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组合活塞机械疲劳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776999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42524.9

    申请日:2015-03-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组合活塞机械疲劳试验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一起的高压腔体、支撑体和底座;所述活塞的上表面从下到上依次设置固定连接在一起的活塞工艺顶和机械压力放大器;所述机械压力放大器的外侧面和高压腔体的内侧面之间设有液压油密封圈,所述活塞工艺顶的外侧面和安装非标缸套的内侧面之间设有液压油密封圈。本发明的优点是:通过活塞工艺顶替代活塞顶面,使活塞与非标缸套之间的密封不需采用异型圈,可根据活塞直径自行选取标准件,大大提高了承压强度;通过压力放大器将力传递给活塞工艺顶,通过面积比实现压力的放大,可解决由于设备能力不足,而无法开展的更高压力要求试验。

    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周向均匀冷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533648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697061.8

    申请日:2014-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4 F02F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气缸套周向均匀冷却结构,包括气缸体内侧面和气缸套外侧面中部之间形成的腔体,所述腔体连通气缸体上设置的气缸体进水口;所述气缸体和气缸套上部位置之间设有一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外表面开有环形导流槽,环形导流槽与气缸体内侧面之间形成环形水腔,环形导流槽的槽底面钻有若干导流孔,导流孔与腔体的顶部连通,所述环形水腔与气缸体顶部设置的气缸体上水孔连通。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在气缸体和气缸套之间设置支撑体,且在支撑体上舍子导流孔和环形导流槽,环形导流槽与气缸体之间形成较窄的环形水腔,以改善气缸套顶部冷却水周向的流动状态,从而实现气缸套顶部周向均匀冷却的效果。

    发动机顶置配气凸轮轴接触应力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868633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410110600.3

    申请日:2014-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顶置配气凸轮轴接触应力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仿真方法确定工作周期内凸轮-从动件最大接触应力对应的凸轮轴转角;借助台架试验动态测试凸轮最大接触应力转角下的圆角应力;然后确定凸轮-从动件接触力与凸轮根部圆角应力的线性关系,继而可以换算得到凸轮-从动件的最大接触力;最终根据赫兹公式求解得到接触应力。本方法可以实现包括顶置式的任何配气机构型式的凸轮轴接触应力测试,测试数据可信度高。

    一种电磁激励连杆疲劳试验台

    公开(公告)号:CN103196667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09803.6

    申请日:2013-04-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激励连杆疲劳试验台,包括固定支撑部件、连杆夹紧部件、冷却部件和力传递部件,电磁激励连杆疲劳试验台利用“电生磁”原理,只需提供稳定的电流,而无需其它附加部件,即可较为准确地施加拉伸或压缩作用力,且电磁力、试验频率可通过调节电流大小进行控制。试验成本大幅度降低,简化了工作系统的组成部件,缩小了设备体积,降低了故障发生概率;无需严格的密封,使系统整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并避免了由高压油泄漏而引起的危害。由于力提供介质的改变,使操作环境更为整洁干净,同时,可提供变化范围较广试验频率可控的电磁力,该设备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载荷模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27816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210606935.9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载荷模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紧固装置安装至气缸盖表面;S2、将加载棒体通过紧固装置伸至喷油孔或气道内;S3、通过加载棒体模拟进排气侧热载荷不均匀状态;S4、确定加载棒体载荷;S5、将加载载荷换算成安装预紧力;紧固装置呈矩形块状,紧固装置包括紧固块和加载棒体,紧固块设有一号螺孔、二号螺孔和配合孔,螺栓分别通过一号螺孔和二号螺孔将紧固块固定在气缸盖表面,紧固块还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喷油孔或气道对应,加载棒体穿过配合孔置于喷油孔或气道内。本发明试验方法简便、易于安装,可对此类潜在疲劳开裂故障形式进行部件试验提前验证,或对优化改进后气缸盖的验证。

    一种龙门式铝合金机体主轴承盖定位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922739A

    公开(公告)日:2022-08-19

    申请号:CN202210464005.4

    申请日:2022-04-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门式铝合金机体主轴承盖定位结构,包括曲轴箱、轴承盖、若干定位销和若干主轴承螺柱,曲轴箱一侧设有轴承盖,曲轴箱和轴承盖通过主轴承螺柱螺栓连接,曲轴箱端面和轴承盖端面通过定位销进行定位,曲轴箱端面与轴承盖端面结合处形成瓦孔结合端面。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龙门式铝合金机体主轴承盖定位结构,其水平放置的定位销,销孔轴线平行于结合端面,销孔由曲轴箱上和轴承盖上各两个半圆组成,由组合加工形成,并偏向轴承盖一侧,轴孔间为过盈配合,保证定位销不会脱落,且没有累计公差,轴承孔不会在装配过程中产生错位,定位精度优于传统定位方式。

    一种可调刚度和阻尼的发动机曲轴扭振减振器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39453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81396.0

    申请日:2021-06-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刚度和阻尼的发动机曲轴扭振减振器装置,包括外壳及其内安装的连接体、支撑板、液压装置和高强度弹簧,所述连接体为柱形结构,其中心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曲轴的内圈,连接体的外圈均布若干支撑板,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安装液压装置和高强度弹簧;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活塞杆、缸体和阻尼液,所述活塞杆的一端滑动设置于所述缸体内,所述活塞杆端部与缸体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填充阻尼液。本发明所述的减振器装置可以精确实现阻尼和刚度值的调节,通过调整液压装置内部的阻尼液的粘度和容量实现液体的粘性阻尼来吸收干扰力矩输入系统的震动能量,通过调整高强度弹簧刚度实现减振器良好匹配,以减小发动机振动,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精确模拟发动机主轴承孔载荷加载的机体部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798273A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1533451.3

    申请日:2020-12-2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精确模拟发动机主轴承孔载荷加载的机体部件试验方法,通过计算分析主轴承隔板主轴承孔最大轴承载荷方向与发动机垂向所呈角度以及载荷值F的数值,即被试机体主轴承孔最大轴承载荷方向与发动机垂向所呈角度以及载荷值F的数值。液压油由左、右排液压加载装置同时将计算所得的载荷F施加到左、右排非标活塞顶部,然后通过左、右排连杆将载荷合力传递到非标曲轴上,从而实现对被试机体的主轴承孔载荷的施加,同时主轴承隔板也受到相同载荷的施加。本发明具有以下优势:该发动机机体部件疲劳试验方法能够准确模拟发动机真实工作状态下主轴承孔的最大载荷;该发动机机体部件疲劳试验方法能够模拟发动机轴承孔不同方向和大小的的载荷。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热机疲劳试验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23607B

    公开(公告)日:2019-02-01

    申请号:CN201610628068.3

    申请日:2016-07-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热机疲劳试验方法,包括如下内容:采用控制系统控制感应线圈对锡铅合金加热到熔融状态,将其热量均匀传递试验缸盖的火力面上实现热载荷试验;采用液压伺服系统将油液压力通过触动活塞传递到熔融状态下的锡铅合金上,进一步加载到试验缸盖的火力面上,模拟不同工况下缸内爆发压力。本发明采用锡铅合金加热的方式通过感应线圈把铅锡合金加热到熔融状态,将其热量均匀传递给缸盖火力面,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感应线圈温度;同时,采用液压伺服系统加载,将油液压力通过触动活塞传递到熔融状态下的锡铅合金上,能够将热载荷与机械载荷共同作用在缸盖火力面上,更为真实地反映缸盖在实际状态下的受力状况。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铸造冷却水套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999716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987338.9

    申请日:2018-08-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气缸盖铸造冷却水套结构,包括上水腔、下水腔,所述上水腔和下水腔上下分层布置,所述上水腔和下水腔在侧面中间处对接在一起,所述下水腔底部设有多个上水孔,所述上水腔一端设有回水孔。本发明有益效果:将气缸盖上的冷却水套结构分成上、下两层水腔,在铸造组芯时先组装进、排气道,再组合上下水腔,方便大体积大截面的进、排气道安装;气缸盖在不用安装喷油器衬套的同时使得冷却水流到下水腔后,先流经喷油器孔和排气侧,加强对喷油器、排气侧的冷却后,再流往进气侧回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