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63807B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580031798.9

    申请日:2015-07-27

    Abstract: 得到如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颗粒(A),其包含除了碳元素以外的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石墨颗粒(B),其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且一次颗粒的长径比的个数基准分布中的中央值为1.4以上且3.0以下;以及碳纤维(C),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中,通过1根以上的碳纤维(C)形成有三维交缠网状结构体,颗粒(A)熔接于该结构体,且该结构体熔接于石墨颗粒(B)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该负极材料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电极制造用粒状复合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8140834A

    公开(公告)日:2018-06-08

    申请号:CN201680057890.7

    申请日:2016-10-01

    Abstract: 通过如下方法得到电极层与集电体层叠而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电极,所述方法包括:将含有石墨的颗粒(B)、由含有能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且不含石墨的物质形成的颗粒(A)、碳纤维(C)、以及含有1质量%、25℃水溶液的粘度为300mPa·s以上且6000mPa·s以下、且具有无取代或取代吡喃葡萄糖环的多糖类或其衍生物的聚合物(D)混合,得到粒状复合材料;将液体介质、与前述粒状复合材料、与粘结剂混合而得到浆料或糊剂;使该浆料或糊剂附着于集电体,所述粒状复合材料中,各颗粒(B),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各颗粒(A)与各碳纤维(C)彼此借助聚合物(D)连接而成为一体的亚结构体(S)覆盖且由亚结构体(S)彼此连接。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

    公开(公告)号:CN109923708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780068981.5

    申请日:2017-09-08

    Abstract: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复合体(A),其Dv50为3.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且含有颗粒(A1)、颗粒(A2)和碳质材料(A3),所述颗粒(A1)由包含能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且不含石墨的物质形成,Dn50为70nm以下,所述颗粒(A2)由包含石墨的物质形成,所述石墨的Dv50为3.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BET比表面积为1.0m2/g以上且10.0m2/g以下,所述碳质材料(A3)为形成于颗粒(A1)的表面的有机物的碳化物;第1含石墨的物质(B),其Dv50为5.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和,第2含石墨的物质(C),其Dv50为1.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物质(B)的Dv50比物质(C)的Dv50大4.0μm以上。使用该负极材料而成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且能兼顾高的电极密度与高的容量维持率。

    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63807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80031798.9

    申请日:2015-07-27

    Abstract: 得到如下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其包含:颗粒(A),其包含除了碳元素以外的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的元素;石墨颗粒(B),其能够吸储/释放锂离子,且一次颗粒的长径比的个数基准分布中的中央值为1.4以上且3.0以下;以及碳纤维(C),所述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材料中,通过1根以上的碳纤维(C)形成有三维交缠网状结构体,颗粒(A)熔接于该结构体,且该结构体熔接于石墨颗粒(B)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使用该负极材料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