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15398B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111265929.3
申请日:2021-10-28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式移动机械及其并联式油电液混合驱动系统和驱动方法,包括控制组件、踏板组件、传感器组件、动力组件、高压蓄能器驱动组件、电动驱动组件;高压蓄能器驱动组件控制组件接收踏板组件传递加速信号时,向动力组件提供动力;电动驱动组件控制组件接收踏板组件传递加速信号,高压蓄能器驱动组件压力值低于预设值,向动力组件提供动力;高压蓄能器驱动组件与电动驱动组件同轴相连,电动驱动组件与动力组件轴连接;控制组件与传感器组件电气连接,高压蓄能器驱动组件与控制组件电气连接,电动驱动组件与控制组件电气连接,动力组件与控制组件电气连接。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重型行走机械能量回收和释放技术方案能回收的能量有限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89874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310053170.5
申请日:2023-02-03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F03C1/053 , F15B13/02 , F04B1/053 , F04B1/0452 , F04B53/10 , F04B1/0465 , F04B1/0408 , F03C1/04 , F03C1/34 , F03C1/36 , F03C1/28 , F03C1/08 , F15B1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单组油路控制双阀配流的径向柱塞液压装置,涉及径向柱塞液压装置领域,该装置主要包括壳体、若干柱塞组件、可转动配置在壳体一端上的偏心主轴、与柱塞组件一一对应的液控单向阀、与柱塞组件一一对应的二通插装阀、配流盘和配流端盖。本发明还提供了用单组油路控制双阀配流的径向柱塞液压装置的工作方法。本发明方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配流方法,得益于液控单向阀和二通插装阀极佳的密封性以及二通插装阀的阀口通径大的优点,该装置可运用在高压环境下,且可达到较高的容积效率,该径向柱塞液压装置既可当做液压马达使用,也可当做液压泵使用,解决了阀配流在马达上运用的局限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53465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1158343.1
申请日:2022-09-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油液混合动力车辆及其行走工程机械油液混合动力系统,系统制动工况时,对行走制动能量回收有基于电动发电机的电气式、基于泵马达的液压式和基于电动发电机‑泵马达的复合式,实现大范围高效回收制动能量,提高了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系统驱动工况时,提供动力有发动机单独驱动、泵马达单独驱动、电动发电机‑泵马达单独驱动、发动机‑泵马达联合驱动、发动机‑电动发电机‑泵马达联合驱动等多种形式,通过多种单独驱动方式减少发动机的使用和多种联合驱动方式实现发动机长时间稳定运行于经济工况,改善了整车燃油经济性,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13309681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671504.6
申请日:2021-06-17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F04B1/0538 , F04B1/0452 , F04B1/0448 , F04B1/0404 , F04B1/044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星型高压径向柱塞泵,包括泵体、主轴以及柱塞密封;所述泵体包括第一轴端盖、第一泵体端盖、第一泵体外壳、第二泵体外壳、第三泵体外壳、第二泵体端盖、第二轴端盖及柱塞压盖;所述第一轴端盖与第一泵体端盖通过台肩进行配合并用螺栓紧固;第一泵体端盖的第一端面上设有两个环形槽,其中,外环为一高压槽,内环为一泄露槽;并在第一端面的圆周面上设有一带螺纹的高压出口,高压出口导通连接至高压槽;应用本技术方案可实现具有结构紧凑,传动简单,流量脉动小,易于更换失效零部件以及润滑与液压介质分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992184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812039.8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转轴控制的二通插装阀配流径向柱塞液压装置及工作方法,包括壳体、可转动配置在所述壳体上的主轴、可转动配置在所述壳体上的转轴、多个柱塞组件、与每一所述柱塞组件对应的第一二通插装阀、以及与每一所述柱塞组件对应的第二二通插装阀;该转轴控制的二通插装阀配流径向柱塞液压装置采用二通插装阀配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配流方法,得益于二通插装阀的极佳密封性和阀口通径大的优点,该装置可运用在高压大流量的环境下;由于二通插装阀阀口的开启与关闭可以进行调制,与普通的单向阀相比二通插装阀可实现油液的双向导通,解决了阀配流在马达上运用的局限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57771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010436156.X
申请日:2020-05-2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基于液压马达的溢流损耗回收系统,包括油箱、主泵、第一单向阀、第一换向阀和第一溢流阀以及液压缸,所述第一溢流阀具有第一阀出油口和先导出油口,所述第一阀出油口上连接有第二换向阀,所述第二换向阀具有第二出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出油口连接有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传动连接有发电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液压马达的溢流损耗回收控制方法。通过对换向阀、溢流阀、单向阀、液压马达和发电机等的有机组合作用,实现对溢流阀口溢流损耗能量回收,通过采用液压马达和发电机将溢流阀出口损耗的液压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量回收,由于发电机能够进行主动控制,能够解决阀口压差损耗以实现高效能量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14623118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210372702.7
申请日:2022-04-11
Applicant: 华侨大学
IPC: F15B11/17 , F15B11/16 , F15B11/044 , F15B13/06 , F15B19/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敏感液压传动系统、方法及其工程机械装置,包括控制器、操纵组件、主泵源、先导控制泵源、压差减压阀、负载敏感机构、液压油箱;主泵源与压差减压阀、负载敏感机构连接,先导控制泵源与压差减压阀、负载敏感机构连接,负载敏感机构用于连接多个执行器件;先导控制泵源用于控制器接收操纵组件传递控制信号时,调整主泵源和负载敏感机构压力;压差减压阀配置为接收主泵源和负载敏感机构压力,将压差传出给主泵源、负载敏感机构,以使压差为目标设定值;负载敏感机构配置为操纵组件传递手柄信号高于预设值时,根据输入比例向各执行器件供油。此外,传统负载敏感系统压差为给定目标,不同工况时,给定压差无法适应不同作业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4526278A
公开(公告)日:2022-05-24
申请号:CN202210160345.8
申请日:2022-02-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电液复合驱动的直线驱动装置,包括能量回收部分、机械传动部分以及与机械传动部分传动连接的电力动力部分和液压动力部分,能量回收部分分别连接电力动力部分和液压动力部分;机械传动部分包括第一电动发电一体机,液压动力部分包括液压油缸,液压油缸的活塞和所述第一电动发电一体机的转轴分别传动连接所述机械传动部分,以使液压油缸的活塞进行直线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工作过程中采用液压动力部分控制液压油缸的活塞的运动,采用电力动力部分控制液压油缸的活塞的速度、位移和精度,因此本发明综合了电力动力部分的高控制性和液压动力部分的传动功率密度高的优点,控制精度高、驱动能力强且功率密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958544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234410.9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工程机械电液复合储能驱动系统,多个压力传感器、发电机控制器、工作电机控制器反馈控制信号至整机控制器。发电机控制器、工作电机控制器、比例换向阀、电磁换向阀作为信号输出端连接至整机控制器。通过本系统的相关功能,可以使得电驱动工程机械工作在剧变负载工况时,动力电池系统输出电流维持在一个健康、平稳的最优值,避免了工程机械剧变负载引起的动力电池大电流放电导致的电池寿命降低问题,提高了动力电池的使用循环周期,弥补了动力电池驱动系统动力响应慢的不足。本发明还提供了工程机械电液复合储能驱动系统控制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4047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873067.6
申请日:2021-07-30
Applicant: 华侨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液压蓄能器和变量马达的电动装载机的转向系统,包括油箱、第一单向阀、电源、电机控制器、电动机、变量泵、变量马达、电子方向盘、轴角编码器、电控单元、第二单向阀、第一电磁换向阀、第二电磁换向阀、第三电磁换向阀、第一溢流阀、第四电磁换向阀、第三单向阀、液压蓄能、第五电磁换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二溢流阀、第五单向阀、第六换向阀、位移传感器、左转向油缸、右转向油缸、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二压力传感器等。本发明通过变量马达能够将回油路上的液压能回收,直接用于驱动变量泵,减少了能量转化次数,提高了能量回收的效率,降低了电动机的电能消耗,提高了装载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