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4547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3
申请号:CN202110837698.2
申请日:2015-10-15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1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粉末、包括此类粉末的电极和电池组。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包括粒子的具有小于5m2/g的BET值的粉末,所述粒子包括基质材料和分散于所述基质材料中的硅基域,所述基质材料为连续基质,由此所述基质材料为沥青或经热分解的沥青,由此所述硅基域的部分以硅基域的附聚物形式存在,由此这些附聚物的至少98%具有3μm或更小的最大尺寸,或者所述硅基域完全没有附聚成附聚物。根据本发明的粉末将具有更好的循环性能并且将更适用于高电流。
-
公开(公告)号:CN107408676B
公开(公告)日:2020-10-23
申请号:CN201580070704.9
申请日:2015-12-11
IPC: H01M4/36 , H01M4/38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锂离子蓄电池的阳极中使用的复合粉末,其中所述复合粉末的颗粒包括基质中的硅基域,其中所述单个硅基域是未嵌入或未完全嵌入所述基质中的游离硅基域,或者是完全由所述基质包围的完全嵌入的硅基域,其中所述复合粉末中所述游离硅基域的百分比低于或等于金属形式或氧化态Si总量的4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10073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80077458.9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C08J3/12 , C08K3/04 , C08K3/08 , C08K7/06 , C08L1/02 , C08L71/02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粒状复合材料、在集电体上层叠包含所述粒状复合材料的电极层而成的负极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所述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粒状复合材料包含:由含有能够吸存和放出锂离子的元素且不含石墨的物质构成的粒子(A)、由含石墨的物质构成的粒子(B)、碳纤维(C)、含有具有无取代或取代吡喃葡萄糖环的多糖类或其衍生物的聚合物(D)、与含有直链状或支链链状聚醚或其衍生物的固体电解质(E)。通过将本发明的粒状复合材料使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可获得能量密度、初期容量、容量维持率等特性提高了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9417195A
公开(公告)日:2019-03-01
申请号:CN201780042689.6
申请日:2017-12-25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62 ,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587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固体锂离子电池,包含固体电解质、负极和正极,前述固体电解质是选自氧化物系固体电解质和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中的至少1种,体积基准累积粒径分布中的50%直径(D50)为0.1~10μm,前述负极包含前述固体电解质、负极活性物质和导电助剂,前述负极活性物质包含石墨晶面间距d002为0.3360~0.3370nm且D50为1~10μm的石墨粒子,前述负极包含35~45质量份负极活性物质、45~55质量份固体电解质、5~10质量份导电助剂。根据本发明,固体电解质与负极活性物质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改善锂离子的插入脱离反应,能够实现安全性高、低电阻且长循环寿命的全固体锂离子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4798228B
公开(公告)日:2017-10-20
申请号:CN201380060725.3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1395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58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366 , C07F7/1892 , H01M4/0402 , H01M4/13 , H01M4/134 , H01M4/139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583 , H01M4/60 , H01M4/625 , H01M10/0525 , H01M2220/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得到充放电容量大、且充放电循环特性优异的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本发明中,通过包括以下工序的方法得到锂离子电池用负极材料:将包含石墨材料等的碳颗粒(B)用氧化剂进行表面处理,接着去除氧化剂残渣的工序;将去除了氧化剂残渣的碳颗粒(B)用硅烷偶联剂进行修饰的工序;使经过修饰的碳颗粒(B)和颗粒(A)用化学键进行连接的工序;和对包含该用化学键连接了的颗粒(A)和碳颗粒(B)的复合颗粒进行碳涂布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5789587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206358.9
申请日:2009-07-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625 , C01D15/02 , H01M4/0404 , H01M4/0471 , H01M4/1397 , H01M4/362 , H01M4/366 , H01M4/5825 , H01M4/623 , Y02E60/122 , Y10T428/292 , H01M4/364 , H01M4/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复合电极材料。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包含碳纤维和复合氧化物粒子的复合材料,其中所述碳纤维和复合氧化物粒子在其至少部分表面上具有碳涂层,所述碳涂层是非粉状的涂层。所述材料通过包括下述步骤的方法制备:将复合氧化物或其前体、有机碳前体和碳纤维混合,并使该混合物在惰性或还原气氛中经受热处理以使前体分解。所述材料可用作电池中的阴极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1321695B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申请号:CN200680045577.8
申请日:2006-12-05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通过将生焦炭等的在惰性气氛下从300℃加热到1000℃时的加热减量成分为5质量%~20质量%的碳原料粉碎,接着对粉碎了的碳原料进行石墨化处理,由此得到在较高地维持初次充放电时的初期效率和放电容量的状态下,由于具有比表面积和平均粒径均小的物性,因此能够制作兼有高能量密度和高电流负荷特性的电极的适合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碳材料等的石墨材料。而且使用该石墨材料得到电池用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01373827B
公开(公告)日:2011-09-07
申请号:CN200810146161.6
申请日:2004-12-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0433 , H01M4/133 , H01M4/587 , H01M4/621 , H01M4/622 , H01M4/661 , H01M2004/021 , Y10T29/49108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负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包含比表面积为1平方米/克或更高的碳质负电极活性物质、由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形成的粘合剂和纤维直径为1至1000纳米的碳纤维;还涉及使用这种负电极材料的锂电池,其具有优异的特性,即低电极电阻、高电极强度、优异的电解溶液渗透性、高能量密度和良好的高速充电/放电性能。所述负电极材料含有0.05至20质量%的碳纤维和0.1至6.0质量%的由苯乙烯-丁二烯橡胶形成的粘合剂,并且可以进一步含有0.3至3质量%的增稠剂,例如羧甲基纤维素。
-
公开(公告)号:CN102067360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980123853.1
申请日:2009-04-16
IPC: H01M4/3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362 , H01M10/052 , Y02E60/122 , Y02P70/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锂二次电池用碳阴极材料具备:芯碳材料;以及被覆上述芯碳材料并包含被覆用碳材料及碳纤维的被覆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