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207617B
公开(公告)日:2019-08-30
申请号:CN201810070776.9
申请日:2018-01-25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利用水稻籼粳杂种优势的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本方法主要是:以籼稻和粳稻其中一种水稻亚种材料作供体亲本,另一种水稻亚种材料作轮回亲本进行杂交,收获F1种子;大田生长期间进行农艺性状调查,成熟后收获考种,根据田间表现及考种数据选择具有籼粳杂种优势的单株,选出的单株材料可直接用于水稻优良品种的选育。与饱和回交相比,本发明采用不饱和回交的方式,后代材料遗传多态性大,籼粳杂种优势明显;与不饱和回交相比,本发明将不饱和回交与花药培养相结合,后代材料籼粳杂种优势明显而且性状稳定快;本发明实现了巨大的籼粳杂种优势利用与较短的材料培育时间的统一。
-
公开(公告)号:CN108781659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34302.2
申请日:2018-06-20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01C11/003 , A01G22/22 , A01H4/008 , B65B2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组培苗远距离运输及移栽方法,涉及农业技术领域中幼苗运输及移栽的方法。本方法包括:①组培苗炼苗;②组培苗的包装;③组培苗的运输;④组培苗接收;⑤移栽及栽后管理;精细管理移栽后的幼苗至完全成活后按正常程序管理。本发明使用静置1~2d的自来水炼苗,有效减少了自来水中漂白粉对组培苗的伤害;炼苗长出新根后移栽,保证了水稻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移栽后加盖遮阳网和薄膜,有效地保护组培苗移栽初期自然环境对其产生的伤害,进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本方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水稻组培苗的异地移栽,加快科研进程,缩短水稻相关基础科研和育种周期。
-
公开(公告)号:CN108753594A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810929653.6
申请日:2018-08-15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通量生物样品研磨装置及其研磨方法,该装置包括管柱体、管固定条、上盖、盖固定条以及加固器,所述管柱体为顶端开口、上粗下细的空心圆台结构,所述管柱体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管柱体并排设置且通过管固定条将八个管柱体进行连接,所述管固定条设置在管柱体的中部靠上位置,本发明可与配套的底座使用,单个底座即可一次操作8行×12列共96个离心管,因此,在通用研磨仪上一次操作可研磨样品192个,比传统利用单个1.5ml EP管操作效率提高3倍左右,八个管柱体通过管固定条进行连接固定,首先避免了离心操作中连管在离心力作用下断裂,其次加热后八个管柱体不变形,便于后续多通道移液器添加及吸取溶液。
-
公开(公告)号:CN120005906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336577.8
申请日:2025-03-21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水稻粒型基因的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应用包括:敲除所述水稻粒型基因用于改良水稻籽粒的粒型,所述水稻粒型基因为基因OsGL1,所述基因OsGL1的序列如序列表中SEQ ID NO:1所示。本公开提供了利用CRISPR/Cas9系统对OsGL1基因进行编辑的方法,以及通过该基因改良的水稻品种,敲除OsGL1基因后水稻籽粒的粒长增加、颖壳外表皮细胞增大以及颖壳外表皮细胞的长度增加。
-
公开(公告)号:CN11919359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82842.8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
Inventor: 李昌焱 , 马增凤 , 王建宇 , 游艾青 , 周雷 , 闸雯俊 , 李三和 , 吴边 , 吴艳 , 王卉颖 , 陈俊孝 , 石少阶 , 李培德 , 刘凯 , 徐华山 , 陈志军 , 杨国才
IPC: C12N15/113 , C12N15/82 , C12N15/54 , A01H6/46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两个具有诱导型表达特性的启动子和含该启动子的植物表达载体,本发明筛选得到两个具有诱导型表达特性的启动子P1和P2。将该两个基因启动子分别连接GUS基因和经密码子优化后的水稻褐飞虱抗性基因OsLecRK1*,经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转化水稻,获得转基因植物。本发明实施例表明,上述启动子能够有效驱动抗虫基因OsLecRK1*的表达,并提高转基因植株对褐飞虱的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62223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10549.6
申请日:2024-08-14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N15/82 , C12N15/29 , C12Q1/6895 , A01H6/46 , A01H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qCTS11.3基因在调节水稻寒冷耐受力中的应用,以及一种提高水稻寒冷耐受力的方法,包括利用低功能qCTS11.3基因替换出发水稻品种基因组中原来的qCTS11.3基因,或从出发水稻品系的基因组中敲除qCTS11.3基因的步骤。本发明发现了一种新的寒冷耐受相关基因qCTS11.3,为水稻耐冷改良和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既可用于杂交育种,也可用于转基因育种。
-
公开(公告)号:CN117965557A
公开(公告)日:2024-05-03
申请号:CN202410017591.7
申请日:2024-01-05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武汉禾泰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石少阶 , 游艾青 , 周雷 , 闸雯俊 , 徐得泽 , 王卉颖 , 祝莉莉 , 何青 , 吴艳 , 李三和 , 刘凯 , 陈志军 , 杨国才 , 刘凯 , 徐华山 , 李培德 , 陈俊孝 , 李昌焱 , 吴边
IPC: C12N15/29 , C07K14/415 , C12N15/82 , A01H5/00 , A01H6/46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水稻株高基因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水稻株高基因用于降低水稻植株的高度,所述水稻株高基因为基因OsNAC07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稻株高基因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该应用包括将水稻株高基因用于降低水稻植株的高度,该水稻株高基因为基因OsNAC073,且受体植株能够有效降低株高,且效果显著,该制备方法能够准确获得该水稻株高基因的编码区,用于降低水稻植株的高度。
-
公开(公告)号:CN11243068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011498142.7
申请日:2020-12-17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水稻植物H23的核酸序列及其检测方法,所述水稻植物的核酸序列包括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互补序列、或者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互补序列。本发明水稻植物H23对褐飞虱和草铵膦除草剂具有较好的抗性,且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鉴定生物样品中是否包含转基因水稻事件H23的DNA分子。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140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211656418.9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华中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β‑1,6‑葡聚糖酶基因及检测引物、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β‑1,6‑葡聚糖酶基因,所述β‑1,6‑葡聚糖酶基因包括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或,在严格条件下可以与SEQ ID NO.1所示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杂交的核苷酸序列。所述β‑1,6‑葡聚糖酶基因经密码子优化,能导入水稻受体,在水稻中实现高表达,进而提高水稻对真菌性病害的抗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622883B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0565517.4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针、探针和引物组合、标准品、检测试剂盒、Real‑time PCR检测方法及其在定性或定量检测水稻H23转化体中的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