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553900B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211562719.5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B17/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横突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包括椎弓根钉组件、椎弓根钉连接板、横突连接板和调节机构,椎弓根钉连接板第一连接端与椎弓根钉组件连接,横突连接板第四连接端与横突连接,调节机构至少包括第一调节连接机构,第一调节连接机构设置在椎弓根钉连接板的第二连接端和所述横突连接板的第三连接端处,通过第一调节连接机构实现两连接板可拆卸地连接,且连接后两连接板相对位置可调。该横突椎弓根钉固定系统可以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患者椎弓根钉稳定性和有效降低术后松动,无需使用骨水泥进行强化,而且相对位置可调,保证连接更加匹配和牢固稳定,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另外拆装方便,不会对患者椎体造成损伤和影响椎弓根钉组件的连接稳固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14094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010343.5
申请日:2023-01-04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DCLK抑制剂在制备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析发现DCLK1与脊髓损伤修复过程存在密切相关性,进一步通过多种实验手段验证了DCLK1在脊髓损伤及修复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发明还发现DCLK1抑制剂抑制DCLK1的表达可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改善或缓解与脊髓损伤相关的指标或症状,例如提高BMS评分,改善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失步现象等。综上所述,本发明将阐明了DCLK1参与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为确立DCLK1作为脊髓损伤治疗的新靶点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13517A
公开(公告)日:2023-03-21
申请号:CN202310120176.X
申请日:2023-02-16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B17/7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颈椎后路椎板成形固定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以及锁定机构,该固定板连接在门轴侧的两端椎体上,两连接板相铰接而实现可相对转动;固定板上设有锁接孔,通过锁接孔实现与门轴侧两端椎体连接固定;锁定机构用于将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锁定在所需的相对角度位置。故手术时可以直接将椎板的门轴侧咬断,然后用该固定板来代替转动,同时椎板门轴侧的根部能保持与颈椎部进行接触,实现后期骨质愈合成一体;手术时间大大缩短,而且可有效防止患者后期活动过程中导致门轴侧断裂下陷的问题;锁定机构可降低开门侧的椎体固定板的固定稳定性要求,有效避免开门侧的椎体固定板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松脱而造成再次压迫脊髓神经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04761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0937285.6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9/51 , A61K31/353 , A61K31/7024 , A61K31/7088 , A61K31/713 , A61K41/00 , A61K45/06 , A61K47/46 , A61P19/02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生纳米基因载体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通过将多酚单体与核酸药物混合,在20~30℃条件下孵育,得到纳米粒子;将纳米粒粒子和高分子混合,得到仿生纳米载体的内核;使用含有蛋白酶抑制剂的细胞膜提取试剂提取炎症免疫细胞的细胞膜;将细胞膜与光热试剂混合,在20~30℃条件下反应,待反应结束后离心得到改性免疫细胞膜;将内核和改性免疫细胞膜混合,使用微脂质体挤出器将混合物通过聚碳酸酯多孔膜数次,得到仿生纳米载体。该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仿生纳米载体以天然产物为基本结构单元构建,直接利用治疗药物构建纳米载体,兼具生物可降解和无毒性代谢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78937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359559.X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C12Q1/6883 , C12N15/11 , G01N33/68 , G01N33/5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预测和筛选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试剂盒,包括检测TTN基因突变和/或表达水平的试剂。通过检测TTN基因的突变情况,来对人群罹患AIS疾病情况进行预测及筛选,以提前进行相关预防,显著降低疾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同时也有助于对已患病患者进行预后评估,为治疗及康复提供合理有效的指导作用;由于AIS疾病存在明显的家族遗传相关性,因而可利用TTN基因检测结果为受试者及其家庭提供优生优育指导和遗传质询,减少相关患儿的出生;除此以外,还可以为人类攻克AIS提供一个新的药物治疗靶点,从而为后续的药物研发、临床治疗等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1439204B
公开(公告)日:2012-09-05
申请号:CN200810220535.4
申请日:2008-12-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组织工程学领域。该方法是将种子细胞种植在支架材料上,在体外稍作培养形成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移植物;所述种子细胞为成骨干细胞;所述支架材料包括成骨部分和成软骨部分,在制备过程中,成骨部分添加成骨细胞诱导因子,并用I型胶原修饰;成软骨部分添加成软骨细胞诱导因子,并用用II型胶原修饰。本方法得到的移植物移植到体内后成功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为了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并有骨组织和软骨组织形成,利用本发明的移植物来构建的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1439204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20535.4
申请日:2008-12-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移植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组织工程学领域。该方法是将种子细胞种植在支架材料上,在体外稍作培养形成组织工程化骨-软骨复合组织移植物;所述种子细胞为成骨干细胞;所述支架材料包括成骨部分和成软骨部分,在制备过程中,成骨部分添加成骨细胞诱导因子,并用I型胶原修饰;成软骨部分添加成软骨细胞诱导因子,并用用II型胶原修饰。本方法得到的移植物移植到体内后成功地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为了骨细胞及软骨细胞,并有骨组织和软骨组织形成,利用本发明的移植物来构建的组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组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796985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135996.0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华侨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脊髓损伤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SYN1、SYN1Ser62。本发明通过进行脊髓损伤的蛋白质组学及磷酸化蛋白质修饰组学的研究,最终筛选出脊髓损伤中表达水平具有显著差异的SYN1和SYN1Ser62作为生物标志物,开创性地提供上述生物标志物在脊髓损伤诊断和预后方面的应用,为研究治疗脊髓损伤的药物提供新靶点,本发明具有重要的临床、科研及药物转化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653739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3674.2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PC: A61K47/60 , A61K33/24 , A61K41/00 , A61P39/06 , A61P25/00 , C01F17/241 , C01F17/10 , C01F17/20 , C01F17/30 , C01F17/32 , B82Y5/00 , B82Y40/00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Ce@UCNP‑BCH的制备方法及其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所制备的Ce@UCNP‑BCH可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再生,协调少突胶质细胞促进神经元轴突再髓鞘形成,从而增强信号传导和组织重塑,促进了脊髓损伤后线粒体功能的恢复,激活了与能量供应和代谢相关的信号通路,为细胞骨架重建、营养转运和轴突重塑等关键再生过程提供了足够的能量,可清除过量的ROS、降低炎症水平,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元生长和功能恢复。更为重要的是,Ce@UCNP‑BCH可以实时监测和评估SCI的严重程度,因而可用于指导给药剂量和给药时机,有助于促进SCI个性化治疗的发展。同时,Ce@UCNP‑BCH安全性良好,无论是对神经元细胞还是对机体主要器官组织均无明显毒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653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133680.8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嵌Ce上转换纳米颗粒Ce@UCNP及其制备方法和在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Ce@UCNP可显著降低体内外ROS水平,起到抗氧化作用、促进受损神经元的轴突延伸,并可以降低脊髓损伤后炎症因子水平,促进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和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本发明所制备得到的Ce@UCNP无论是对HT22细胞、海马神经元细胞还是对机体的主要组织和器官均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良好,为包括脊髓损伤在内的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药物来源,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