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6657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82603.5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PC: G06F17/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增强人类进化算法的主蒸汽温度系统参数辨识方法,涉及主蒸汽温度系统参数辨识技术领域。利用中间点温度、一级减温器喷淋流量和二级减温器喷淋流量构建主蒸汽温度系统的数学模型,确定待辨识参数;根据均方根误差构建含有辨识参数的误差目标函数;采用增强人类进化算法,基于主蒸汽温度系统变量和历史数据对误差目标函数寻优求解,输出辨识结果。增强后的算法模型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在全局搜索方面表现出色。本发明所提出的识别方法能有效解决参数辨识问题,最终模型正确反映了主蒸汽温度的动态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16962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111514257.5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IPC: G06Q10/04 , G06Q50/06 , G06F30/18 , G06F111/04 , G06F111/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考虑线路损耗的电‑储‑气耦合系统一致性优化方法,涉及电气能源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结合电‑储‑气能量流的耦合关系,建立含新能源的多能流局域网优化模型,同时考虑储能系统和线路的损耗,建立一种合理的规划机制,从而实现各个能源局域网之间的能量有序流动。最后采用基于一致性算法求解系统增量成本一致问题,可以实现快速收敛并达到能源利用率高、成本降低的优化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875470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06590.8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基于增强联邦学习的海上风电超短期功率预测框架及方法,所述框架包括上下两层;所述下层考虑不同海上风电场之间信息的相互独立,将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长短期记忆网络作为各个风电厂本地训练模型,各发电厂仅利用本电厂数据训练模型,模型训练收敛后提取模型参数,通过数据传输通道将参数上传至上层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接受来自于各电厂的模型参数,利用每个电厂发电量占各电厂发电量总和的比重,并基于参数聚合方法产生全局参数,最终将全局参数下发到下层各电厂本地训练模型进行训练;通过参数不断的上传下发,直到全局参数收敛,利用全局参数建立全局预测模型,将模型应用于海上风电功率预测中,最终完成多电厂联合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157135B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111476298.X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具备迟滞功能的PWM‑PFM无缝切换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涉及集成电路技术领域。系统中切换控制器包括电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负载电流,产生启动请求和左右切换请求;左阈值切换控制器与右阈值切换控制器,用于检测切换请求和电路启动应答,产生实际切换信号;切换控制器,用于实现PWM/PFM的切换,获得控制信号,并产生PWM与PFM关闭请求;PWM与PFM控制器,用于产生PWM与PFM控制信号,并及时产生启动应答信号。本发明提出了利用切换点、左阈值和右阈值三个负载特征值来产生实际切换信号的方法,实现PWM与PFM的迟滞切换,避免PWM与PFM的反复切换,同时在切换前提取开启目标控制模式,避免因电路启动缓慢而产生较大的电压跌落,实现PWM/PFM的无缝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0867902B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1910976270.9
申请日:2019-10-15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发电预测的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去中心优化运行方法,涉及电力系统微电网优化运行技术领域。本发明首先基于多类型数据,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方法对各分布式电源进行本地发电预测;并基于预测发电出力结果改进系统优化模型,无需采集负荷信息建模,摆脱了对控制中心的依赖。然后,基于广播方式的流言传播方法来设计去中心化优化算法,实现去中心优化发电出力。最后将优化结果与下垂控制进行协调融合,实现了协调优化层于系统控制层的结合,能够进行实时优化控制。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发电预测的微电网分布式电源去中心优化运行方法,无需负荷信息,通过发电出力预测及分布式优化算法实现了去中心化;并且与将优化与下垂控制有机结合,实现实时优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0460112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1910882050.X
申请日:2019-09-18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功率偏差量一致性控制的微电网下垂控制方法,构建分布式微电网控制结构;检测各逆变器输出电压和电流获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通过微电网参数得到系统角频率参考值和系统电压参考值;利用本地频率偏差量与相邻单元频率偏差量经PI控制器得到频率控制补偿量;利用本地电压偏差量与相邻单元电压偏差量的权重误差经控制器得到电压控制补偿量;利用本地及相邻单元的下垂系数与有功功率的乘积的权重误差经PI控制器得到无功功率分配调节量;获取系统角频率参考值和电压参考值并进一步得到指令信号送入PWM调制器控制逆变器中功率器件通断。本发明实现了微电网逆变器的频率和电压的无差控制,确保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按比例分配。
-
公开(公告)号:CN110619454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1910733200.0
申请日:2019-08-09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PRIM算法的配电网规划方法。第一建立配电网规划模型;第二采用改进遗传算法求解中压配电站的最优站址、数量以及所选变压器容量大小,通过改进染色体编码、适应度函数和遗传算子来增强遗传算法;第三采用改进PRIM算法求解高压变电站和中压变电站之间联络线、中压变电站至负荷中心以及负荷中心之间馈线最优路径;第四通过在测试网络上执行基于改进遗传算法和PRIM算法的配电网规划方法得到变电站和中压馈线的最佳布置规划方案,通过计算经济性和可靠性指标确定出最优的配电网规划方案;第五采用前推回代法进行潮流计算验证规划方案的实用性。本发明具有搜索速度快,适用于求解大规划配电网规划问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176776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1910558041.5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鲁棒自适应评价设计的静止无功补偿器控制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包括:首先建立含有静止无功补偿器的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基于神经网络自适应评价的鲁棒自适应反步控制方案:先从距离实际控制输入最远的一阶子系统开始反步控制过程,再从二阶子系统继续反步控制过程,再依次设计自适应评价中的控制单元和评价单元;最后基于李亚普诺夫方法对电力系统进行稳定性证明,在保证电力系统的一致最终有界性的同时,进一步进行控制方案的设计。本发明能够实现含有静止无功补偿器的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控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861404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1910126334.6
申请日:2019-02-2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前级高频电源设计方法,涉及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将交流低频市电转换为高频逆变电路的输入直流电压的AC‑DC可调直流电源;作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前级高频电源的高频逆变电路;对高频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调制的DSP控制电路;对DSP信号进行放大,将其转换为对开关器件进行驱动的驱动信号的驱动电路;作为高频逆变电路的负载的发射线圈以及与需用电的负载直接相连接构成负载电路回路的接收线圈;并提供了对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中的前级高频电源进行设计的方法。本发明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及其前级高频电源设计方法,大大提高了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工作频率,进而提高了系统线圈间的传输距离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5145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20127.2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Inventor: 周博文 , 地力亚尔·胡达拜尔迪 , 杨东升 , 李广地 , 杨波
IPC: H02J7/35 , H02J1/12 , H02S10/20 , H02S20/00 , B63B35/44 , B60L53/53 , B60L53/51 , B60L53/30 , B60L53/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漂浮式光储一体化充电站系统及方法,属于海上光伏发电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三角形的漂浮式浮体结构、安装在漂浮式浮体结构上控制单元,漂浮式浮体结构上设置有储能槽,储能槽内安装储能单元,储能槽上铺设光伏发电单元;每个三角形浮体上的储能槽里的蓄电池组为一个储能单元,能有效保证在单个储能单元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也能保持正常工作,储能单元在光伏发电单元不发电且储能单元荷电状态足够情况下可以单独给船舶供电或充电;储能单元控制采用下垂充放电控制模式、恒功率充电控制模式、待机模式,根据系统需要在四种控制模式之间切换,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