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6663807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580031798.9
申请日:2015-07-27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得到如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颗粒(A),其包含除了碳元素以外的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石墨颗粒(B),其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且一次颗粒的长径比的个数基准分布中的中央值为1.4以上且3.0以下;以及碳纤维(C),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中,通过1根以上的碳纤维(C)形成有三维交缠网状结构体,颗粒(A)熔接于该结构体,且该结构体熔接于石墨颗粒(B)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该负极材料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5667136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80037385.7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C01B32/00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8 , H01M4/587 , C01B32/05 , C01B32/354
Abstract: 课题是提供一种可得到循环特性良好且电极膨胀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复合碳粒子。解决手段是一种包含多孔质碳材料和硅成分的复合碳粒子,平均长宽比为1.25以下,采用拉曼光谱分析测定的470cm‑1附近的峰强度(ISi)与1580cm‑1附近的峰强度(IG)之比(ISi/IG)为0.30以下。其中,所述多孔质碳材料在氮吸附试验中,将相对压力P/P0为最大值时的细孔总容积设为V0(P0是饱和蒸气压),将相对压力P/P0=0.1时的累计细孔容积设为V1,并将相对压力P/P0=10‑7时的累计细孔容积设为V2时,V1/V0>0.80,且V2/V0
-
公开(公告)号:CN108140834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7890.7
申请日:2016-10-01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电极层与集电体层叠而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电极,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石墨的颗粒(B)、由含有能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且不含石墨的物质形成的颗粒(A)、碳纤维(C)、以及含有1质量%、25℃水溶液的粘度为300mPa·s以上且6000mPa·s以下、且具有无取代或取代吡喃葡萄糖环的多糖类或其衍生物的聚合物(D)混合,得到粒状复合材料;将液体介质、与前述粒状复合材料、与粘结剂混合而得到浆料或糊剂;使该浆料或糊剂附着于集电体,所述粒状复合材料中,各颗粒(B),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各颗粒(A)与各碳纤维(C)彼此借助聚合物(D)连接而成为一体的亚结构体(S)覆盖且由亚结构体(S)彼此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5699368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180037390.8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587 ,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4/36 , H01M4/38 , H01M4/48 , H01M4/58 , C01B32/00 , C01B32/05 , C01B32/354
Abstract: 课题是提供能够提供高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解决手段是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包含含有多孔质碳(A)和含Si化合物(B)的复合体(C),所述多孔质碳(A)在氮吸附试验中,将相对压力P/P0为最大值时的细孔总容积设为V0(P0是饱和蒸气压),将相对压力P/P0=0.1时的累计细孔容积设为V1,并将相对压力P/P0=10‑7时的累计细孔容积设为V2时,V1/V0>0.80、且V2/V0<0.10,BET比表面积为800m2/g以上,并且含Si化合物(B)被包含在多孔质碳(A)的细孔内。
-
公开(公告)号:CN110073528A
公开(公告)日:2019-07-30
申请号:CN201780077458.9
申请日:2017-12-06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IPC: H01M4/36 , C08J3/12 , C08K3/04 , C08K3/08 , C08K7/06 , C08L1/02 , C08L71/02 , H01M4/1393 , H01M4/1395 , H01M4/38 , H01M4/587 , H01M4/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粒状复合材料、在集电体上层叠包含所述粒状复合材料的电极层而成的负极及其制造方法、及具有所述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该粒状复合材料包含:由含有能够吸存和放出锂离子的元素且不含石墨的物质构成的粒子(A)、由含石墨的物质构成的粒子(B)、碳纤维(C)、含有具有无取代或取代吡喃葡萄糖环的多糖类或其衍生物的聚合物(D)、与含有直链状或支链链状聚醚或其衍生物的固体电解质(E)。通过将本发明的粒状复合材料使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可获得能量密度、初期容量、容量维持率等特性提高了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0992370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80068981.5
申请日:2017-09-08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复合体(A),其Dv50为3.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且含有颗粒(A1)、颗粒(A2)和碳质材料(A3),所述颗粒(A1)由包含能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且不含石墨的物质形成,Dn50为70nm以下,所述颗粒(A2)由包含石墨的物质形成,所述石墨的Dv50为3.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BET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上且10.0m2/g以下,所述碳质材料(A3)为形成于颗粒(A1)的表面的有机物的碳化物;第1含石墨的物质(B),其Dv50为5.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和,第2含石墨的物质(C),其Dv50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物质(B)的Dv50比物质(C)的Dv50大4.0μm以上。使用该负极材料而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且能兼顾高的电极密度与高的容量维持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66380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1798.9
申请日:2015-07-27
Applicant: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Abstract: 得到如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颗粒(A),其包含除了碳元素以外的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石墨颗粒(B),其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且一次颗粒的长径比的个数基准分布中的中央值为1.4以上且3.0以下;以及碳纤维(C),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中,通过1根以上的碳纤维(C)形成有三维交缠网状结构体,颗粒(A)熔接于该结构体,且该结构体熔接于石墨颗粒(B)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该负极材料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