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式制孔机床
    6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400055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549254.9

    申请日:2014-10-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B39/00 B23Q1/012 B23Q1/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龙门式制孔机床,包括:龙门框架,具有龙门立柱和龙门横梁,龙门横梁设有沿Z方向的通孔;制孔作业单元;中央工作台,设置于龙门横梁的下方;两个底座;两组第四导轨,沿X方向设置于底座;两组第四滑块,沿X方向设置于龙门立柱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于两组第四导轨,使龙门框架沿X方向移动。制孔作业单元包括:刀杆、第一滑枕、第二滑枕、刀具摆头、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第二滑块、第三导轨、第三滑块。通过刀杆在第二滑枕的内腔的滑行实现刀杆沿Z方向运动;通过第二滑枕在第一滑枕上的滑行实现刀杆沿X方向运动;通过第一滑枕在龙门横梁上的滑行实现刀杆沿Y方向运动;利用制孔作业单元的微运动实现对工件多自由度的制孔作业。

    用于数控机床的防护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25993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548813.4

    申请日:2014-10-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1/00 B23Q11/00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数控机床的防护系统,其包括:压力源;气罐,连通压力源;以及传输气路,数量上与数控机床的需要防护的被控对象的数量相同。其中每条传输气路包括:调压阀,连通气罐,以调节经由该传输气路内气体的压力;开关阀,位于调压阀下游并连接调压阀,以控制该传输气路内的气体流动;以及喷嘴,位于开关阀下游并连接开关阀,面对数控机床的对应一个被控对象,以向该对应一个被控对象进行喷气。本发明的用于数控机床的防护系统通过每条传输气路对每个被控对象喷气实现对被控对象进行防护的目的,相比于加装防护盖的防护可以节省大量材料,且可适用于难以加装防护盖的数控机床。

    一种氮掺杂碳材料负载的催化剂

    公开(公告)号:CN103381369A

    公开(公告)日:2013-11-06

    申请号:CN201310289144.9

    申请日:2013-07-10

    Abstract: 本专利公开了催化剂技术领域的一种氮掺杂碳材料负载的催化剂。所述碳材料可通过用含氮前驱体化学偶联等表面修饰的方法实现氮掺杂,也可以通过在高温下同时通入氮源和碳源进行原位合成氮掺杂碳材料,然后在该类掺氮碳材料上负载金、铜、锰、铋或钾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元素的单质或者化合物。本发明中的氮掺杂碳材料负载的无汞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都明显优于普通碳材料负载的催化剂。在一定反应条件下,掺杂碳材料的催化剂活性优于普通碳材料负载的催化剂10%以上。本发明公开的碳材料和催化剂绿色无毒,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本发明涉及的工艺流程简单经济可行。

    飞行器柔性工装智能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1804867A

    公开(公告)日:2010-08-18

    申请号:CN201010128501.X

    申请日:2010-03-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飞行器柔性工装智能控制系统,包括坐标提取系统、决策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所述坐标提取系统,用于对待加工的工件的进行曲面数字建模,并提取所述工件的支撑点坐标信息,以及生成工件坐标信息文件并发送给决策控制系统;所述决策控制系统,用于根据所述工件坐标信息文件对执行机构的动作进行规划和决策,并生成对应的控制指令发送给所述执行机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飞行器大型曲面薄壁零件加工中装夹、定位的柔性工装智能控制系统,其以高性能工业控制计算机为核心进行运算和控制,由智能控制主板实现对双机器人的协同运动控制,通过对柔性工装上各支撑单元的移动操纵,实现各支撑单元在柔性工装机床上的合理均布。

    多坐标数控机床主轴摆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085129C

    公开(公告)日:2002-05-22

    申请号:CN00105552.6

    申请日:2000-03-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周凯 毛德柱 陶真

    Abstract: 本发明属机械制造自动化及数控机床领域,本发明包括含有上下两个空间的支撑外壳,其上部空间构成气动随动平衡装置的外壳体,下部空间内安装有主轴加工机构,其外壁固定有两个对称安装的旋转直线电机,该外壳的上部设有用于连接加工机床主体的安装耳。本发明既具有结构简单、有快速响应能力、高刚性、高精度的特点,又具有较大的加工范围,从根本上解决了主轴摆动机构的传动误差及系统响应能力问题。

    智能寻位加工设备
    6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419C

    公开(公告)日:2001-11-28

    申请号:CN99127179.3

    申请日:1999-12-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制造领域。包括虚拟轴的大八面体框架式结构,该八面体上部固定有主动式视觉信息获取系统,底部固定有平动工作台,该工作台的侧面固定有在线刀具库,六根驱动伸缩轴的一端分别与位于顶部的3个铰链相连,另一端与加工动平台相连,还包括与储存有顺应工件实际位置的自动生成控制程序的计算机单元。本发明可在简单约束的条件下,实现大范围的顺序工件现实的精密加工。

    全方位一体化的集成化PC数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61693A

    公开(公告)日:2000-08-02

    申请号:CN00100550.2

    申请日:2000-01-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周凯

    Abstract: 本发明属机械制造自动化及数控技术领域,由中央集中控制层加外围分散执行层的两层结构组成,该中央集中控制层包括PC系统平台和集成化数控系统软件;外围分散执行层包括通过系统总线与该PC系统平台连接的多个执行接口和由所说的执行接口连接的执行装置;本发明具有性能优异、功能强大、可靠性高,结构简单、制造容易、生产成本低、便于普及应用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国防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生产部门。

    减振组件的确定方法以及刀柄组件

    公开(公告)号:CN115156984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210810825.4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减振组件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刀柄组件的工作信息以及结构信息;根据工作信息以及结构信息得到第一减振组件;测试第一减振组件的带隙频率范围,第一减振组件包括第一组元以及第二组元,第一组元包围第二组元设置,第二组元至少在刀柄组件的径向方向上以第一周期数阵列排布于第一组元内部,第一周期数为第二组元能够在第一组元内阵列排布的最大周期数;将第二组元以第二周期数阵列排布于第一组元内部以得到第二减振组件;测试第二减振组件的带隙传输特性;以及将第二减振组件安装于内腔。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对刀柄组件实现良好的减振效果。

    一种避雷器电阻片侧面釉配方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45203A

    公开(公告)日:2021-06-29

    申请号:CN202110030228.5

    申请日:2021-01-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雷器电阻片侧面釉配方,包括氧化铋、氧化锌、氧化锑、氧化钴、松油醇、乙基纤维素,所述氧化铋的含量比例为30%至40%,所述氧化锌的含量为5%至25%,所述氧化锑的含量为8%至23%,所述氧化钴的含量为5%至35%,所述松油醇的含量为15%至35%,所述乙基纤维素的含量为10%至35%。本发明所制得的避雷器电阻片侧面釉,能够很好的使线路避雷器运行过程中的沿面闪络降低,从而提高避雷器的使用寿命。

    基于共面特征点的相机位姿测量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90766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223982.0

    申请日:2021-03-0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共面特征点的相机位姿测量方法及装置,涉及计算机视觉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共面特征点的归一化坐标和共面特征点在世界坐标系的目标平面上的第一坐标;根据归一化坐标和第一坐标计算单应性矩阵;利用单应性矩阵计算相机的第一初始位姿数据;根据第一初始位姿数据确定第一局部位姿数据和第二局部位姿数据;根据第一局部位姿数据和第二局部位姿数据确定相机位姿测量结果。本发明考虑了特征点共面情况下位姿测量的歧义性问题,通过生成第一局部位姿数据和第二局部位姿数据,再基于第一局部位姿数据和第二局部位姿数据优选出相机位姿测量结果的过程,使最终的相机位姿测量结果更加稳定和准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