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50409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194746.2
申请日:2010-06-08
Applicant: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铸方法,该方法利用包括多个拉矫机的拉矫机组进行拉坯,其中,所述多个拉矫机被设置为使连铸坯顺序地通过各个拉矫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当连铸坯的坯头进入所述多个拉矫机中的每一个拉矫机时,该拉矫机仍保持引锭杆压力压下;在坯头进入所述多个拉矫机中的最后一个拉矫机之前,所述多个拉矫机中的第一个拉矫机施加的压力由引锭杆压力转换为小于引锭杆压力的第一热坯压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011848B
公开(公告)日:2014-10-01
申请号:CN201110295300.3
申请日:2011-09-27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IPC: C04B35/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流补炉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其中,所述自流补炉料由镁砂、镁粉以及沥青粉组成,以所述自流补炉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镁砂和所述镁粉的总含量为70-85重量%,所述沥青粉的含量为15-30重量;其中,所述镁砂和镁粉的主要成分均为MgO,所述镁砂与所述镁粉的重量比为0.3-1.2∶1;所述镁砂的颗粒直径为大于5毫米至10毫米,所述镁粉的颗粒直径为≤1毫米,所述沥青粉的颗粒直径为≤1毫米。本发明提供的自流补炉料的流动性良好,倒入炉内后即可以均一铺展,且烧结性能良好,烧结时间较短,并能够很好地与溅渣工艺相匹配。此外,由本发明提供的自流补炉料形成的补炉层还具有较好的耐冲刷性能和耐侵蚀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3157773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110422784.3
申请日:2011-12-15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IPC: B22D11/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中间包换包过程中方、圆坯连铸铸坯的冷却方法,该方法包括在中间包换包过程中,将结晶器停机,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结晶器停机前二次冷却段各区冷却水量的75-85%的冷却水量对滞留在二次冷却段的连铸坯进行冷却0.5-1.5分钟,然后停止冷却直至中间包换包结束,启动结晶器并以根据换包后钢种要求的冷却水量对所述连铸坯进行冷却。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减缓换包期间铸坯冷却强度,避免换包时二次冷却段铸坯过冷、无法浇注而造成的换包失败,同时避免由于二次冷却段铸坯过冷而造成的铸坯内部缩孔等缺陷产生。因此,本发明的方法能够保证中间包换包成功,并可以广泛应用于方、圆坯弧形连铸机中间包换包浇注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2994685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277195.0
申请日:2011-09-19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IPC: C21C5/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炼钢转炉的开炉方法,其中,所述开炉方法包括先将硅铁合金加入到转炉中,然后向转炉中兑入含钒铁水并采用转炉顶底复合吹炼将铁水进行吹炼,并向铁水中加入提温剂和辅料,吹炼条件以及各物质的加入量使得满足吹炼终点的钢水要求,并将吹炼得到的钢水出钢到钢包中。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在炼钢的同时,使转炉炉衬得到快速的升温和良好烧结,使转炉炉衬能够达到正常冶炼时炉衬的温度,保证了生产工艺顺行,并能够保证使得到的第一炉钢水达到其吹炼的钢水质量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2031396A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178439.2
申请日:2009-09-27
Applicant: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12
Abstract: 从铁水中提取钒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铁水与脱硫剂接触,分离出生成的渣相,得到脱硫后的铁水,然后将该脱硫后的铁水中的钒氧化成五氧化二钒;以所述铁水的总量为基准,所述铁水含有V 0.23-0.34重量%,S 0.04-0.15重量%,铁水与脱硫剂接触的条件使得脱硫后的铁水中硫的含量不超过0.02重量%;其中,所述脱硫剂含有Na2CO3、CaO和CaC2,以所述脱硫剂的总量为基准,所述Na2CO3的含量为2.5-6重量%,所述CaO的含量为69-87.5重量%,所述CaC2的含量为10-25重量%。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既能够保证将铁水中的硫除去,还能够最大限度地除去铁水中的硅,同时又保证了将钒的损失量降低到最少,以在提钒过程中显著提高钒渣的品位以及钒的回收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57783B
公开(公告)日:2015-09-02
申请号:CN201110427155.X
申请日:2011-12-19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IPC: B22D4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包包底的砌筑方法,该砌筑方法是使用耐火砖砌筑所述钢包包底,将所述耐火砖一排一排的砌筑直至覆盖整个所述钢包包底,然后使用浇注料浇注所述钢包包底,其中,在使用所述耐火砖砌筑所述钢包包底时,一部分所述耐火砖侧砌,另一部分所述耐火砖立砌。其中,立砌的耐火砖起到充当浇注料层中“骨架”以及连接耐火层和浇注料层的作用,使浇注料层的强度提高,并且使浇注料层能够更好地与耐火砖层结合,因此,与传统的包底砌筑方法中将耐火砖全部侧砌相比,在使用同等材质的钢包包底浇注料的情况下,使用本发明的砌筑方法砌筑的钢包包底浇注料层的寿命更长。
-
公开(公告)号:CN103011847A
公开(公告)日:2013-04-03
申请号:CN201110295287.1
申请日:2011-09-27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IPC: C04B35/6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喷补炉耐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使用方法,其中,所述喷补炉耐火材料含有镁砂、镁粉、三氧化二铝、氧化钙和六偏磷酸钠,以所述喷补炉耐火材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镁砂和所述镁粉的总含量为80-90重量%,所述三氧化二铝的含量为3-7重量,所述氧化钙的含量为3-7重量%,所述六偏磷酸钠的含量为3-7重量%;其中,所述镁砂和所述镁粉的主要成分均为MgO。本发明提供的喷补炉耐火材料具有较高的附着率,良好的粘附性、固化性和硬化性,且喷补时回弹量少,因此,由本发明提供的喷补耐火材料形成的喷补层具有良好的抗侵蚀性能,使用寿命较长。
-
公开(公告)号:CN102989237A
公开(公告)日:2013-03-27
申请号:CN201110268838.5
申请日:2011-09-13
Applicant: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西昌钢钒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8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重力脱水器和包括该重力脱水器的转炉烟气湿法除尘系统,所述重力脱水器包括主体腔室(1)和位于所述主体腔室(1)的底部(2)的排水管(3),其中,所述排水管(3)包括延伸到所述主体腔室(1)内的延伸部(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塌落的泥垢将沿重力脱水器的侧壁下落并堆积在主体腔室的底部,直到堆积到与延伸部的端部平齐的位置才会进入排水管。长期使用过程中,通过定期清理主体腔室,可以避免泥垢堆积到平齐的位置,从而避免排水管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01850410A
公开(公告)日:2010-10-06
申请号:CN201010207115.X
申请日:2010-06-22
Applicant: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铁研究院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IPC: B22D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连铸漏钢预报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1:在线采集连铸现场热电偶的温度数据并存储该温度数据;步骤2:对所述温度数据进行预处理;步骤3:将经过所述预处理后的从任一个热电偶上采集的温度数据输入到单偶时序网络漏钢预报模型,并对单偶时序网络漏钢预报模型的输出值与最大判别阈值进行比较,如果该单偶时序网络漏钢预报模型的输出值大于最大判别阈值,则预报漏钢会发生;其特征在于,使用遗传算法来初始化该单偶时序网络漏钢预报模型的连接权值和阈值。该方法能够提高对连铸黏结漏钢过程的识别效果和预报精度,从而很大程度减少了误报率和漏报率。
-
公开(公告)号:CN101811181A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1010152843.5
申请日:2010-04-22
Applicant: 攀钢集团钢铁钒钛股份有限公司 , 攀钢集团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
IPC: B22D1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连铸过程中使用的二次冷却装置,所述二次冷却装置包括多个冷却段,每个冷却段包括冷却水管和连接到冷却水管的喷嘴,在每个冷却段内部,喷嘴之间的距离不相等,每个冷却段两端的喷嘴向过渡区倾斜布置,其中,过渡区为毗邻的两个冷却段之间的区域。根据本发明的二次冷却装置能够同时避免冷却段的前段冷却强度不足、冷却段的后段过度冷却的问题,以及过渡区冷却不足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