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2830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60039.1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
IPC: F25B15/06 , H01M8/241 , H01M8/04029 , C02F1/04 , C02F1/14 , C02F1/00 , C02F1/16 , F25B41/40 , F24S10/00 , C02F103/08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氢电热冷多能耦合领域,公开一种氢电热冷多能耦合集成系统及其变负荷运行方法,集成系统包括:PEMFC单元、太阳能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和冷却水罐首尾依次相连组成第一循环水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和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装置的水路上设置有三通阀,三通阀还与冷却水罐的一个入口相连,使PEMFC单元、太阳能集热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和冷却水罐组成第二循环水路;PEMFC单元用于按照用户侧负荷需求运行供电并排出冷却水,冷却水沿第二循环水路循环参与制冷和制热,或分为两路分别沿第一循环水路和第二循环水路参与制冷和制热。本申请能提高电堆废热利用率以及集成系统的制冷和制热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086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53100.2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山东大学
IPC: H01M8/0656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007 , H01M8/04029 , F17D3/01 , F17D1/04 , C25B1/04 , C25B9/00 , C25B9/19 , C25B15/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氢储能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固‑气耦合的氢储能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其中,固‑气耦合的氢储能系统包含电解槽、燃料电池、固‑气耦合储氢系统和换热流体循环系统;电解槽用于电解水制氢,在储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氢气进入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进行存储,未被存储的氢气进入高压气态储氢装置内储存;在放氢过程中,高压气态储氢装置用于放出氢气,放出的氢气优先进入所述燃料电池并辅助换热流体循环系统冷却耗散热量,而后再进入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来加热金属氢化物以释放其中的氢气,使得高压气态储氢装置及金属氢化物储氢装置释放的氢气混合后再进入所述燃料电池中进行发电。
-
公开(公告)号:CN11920866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39230.0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榆林学院
IPC: H01M8/04082 , H01M8/04014 , H01M8/04029 , H01M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智能储氢装置,涉及燃料电池固态储氢装置应用技术领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多个固态储氢容器罐,还包括:风冷降温机构,所述风冷降温机构用于对壳体的内部和多个固态储氢容器罐进行风冷降温,所述风冷降温机构包括与壳体内部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固定板对称转动连接的两个第一连接杆和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杆一侧固定连接的第一扇叶;水冷降温机构。本发明不仅可以对固态储氢容器罐进行快速水冷降温处理和风冷降温处理,同时还可以对壳体内部的浮尘进行同步清理处理,从而有效的保障了固态储氢容器罐在进行充氢和放氢的安全性,以及保障了固态储氢容器罐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20865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42752.6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山西赛盈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29 , H01M8/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钒液流电池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火电机组循环冷却水的全钒液流电池冷却系统。包括火电机组和全钒液流电池组,全钒液流电池组包括正极电解液储罐、第一换热器、电堆、第二换热器和负极电解液储罐,正极电解液储罐通过第一电解液循环泵与正极电解液工作区连接,第一换热器设置在第一电解液循环泵和正极电解液储罐之间,第一换热器与火电机组连接;负极电解液工作区通过第二电解液循环泵与负极电解液储罐连接,第二换热器设置在第二电解液循环泵和负极电解液储罐之间,第二换热器与火电机组连接。本系统提升了运行效率,降低了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全钒液流电池冷却方面。
-
公开(公告)号:CN113352860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110632957.8
申请日:2021-06-07
Applicant: 黄冈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IPC: B60K1/00 , B60K11/04 , B60L58/33 , B60L58/34 , B60L58/26 , B60L58/27 , B60H1/00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包括:5个回路,分别为电堆散热回路、电池回路、辅助散热回路、制冷溶液回路和冷媒回路:各个回路之间共用不同设备;电堆散热回路与电池回路共用电池回路加热板换;电池回路与冷媒回路共用电池回路降温板换;冷媒回路与电堆散热回路共用发生器;冷媒回路与制冷溶液回路共用发生器和吸收器;辅助散热回路为独立回路,不与其它回路共用设备。本发明充分利用氢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特点,将燃料电池发动机产生的废热根据用车场景需求加以利用,满足乘员舱和电池的升温或者降温需求,减少整车能量消耗,达到节能、增加续航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3206271B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110592372.8
申请日:2021-05-28
Applicant: 四川荣创新能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07 , H01M8/040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料电池浸没式冷却系统及方法,包括辅助水泵吸入液态冷却介质泵入燃料电池电堆冷却流道中;液态冷却介质在燃料电池电堆内冷却流道及燃料电池电堆表面吸收大量的热量汽化发生相变,气体上浮遇冷雾化形成蒸汽在导热板上凝结成水滴又落回液态冷却介质中形成循环,由气态相变为液态释放出大量的热通过导热板传递至冷凝腔;浸没腔内通过导热板向冷凝腔内冷却液进行热传递,在冷却回路中通过散热器散热。本发明导热速率高、效率高、能力强,能够稳定维持电堆工作温度,能够适应电堆工作的各类工况、环境;能够极大地减少高绝缘性能冷却介质的使用量以及延长使用周期,从而有效降低高绝缘性能冷却介质和去离子器的使用和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5372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310709280.2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IPC: H01M8/04029 , H01M8/2465 , H01M8/0202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双极板,其包括:彼此叠置在一起的阳极板和阴极板,各自包括:冷却液端口、冷却液沟道、冷却液分配区和冷却液分配通道,其中阳极板的冷却液分配区与位于同一端的阴极板的冷却液分配通道连通,阴极板的冷却液分配区与位于同一端的阳极板的冷却液分配通道连通;以及在至少一个冷却液分配区内设有第一阻挡部,第一阻挡部沿着与至少一个冷却液分配区连通的冷却液分配通道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在至少一个冷却液分配区内流动的一部分冷却液被第一阻挡部改变为沿着延伸方向流动。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双极板的电化学电池堆。根据本申请,可以使冷却液的分布更均匀。
-
公开(公告)号:CN119144296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278103.4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9K5/06 , C09K5/10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料电池冷却的潜热型功能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燃料电池冷却技术领域。用于燃料电池冷却的潜热型功能流体包括基液和添加剂,添加剂为核壳结构的氮化硼@石蜡相变微胶囊,多孔/片状氮化硼为壳体包裹在石蜡内核的外部。基液为质量分数为50%的乙醇水溶液,添加剂的质量分数为2%‑30%。功能流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乳化剂溶液,制备油/水相乳液,制备片状/多孔氮化硼分散液,片状/多孔氮化硼分散液与油/水相乳液混合,调节pH、过滤、干燥得到相变微胶囊,相变微胶囊与乙醇水溶液混合。采用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燃料电池冷却的潜热型功能流体及其制备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燃料电池冷却液换热能力弱、电导率高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844813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1810129511.1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8/04119 , H01M8/04029 , H01M8/040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空气供气增湿中冷系统。所述系统连接在燃料电池堆处,燃料电池堆具有用于循环冷却水的冷却回路。增湿中冷系统包括:增湿中冷器、增湿支路和气水分离器。增湿中冷器连接在包括空气滤清器和空压机的供气支路上,用于冷却并加湿进入燃料电池堆之前的空气。增湿支路连通冷却回路中冷却水泵的出口及增湿中冷器冷却水入口,用于为增湿中冷器输送冷却水。气水分离器连通增湿中冷器的空气出口及电堆空气入口。本发明兼备中冷和增湿功能,无需专门设置增湿水路,降温增湿环节无需电动控制,适用于大功率燃料电池系统且有助于大幅缩减系统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13440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78901.7
申请日:2024-09-12
Applicant: 西安交通大学
IPC: H02J3/24 , H02J3/28 , F22D1/50 , F22D11/06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007 , H01M8/1246 , H01M8/04029 , F01K13/00 , F01K13/02 , F01K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参与一次调频的RSOC耦合燃煤发电系统及运行方法,该系统包括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可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RSOC耦合系统。当电网频率迅速上升时,通过合理控制各类阀门,快速增加汽轮机功率的同时将RSOC切换为发电模式,将化学能迅速转化为电能并入电网,并将反应产物通入小型汽轮机继续做功,进一步快速提升整个系统发电总功率;当电网频率迅速下降时,通过合理控制各类阀门,快速降低汽轮机功率的同时将RSOC切换为电能储存模式,通过电解快速消耗燃煤发电机组发出的电能,并利用储水罐中储水增大高加给水流量,进一步快速降低汽轮机高中压缸功率,达到整个系统总功率快速下降的目的。本发明耦合不同发电单元,充分发挥RSOC发电速度快、运行灵活的特点,提高了燃煤发电系统一次调频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