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02688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210218201.X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双酚A型环氧树脂/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它涉及一种改性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采用蒙脱土增强环氧树脂的气体阻隔性存在制备工艺繁杂,且制备成本高的问题。一种双酚A型环氧树脂/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由双酚A型环氧树脂、表面接枝改性处理后凹凸棒土、溶剂和固化剂制备而成。方法:一、制备超声处理后的凹凸棒土分散液;二、制备表面接枝改性处理后凹凸棒土;三、利用双酚A型环氧树脂、表面接枝改性处理后凹凸棒土、溶剂和固化剂进行成型处理制备双酚A型环氧树脂/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主要用于制备双酚A型环氧树脂/凹凸棒土纳米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266087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210184017.8
申请日:2012-06-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D06M15/53 , D06M15/63 , D06M101/40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用热塑性上浆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它涉及碳纤维用溶剂型上浆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本发明要解决现有的热塑性上浆剂制备过程复杂、使用时污染环境的问题。制备方法:将热塑性树脂、有机溶剂A和助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热塑性上浆剂,使用时,将碳纤维在热塑性上浆剂中浸渍,然后对上浆的碳纤维进行刮胶处理,之后将刮胶处理后的碳纤维在有机溶剂B中浸渍,最后将碳纤维烘干。本发明不仅可以提高碳纤维与聚芳醚类高性能热塑性树脂的浸润性、提高碳纤维/热塑性聚芳醚类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而且还有具有成本低、性能稳定、使用方便和不污染环境的优点。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用热塑性上浆剂用于碳纤维材料的表面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1417524A
公开(公告)日:2009-04-29
申请号:CN200810137345.6
申请日:2008-10-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碳纤维金属复合层合板的制造方法,它涉及一种纤维金属复合层合板的制造方法。针对国内没有用于制造高比刚度和比强度,并且具有韧性和可加工性的飞行器结构材料制造方法问题。本发明的方法是:对三块金属板表面处理;在其中一块金属板上缠绕浸过胶液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层,胶液由环氧树脂、间苯二胺固化剂及无水乙醇溶剂按照质量比为1∶0.1~0.18∶0.15~0.2的比例混配制成的;将另外两块金属板固装在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上、下表面上并一同放入模具中,合模、烘干、采用梯度升温法固化、脱模。本发明的制造方法简单、容易操作,用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制成的碳纤维金属复合层合板具有高比刚度和比强度,还具有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可加工性,疲劳性能和损伤容限性能优良。
-
公开(公告)号:CN1325838C
公开(公告)日:2007-07-11
申请号:CN200510010152.0
申请日:2005-07-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气瓶,涉及一种纤维缠绕复合材料高压气瓶。现有高压气瓶存在重量大、强度低、成本高、气密性不好的弊端。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它的金属内衬(1)是由拉伸屈服强度与弹性模量之比FTY/E至少为0.6%、延伸率至少为5%的钛合金制成,它的封头(1-1)为三点圆形封头形状。金属内衬(1)是通过旋压拉伸封头(1-1)、再结晶退火处理、机械加工、端头焊接和焊制整体五个步骤制备而成;所述碳纤维复合材料层(2)是碳纤维/环氧缠绕层。所制造的复合材料高压气瓶,具有较高的PV/W特征值,PV/W值至少为28Km,最高可以达到40Km。
-
公开(公告)号:CN1637068A
公开(公告)日:2005-07-13
申请号:CN200410044114.2
申请日:2004-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醚酮或杂萘联苯聚醚砜复合材料,它涉及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醚酮复合材料和碳纤维增强杂萘联苯聚醚砜复合材料。本发明由以下组分按照体积含量百分比组成:碳纤维50~70%、杂萘联苯聚醚酮或杂萘联苯聚醚砜30~50%。由于PPEK和PPES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263℃和305℃,CF/PPEK和CF/PPES复合材料在250℃时的拉伸和弯曲强度及模量均达到60%以上,说明这两种复合材料均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750444B
公开(公告)日:2020-04-24
申请号:CN201611251408.1
申请日:2016-12-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8J5/24 , C08L63/10 , C08L33/12 , C08K13/04 , C08K7/06 , C08K3/22 , C08K5/29 , C08K5/14 , C08K5/13 , C08K5/098
Abstract: 一种碳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SMC预浸料的使用方法,它涉及一种短切碳纤维增强SMC及其制备方法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要解决现有玻璃纤维增强片状模塑料的加工性能无法满足汽车行业的需求的问题。使用方法:剪裁叠放于模具中,保压固化,得到碳纤维SMC复合材料。优点:碳纤维SMC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的显著提高。本发明制备的碳纤维SMC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作为汽车材料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40631A
公开(公告)日:2017-09-08
申请号:CN201710433707.5
申请日:2017-06-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2/198 , C01B32/184 , B82Y4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40/00 , C01B2204/22 , C01B2204/24 , C01P2004/02 , C01P2004/03
Abstract: 一种仿生智能超疏水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生智能超疏水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在没有结合石墨烯本身特性的多功能超疏水薄膜的问题。本发明方法为:一、氧化石墨烯的制备;二、氧化石墨烯乳液的制备;三、超疏水石墨烯薄膜的制备。本发明制备的超疏水石墨烯薄膜对水滴具有强烈的吸附力,同时基于石墨烯本身的性质,该石墨烯薄膜对于水具有自我感知功能,能够感知水滴位置。同时其在低电压下具有超快的电热升温,能够达到约18℃/s。本发明可应用于智能超疏水表面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835695A
公开(公告)日:2017-06-13
申请号:CN201710056931.7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D06M13/41 , C08L63/10 , C08K9/04 , C08K7/06 , D06M101/4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6M13/41 , C08K7/06 , C08K9/04 , D06M2101/40 , D06M2200/40 , C08L63/10
Abstract: 一种丙烯酰胺类有机溶液接枝改性碳纤维表面上浆剂的方法,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改性的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的碳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配置丙烯酰胺类改性剂有机溶液;二、碳纤维表面改性。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直接在碳纤维表面上浆剂上进行化学接枝,不会损害碳纤维本身的强度,改性后的上浆剂还可以起到保护碳纤维的作用。改性后的碳纤维与不饱和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界面剪切强度以及各项力学性能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681196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710056932.1
申请日:2017-01-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D06M13/41 , C08L63/10 , C08K9/04 , C08K7/06 , D06M101/40
Abstract: 一种丙烯酰胺类水溶液接枝改性碳纤维表面上浆剂的方法,涉及一种碳纤维表面上浆剂改性的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的碳纤维增强乙烯基酯树脂或不饱和聚酯树脂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一、配置丙烯酰胺类改性剂水溶液;二、碳纤维表面改性。本发明方法简单易行,直接在碳纤维表面上浆剂上进行化学接枝,不会损害碳纤维本身的强度,改性后的上浆剂还可以起到保护碳纤维的作用。改性后的碳纤维/不饱和树脂界面剪切强度及其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都得到明显的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677945A
公开(公告)日:2016-06-15
申请号:CN201511009110.5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一种复合材料螺旋桨的多工况推进性能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螺旋桨的多工况推进性能优化设计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复合材料螺旋桨设计方法不完善的问题。具体过程为:一、开始;二、确定复合材料螺旋桨设计进速J0下的螺距值pi0;三、设计进速为J1时0.75R处θ0.75R;四、计算α0.75R;五、确定金属螺旋桨在设计进速为J1时0.75R处的几何螺距角θ1;六、确定复合材料螺旋桨在设计进速J1的几何螺距角θ1;七、选取复合材料铺层角度和顺序;八、设计出复合材料螺旋桨的初始几何;九、计算复合材料螺旋桨在进速J1时的几何螺距角θ1′;十、判断螺距角|θ1′-θ1|,若|θ1′-θ1|≥0.1°则执行七;若|θ1′-θ1|<0.1°则结束。本发明应用于螺旋桨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