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742490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410037526.7
申请日:2014-01-2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抽油机,包括蓄能器、压力传感器、蓄能器换向阀、单向阀、液压泵/马达、第一联轴器、动力耦合装置、排液换向阀、电机、第二联轴器、第一离合器、第三联轴器、第二离合器、抽油机主体、先导式溢流阀、储油罐、控制单元、第一液压管道、第二液压管道、第三液压管道、第四液压管道、第五液压管道、第六液压管道、第七液压管道、第八液压管道和第九液压管道;本发明在不改变传统游梁式抽油机主体的基础上,仅对原动机部分进行了改造,其设计和制造成本低;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以在众多常用的抽油机基础上进行改装,因而可以充分利用现役的抽油机主体。
-
公开(公告)号:CN103587399A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1310559443.X
申请日:2013-11-1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传统差速器为耦合装置的液驱混合动力系统,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传动系统结构复杂,加工周期长,行星齿轮机构控制复杂,不易于工程实现的问题。其包括发动机、对称式差速器、液压泵、液压泵/马达与蓄能器。发动机通过主减速器的主动齿轮与主减速器的从动齿轮和对称式差速器的壳体固连,对称式差速器的左半轴齿轮与右半轴齿轮依次和左半轴一端与右半轴一端连接,左半轴与右半轴另一端依次和液压泵与液压泵/马达输入轴连接,对称式差速器的行星齿轮套装在十字轴上为转动连接,行星齿轮和其两侧的左半轴齿轮与右半轴齿轮啮合连接,液压泵和液压泵/马达液压管路连接,蓄能器用液压管路和连接液压泵与液压泵/马达的液压管路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2935798A
公开(公告)日:2013-02-20
申请号:CN201210476039.1
申请日:2012-11-2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存在动力总成体积大、整个系统占用的空间大、结构不紧凑及给整车布置带来了困难的问题。系统包括发动机、离合器、驱动电机、减速装置、差速器、电池和BSG电机。离合器中的离合器盖与发动机中的发动机飞轮螺栓固定连接,离合器中的滑动花键轴的右端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入轴采用1号联轴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机输出轴与减速装置输入轴采用3号联轴器固定连接,减速装置输出轴与差速器中的差速器主动齿轮输入轴的左端采用2号联轴器固定连接,驱动电机的接线端与电池电线连接,BSG电机与电池(8)电线连接,BSG电机与发动机之间采用皮带连接。该系统结构简单、紧凑、布置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0977445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160729.8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齿轮式油电混联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两个电机,两个逆变器,一个动力电池,一个双向离合器,两个锁止离合器,大小锥齿轮分别作后排和前排的太阳轮,行星轮组包括三组锥齿轮,行星架通过双向离合器可以连接发动机,齿圈锥齿轮输出动力。该系统一是可以克服混连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大电机来提供足够动力的问题;二是采用了锥齿轮传动方案,巧妙地利用了锥齿轮副相对于圆柱齿轮副可以承受更高的负载,传动更加平稳,噪声相对较低,且可以改变动力传输方向,使动力总成可以布置在前轴前方,布置起来更加灵活;三是包括纯电动驱动、电机辅助驱动、无级变速功能,使用零件通用性较高,易于实现规模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509734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810304880.X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G06F30/398 , G06F1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混合动力系统电量平衡的边界计算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在DP后向运寻优前,首先开展系统边界计算,获取每一时刻状态变量的边界约束,进而通过在后向迭代寻优过程中考虑边界约束,实现系统的电量平衡。通过边界约束的求解而不再需要罚函数,算法的鲁棒性不再受到模型参数、运行工况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791821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711079067.9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行星排混联双模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前行星排、后行星排、离合器C1系统、离合器C2系统。离合器C1系统可以使后排太阳轮与后排行星架或者齿箱结合,离合器C2系统可以使前排太阳轮与后排太阳轮结合或者与齿箱结合,通过控制离合器C1系统和离合器C2系统的接合可以实现不同工作模式的切换。本发明克服了目前单模混合动力系统在低速时的爬坡能力有限和高速区的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具有更好的整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低的特点,包括纯电动驱动模式、发动机驱动模式、无级变速功能,实现了高性能、低成本开发,易于实现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8545075B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10283698.0
申请日:2018-04-02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星式混联混合动力系统分层优化控制方法,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该方法将行星式混合动力系统的两个自由度转化为两个控制维度,由此设计一种分层优化架构,利用瞬时最优控制策略实现底层控制的最优,利用单维度的全局优化策略实现顶层控制的最优,从而降低优化成本,减少计算工作量,提升优化算法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454615B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810269234.4
申请日:2018-03-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W20/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混联混合动力汽车驾驶员需求转矩估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行星混联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制动、蠕行三种不同行驶状态,将对应的驱动需求转矩、蠕行需求转矩、制动需求转矩统一归结为驾驶员需求转矩。由车速信号查表动力系统驱动、制动、蠕行外特性转矩,参考挡杆位置,分别得到动力系统驱动、蠕行、制动转矩,根据驾驶员踏板信号、挡杆位置、车辆状态信号,并考虑三种转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上述三种转矩进行修正合成,经过斜率限制及滤波处理,最终得到驾驶员需求转矩。为后续行星混联混合动力汽车的模式选择以及动力源转矩分配奠定基础,进一步改善行星混联车辆的动力性及经济性,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09774452A
公开(公告)日:2019-05-21
申请号:CN201910160729.8
申请日:2019-03-0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齿轮式油电混联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发动机,两个电机,两个逆变器,一个动力电池,一个双向离合器,两个锁止离合器,大小锥齿轮分别作后排和前排的太阳轮,行星轮组包括三组锥齿轮,行星架通过双向离合器可以连接发动机,齿圈锥齿轮输出动力。该系统一是可以克服混连式混合动力汽车需要大电机来提供足够动力的问题;二是采用了锥齿轮传动方案,巧妙地利用了锥齿轮副相对于圆柱齿轮副可以承受更高的负载,传动更加平稳,噪声相对较低,且可以改变动力传输方向,使动力总成可以布置在前轴前方,布置起来更加灵活;三是包括纯电动驱动、电机辅助驱动、无级变速功能,使用零件通用性较高,易于实现规模产业化。
-
公开(公告)号:CN107856670B
公开(公告)日:2019-03-08
申请号:CN201711079082.3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IPC: B60W40/00 , B60W40/1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行星式混合动力系统的优化控制规则提取方法,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包括纯电动模式与混合动力模式的模式切换规则提取,以及混合动力模式下,各动力源工作状态分配规则的确定。该优化控制规则提取方法,通过将优化结果以控制规则的形式应用于在线控制策略,降低了运算成本,提高了控制策略的实时性,此外,该方法不依赖于工程人员的经验,能够自动化实施省去了大量的标定时间和精力,为自动优化标定提供了依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