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488397A
公开(公告)日:2021-03-12
申请号:CN202011389811.7
申请日:2020-12-01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模态分解和迁移学习的极端场景下电力负荷预测方法,包括:1)统计各种极端场景下电力负荷历史数据,并将其按负荷曲线的大致趋势分类;2)使用改进的聚合经验模态分解法将数据分频,得到负荷趋势项和若干高频分量;3)使用所述历史数据的趋势项进行基于注意力机制模型权重转移的迁移学习,得到趋势项的预测模型;4)使用所述预测模型和LSTM网络分别对所述趋势项和本征模态函数进行负荷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叠加起来,得到负荷预测结果。本发明能充分利用各种极端事件发生时的电力负荷历史数据,对同类场景下电力负荷趋势进行预测,解决了极端场景下电力负荷预测时传统方法不适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45998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32997.2
申请日:2020-11-24
Applicant: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青海大学 , 清华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含压缩空气储能的综合供能系统及方法,涉及储能技术领域。系统中,压缩机、冷却器、储气库、回热器、透平机和发电机依次连接,发电机用于向热电负荷输送电能。冷却器、蓄热罐、回热器、第一换热器和蓄冷罐依次连接成循环回路。第一换热器和土壤蓄热器连接成循环回路,第一换热器用于将回热器产生的富余热量存储到土壤蓄热器中。地源热泵与土壤蓄热器连接,地源热泵用于将土壤蓄热器中的热量输送给热电负荷。该系统能够将压缩空气释能过程中的富余压缩热存储于土壤中,保证蓄冷罐内介质温度在合理区间,使压缩空气储能过程安全、高效运行,并将土壤中存储的热能在需要时高效利用,避免能源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233004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282739.8
申请日:2020-11-17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C均值聚类场景划分的配电网重构方法,其步骤包括:1.根据DG出力和负荷的预测数据,通过自适应模糊C均值聚类得到配电网运行的典型场景;2.基于典型场景建立配电网重构模型;3.通过粒子群算法对配电网重构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优化后的拓扑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多种运行场景的同时计算方法简单的配电网重构方法,结构优化后的配电网运行网损得到了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9559056A
公开(公告)日:2019-04-02
申请号:CN201811478842.2
申请日:2018-12-0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斌 , 庞成明 , 屈小云 , 高博 , 侯小刚 , 寇凌峰 , 谢毓广 , 丁津津 , 计长安 , 胡翀 , 石磊 , 洪伟 , 汪玉 , 赵龙 , 陈凡 , 王小明 , 骆晨 , 陈洪波 , 何晓伟 , 毛荀 , 郭力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薄弱环节的辨识方法,涉及配电网的可靠性分析技术领域。该辨识方法以量化的方式给出了配电网中各个元件对不同可靠性指标承担的“责任”大小,通过可靠性跟踪分析得到各个元件对配电网系统不可靠性的贡献,确定引起系统不可靠的主要元件,从而辨识出系统的薄弱环节。
-
公开(公告)号:CN109546651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471724.9
申请日:2018-12-04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徐斌 , 庞成明 , 屈小云 , 高博 , 侯小刚 , 寇凌峰 , 谢毓广 , 丁津津 , 计长安 , 胡翀 , 石磊 , 洪伟 , 汪玉 , 赵龙 , 陈凡 , 王小明 , 骆晨 , 陈洪波 , 何晓伟 , 毛荀 , 郭力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高渗透率分布式电源的微网群内部电价的协调优化方法,涉及配电网优化调度技术领域,该协调优化方法包括:多次更新内部电价信息;多次根据电网电价信息、内部电价信息和微电网的经济效益模型,获得使得微电网的经济效益最大的微电网的净负荷;以多次根据电网电价信息、内部电价信息、净负荷信息以及微网群运营商的经济效益模型,获取微网群运营商的经济效益,直至微网群运营商的经济效益达到最优。该协调优化方法以内部电价为调节手段,实现配电网的源/储/荷之间的协调,从而使得微网群运营商的收益最大化,同时各个微电网的收益最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96412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7
申请号:CN201810699373.0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安徽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J3/383 , H02J3/26 , H02J3/46 , H02J2003/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压分布式光伏接入容量优化控制方法,该方法使用控制器与调容调压变压器提升光伏接入容量的优化控制,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台区因光伏消纳能力较差而引发的电压正偏差问题,显著提升了低压台区的低压分布式光伏的接入容量,并降低了低压台区电能质量建设改造的成本,普片适用于含分布式光伏的低压台区。
-
公开(公告)号:CN119695945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29759.0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铜陵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合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分布式光储变流器并网无功的分层协同优化分配方法,属于多分布式光储变流器并网控制领域。本方法包括本地层控制和网络层的并网无功支撑功率的优化分配控制,本地层控制根据各分布式光储变流器自身参数实现常规的电压控制型虚拟同步发电机算法和虚拟阻抗算法,虚拟阻抗算法的加入可以提高系统稳定性、增大网络层控制参数的设计范围,提高无功优化分配效果;网络层控制在本地层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多分布式光储变流器并网无功的优化分配;本地层控制和网络层控制的协同配合,共同实现多分布式光储变流器的并网无功均分、电压控制精度的提升和系统稳定性的增强。
-
公开(公告)号:CN11944837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39034.5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用户双维度响应意愿的电动汽车可调度潜力评估方法,建立不同激励水平下用户参与电网调度不确定性模型,包括电动汽车用户参与调度的响应率模型及充电时间裕度的不确定性响应模型;基于不同激励水平下用户参与电网调度不确定性模型,计算电动汽车的接受度,量化电动汽车用户参与调度的响应意愿;基于用户接受度,评估电动汽车集群的可调度潜力。本发明针对电动汽车用户参与电网调度接受度分析不全面的问题,对不同用户在不同激励水平下的响应度和响应偏差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电动汽车用户在不同激励水平下的响应率模型,反映了用户在不同激励水平下的调度意愿,从而提高了电动汽车可调度容量评估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389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515974.3
申请日:2024-10-29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计及不良数据和隐私保护的温控负荷聚合建模方法,属于隐私计算与需求侧响应技术领域,解决如何提高温控负荷聚合建模的准确度以及如何有效保护用户隐私信息不泄露的问题,本发明采用温控负荷聚合模型、具备不良数据抵御性的温控负荷聚合模型的鲁棒参数估计模型以及兼具不良数据抵御性与隐私信息防护性的温控负荷聚合模型的鲁棒参数估计模型对温控负荷聚合商对温控负荷进行聚合建模,使其参与能源系统的运行与控制,同时确保用户隐私信息的防护性,增强了建模方法对不良数据的鲁棒性,兼具良好的用户隐私保护特性与对异常数据的抵抗能力,可促进电力系统挖掘用户侧灵活性资源,增强运行经济性与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2240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19021.8
申请日:2024-07-29
Applicant: 合肥工业大学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六安供电公司
IPC: F24F11/47 , F24F11/61 , F24F11/64 , F24F11/88 , F24F110/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楼宇传热特性的聚合空调负荷新能源消纳方法,包括:1、基于楼宇RC传热模型,针对墙体温度进行有限差分并进行线性假设,建立考虑楼宇传热特性的单体空调负荷模型;2、考虑用户舒适度的影响,引入预测平均投票数指标,确定空调温度设置值约束范围;3、基于负荷聚合商云平台,提出一种面向新能源消纳场景,包含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四个环节的聚合空调负荷系统协同控制策略。本发明针对高比例新能源渗透引起的电网供需不平衡的问题,通过负荷聚合商聚合空调负荷协调控制参与系统调节以及削峰填谷方面展现的巨大潜力,以精准消纳新能源发电,保障电网的供需平衡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