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土星型超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0606958A

    公开(公告)日:2019-12-24

    申请号:CN201910943164.0

    申请日:2019-0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土星型超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将2-甲基咪唑、富勒烯、芳香族化合物、三氟醋酸铜的氨水溶液混合后进行经过超声、加热、清洗和干燥后制得该纳米土星型超分子材料。本发明通过溶剂热方法一步合成纳米土星超分子材料,该制备方法快速、方便、简单且原料廉价,能够大量制备纳米土星型超分子配合物材料,有利于工业生产与应用。制得的纳米土星超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高效的光致电子转移功能,在光电材料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一种乙烷优先吸附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37823A

    公开(公告)日:2019-09-17

    申请号:CN201910695144.6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如式(I)所示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晶胞参数为:α=90,β=90,γ=90,C13H8CuN9O4Zn2(I)。所述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腺嘌呤和4-甲酸吡唑溶解于N,N-二甲基甲酰胺和水的混合液中,混匀后,加入铜盐和锌盐,溶解得到反应液;将所述反应液在100~120℃下进行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红色晶体;将所述红色晶体用有机溶剂交换若干次后,在150~220℃的温度、5~6μmHg的压力条件下22~24h,脱去溶剂,得到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这个新型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JNU-2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的分离乙烷乙烯混合气体的新型功能材料。

    促进全雄罗非鱼生长和/或改善鱼体营养组成的养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986565B

    公开(公告)日:2014-12-03

    申请号:CN201210511021.0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暨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40/8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进全雄罗非鱼生长和/或改善鱼体营养组成的养殖方法,涉及水产养殖学领域和水生动物生理生态学领域。本发明的养殖方法采用流水刺激诱导罗非鱼进行逆流运动锻炼,设计最佳的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组合,包括高强度—长时间、高强度—短时间和低强度—长时间等方式进行间歇性流水养殖。与现行的养殖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罗非鱼的生长率,提高肌肉蛋白质含量,并且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含量,防止脂肪肝发生。

    一种心脏血管靶向型短肽MI-1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504015A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110388369.0

    申请日:2011-11-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脏血管靶向型短肽MI-1与应用。该心脏血管靶向型短肽MI-1的氨基酸序列为CPRRPGRVC,编码该MI-1的核苷酸序列为5’-TGCCCGAGGAGGCCGGGGAGGGTTTGC-3’。该心脏血管靶向型短肽MI-1能高亲和性靶向心脏血管的内皮细胞表面分子,从而能实现对心脏血管的特异性靶向。将其与生物大分子,如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表达载体、示踪剂、显影剂、生物微囊和其它化学结构成分等连接之后,能靶向锚定在心脏血管内皮细胞,并介导血管内皮细胞对其的内吞作用,从而介导与之连接的生物大分子跨越血管进入心肌层,从而发挥其靶向治疗及靶向示踪等功能。

    一种铜-铂多核团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8594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310092150.9

    申请日:2023-02-1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铜‑铂多核团簇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金属团簇技术领域,其分子式为[Cu4Pt2(X)4Y4]Z2;其中,X为阴离子配体;Y为中性配体;Z为一价阴离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Cu(CH3CN)4Z、K2PtCl4、X及Y溶解于有机溶剂中搅拌反应,得到溶液A,然后向溶液A中加入还原剂溶液进行还原反应,将还原反应产物经重结晶,得到铜‑铂多核团簇。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铜‑铂多核团簇在近红外区光致发光领域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设计利用具有不同配位环境的配体,可以选择性地配位不同金属,再经一锅法还原合成异金属团簇,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便于推广。

    一种聚合物与功能配合物复合热管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3236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045289.X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王吉壮 蔡璇 李丹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与功能配合物复合热管理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功能聚合膜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物理搅拌将聚合物与功能配合物于有机溶剂中混合均匀,然后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形成纳米纺丝膜,制备得到聚合物与配合物复合热管理材料;本发明制备的复合热管理材料富含孔结构,具有强太阳反射率、高红外发射率以及透气性、疏水性、抗菌性好的优点,在医疗防护、建筑节能、食品包装、窗户贴膜、可穿戴织物、电子产品散热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一种空心微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988387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468069.1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心微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S01:将1,2‑双((5H‑咪唑‑4‑基)亚甲基)肼和金属锌盐溶解在N,N‑二甲基甲酰胺溶剂中进行反应,将反应产物进行离心、过滤、洗涤,获得金属有机框架微米颗粒;其中,所述1,2‑双((5H‑咪唑‑4‑基)亚甲基)肼和金属锌盐的摩尔比为1:0.5‑2;S02:将所述金属有机框架微米颗粒在惰性气氛条件下热处理,获得空心微米碳材料。本申请提供的空心微米碳材料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绿色环保,效率高,结构控制能力强,其形成的钠离子电池具有高的比容量、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

    一种超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79502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1911029470.X

    申请日:2019-10-28

    Applicant: 暨南大学

    Inventor: 李丹 周小平 罗东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稳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涉及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下述化学式的化合物:ZnBAIm和CuBAIm,其中BAIm是1,2‑双(1‑(咪唑‑4‑基)亚乙基)肼。化合物采用溶剂热方法制备,可直接得到具有单一晶相的晶态产物。本发明的金属有机框架具有非常好的热、机械和化学稳定性,并在25℃常压条件下对轻质烃类具有选择性吸附性能,从而可以作为气体吸附分离材料得到应用。

    一种基于生物分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232184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5

    申请号:CN202011240107.5

    申请日:2020-11-09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分子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通式为{(X)a[Znb(L1)c(μd‑O)e(L2)f]}n,其中:X为抗衡离子,L1为第一配体,所述第一配体为嘌呤或嘌呤衍生物,L2为第二配体,所述第二配体为含氨基的羧酸。本发明采用对羧酸配体的功能性化学修饰,赋予配体发荧光的性质,为后续搭建的框架创造了更多结构与功能上的可能性;通过引入第二配体嘌呤或嘌呤衍生物,可实现对环境与生物样本的友好型;本发明报道的材料在合成方法上简单易操作,在结构上呈现有规律的孔道,在功能上可实现对甲醛的特异性与灵敏性检测。

    一种钾离子电池碳氮基聚合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644228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10923488.5

    申请日:2021-08-12

    Applicant: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钾离子电池碳氮基聚合物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六氨基苯三盐酸盐和环己六酮八水合物作为单体,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和加热条件下,将单体溶液经过酸催化缩合反应聚合制得碳氮基聚合物,然后在氮气或惰性气体保护下经低温热处理,获得所述钾离子电池碳氮基聚合物负极材料。本发明碳氮基聚合物负极材料的室温导电率提升2个数量级,达到2.82×10‑5S/cm;在其制备成电极应用过程中,仅需要添加少量导电剂(≤10%);所制备的钾离子电池负极,可获得高达329mAh g‑1的可逆比容量,并具备良好的循环性能,其在150mA/g的条件下循环120次,容量保持率为99.5%。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