旋制基板上喷涂脱模剂。第二,通过纤维编织设备/纤维缠绕设备编织/缠绕碳纤维复合材料;第三,将旋制基板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层一同送入树脂固化装备中进行固化,待固化后取出制品。第四,通过抽丝机构,将成型旋制基板的金属丝拉直并缓慢抽出储气瓶,最终获得满足要求的储气瓶。本发明工艺纤维编织过程中连续纤维层无需裁剪、拼接等操作,不形成应力缺陷和气体渗漏缺陷,提高成型效率和实现基板的可重复利用,适用于不同直径、长度、封头结构的Ⅴ型无内胆高压复合材料储罐成型,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92312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693138.9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针对以高压IV型储氢瓶为代表高压复合材料容器的使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复合材料储氢瓶瓶口结构,可解决现有金属BOSS结构与塑料内胆之间连接性差、内胆‑BOSS‑碳纤维复合材料间易发生相对位移、内胆‑BOSS成型收缩率不同而发生大变形、内胆‑碳纤维复合材料层在热循环变化下易剥离等诸多问题。本发明一种复合材料储氢瓶瓶口结构,分别为可安装瓶阀的通孔BOSS结构和密闭的闭孔BOSS结构,包括轴向密封槽、定位面、内螺纹、外螺纹、定位槽、幅板、内胆止转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止转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止退结构和防塑料收缩错位结构,本发明的结构简单稳定、轻量化、密封效果好,可使金属‑塑料之间的连接紧密、碳纤维缠绕表面平整,适用于车载和储运储氢瓶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3001920B
公开(公告)日:2022-07-26
申请号:CN202110210044.7
申请日:2021-02-25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IPC: B29C45/76 ,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液压式合模机构最优锁模力的设定方法,拉杆上安装应变传感器及锁模力传感器,锁模油缸上安装磁环式位移传感器,分型面安装接触式压力传感器,模具侧面安装胀模量传感器,按预先调整好的实验参数设置初始的注塑参数,采集整个采样周期内的相关参数,并记录胀模最大时刻的实时锁模力值与分型面压力;构建胀模最大时刻锁模力设定值与分型面压力关系式,以胀模最大时刻分型面压力为0为依据求解最优锁模力设定值,最终得到最优锁模力设定值。通过本发明一种液压式合模机构最优锁模力的设定方法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有利于实现锁模力设定值的准确选取,有利于改善因锁模力设置不合理而导致的溢料和资源浪费,同时具备求解简单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514334A
公开(公告)日:2021-10-19
申请号:CN202110873675.7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北京化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高压条件下材料抗穿刺/冲击与气体泄露检测装置,至少包括控制系统、高压充气系统、抽真空系统、气体泄漏量监测与检测系统、材料破坏情况观测系统、材料穿刺实验系统、环境参数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通过实时观察材料宏观变化,监测被检材料在测试过程中的气体透过量,并通过不同的动力装置控制穿刺,可初步实现被检材料在特定材料结构、设定压力、设定穿刺结构、设定温度、设定穿刺速度等协同作用下材料的破坏情况,指导材料配方和结构设计,进而降低储氢瓶等高压储罐的设计安全系数,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储氢瓶储氢密度和可靠性。同时,本发明检测装置可减少高压危险气体的用量,提高实验安全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