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晶体管和显示装置
    4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620365B

    公开(公告)日:2019-11-08

    申请号:CN201380044401.0

    申请日:201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具备氧化物半导体层薄膜的薄膜晶体管中,对于光或偏压应力等,阈值电压的变化量小且应力耐受性优异的薄膜晶体管。本发明的薄膜晶体管是具备栅电极、用于沟道层的氧化物半导体层、配置在栅电极与沟道层之间的栅极绝缘膜的薄膜晶体管,其中,构成氧化物半导体层的金属元素是从In、Ga、Zn和Sn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其中,构成所述氧化物半导体层的金属元素由Sn与In和/或Zn构成的除外。),并且与所述氧化物半导体层直接接触的栅极绝缘膜中的氢浓度控制在4原子%以下。

    薄膜晶体管基板及显示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2169905B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110036949.3

    申请日:2011-02-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即使Cu系合金布线膜和半导体层直接接触,接触电阻率也低并且密接性优异的薄膜晶体管基板。该薄膜晶体管基板,具有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和Cu合金层,其中,在所述半导体层和所述Cu合金层之间包括含氧层,构成所述含氧层的氧的一部分或全部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半导体层的Si结合,所述Cu合金层作为合金元素含有合计为2原子%以上20原子%以下的X(X是从Mn、Ni、Zn和Mg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所述Cu合金层经所述含氧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半导体层连接。

    平板显示器的半透过电极用Ag合金膜及平板显示器用半透过电极

    公开(公告)号:CN103680664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367114.5

    申请日:2013-08-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显示器的半透过电极用Ag合金膜。该Ag合金膜是能实现半透过的膜厚比较薄的Ag合金膜,其电阻率较低,显示期望的反射率和透过率,且即使经由加热工序也不易使特性劣化(例如电阻率不易增加),适用于平板显示器。该Ag合金膜是设于基板上的半透过电极所用的Ag合金膜,其特征在于,含有0.1~1.0at%的Bi,且膜厚为5nm以上且小于25nm,而且表面电阻值为15Ω/单位面积以下。

    薄膜晶体管基板和显示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1330102B

    公开(公告)日:2012-07-25

    申请号:CN200810108563.7

    申请日:2008-05-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7/124 H01L29/458 H01L29/4908

    Abstract: 提供一种技术,即使省略势垒金属层,也能够发挥优异的TFT特性,并能够将源-漏配线直接且确实地连接在TFT的半导体层上。在具有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33)和源-漏电极(28、29)的薄膜晶体管基板中,源-漏电极(28、29)由含有氧的含氧层(28a、29a)、和纯Cu或Cu合金的薄膜(28b、29b)构成。构成含氧层的氧的一部分或全部与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33)的Si结合。另外,纯Cu或Cu合金的薄膜(28a、29a)经由含氧层(28a、29a)与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33)连接。

    布线构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布线构造的显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2473730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1080031806.7

    申请日:2010-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69 H01L29/4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布线构造,其在有机EL显示器或液晶显示器等显示装置中,能够使半导体层与构成例如源极电极、漏极电极的Al系膜稳定地直接连接,并且在湿法工艺所使用的电解质液中,所述半导体层和Al系膜之间难以产生电化腐蚀,能够抑制Al系膜的剥离。布线构造在基板上从基板侧依次具备薄膜晶体管的半导体层、和与所述半导体层直接连接的Al合金膜,所述半导体层由氧化物半导体构成,所述Al合金膜包含Ni以及Co中的至少一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