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雾化电离装置
    7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719939A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610222371.3

    申请日:2016-04-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49/165 H01J49/045 H01J49/0454

    Abstract: 一种超声雾化电离装置,包括雾化腔、样品杯、雾化片、毛细管、加热装置和载气输送管,雾化腔中储存液体介质,样品杯放置于雾化腔中的液体介质中,样品杯中储存待雾化电离液体样品,加热装置用于加热样品杯中的待雾化电离液体样品;雾化片产生的超声振动通过液体介质传播至样品杯中的待雾化电离液体样品;雾化腔具有雾气聚集出口,毛细管从雾化腔穿过并从雾气聚集出口伸出,毛细管内部通过带电溶液并在雾气聚集出口外形成带电喷雾,载气输送管输送的载气吹送雾化后的液体样品,使其从雾气聚集出口喷出,并与从毛细管输出的带电喷雾交汇,最终形成样品离子。该装置解决了难挥发液体样品电离效率低的问题,简化了样品处理过程。

    一种离子迁移谱仪
    7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87141B

    公开(公告)日:2016-05-04

    申请号:CN201410114963.4

    申请日:2014-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迁移谱仪,包括上环状电极、下环状电极、中心电极、检测电极和屏蔽栅,上环状电极和下环状电极上下相对并同心设置,中心电极位于上环状电极的圆心位置,中心电极与上环状电极和下环状电极之间形成离子源区,检测电极与上环状电极和下环状电极之间形成离子漂移区,检测电极包括设定圆柱体的侧面部分,屏蔽栅是导体且位于离子漂移区与检测电极之间;屏蔽栅用于,当中心电极电压大于检测电极电压时被施加小于中心电极电压的电压,当中心电极电压小于检测电极电压时被施加大于中心电极电压的电压。本离子迁移谱仪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较高的灵敏度。

    一种双入射狭缝光谱仪的设计方法以及双入射狭缝光谱仪

    公开(公告)号:CN104296871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568432.2

    申请日:2014-10-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J3/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入射狭缝光谱仪的设计方法以及双入射狭缝光谱仪,使用凹面光栅、两个入射狭缝和两个光探测器搭建光谱仪,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第一入射狭缝的入射角以及凹面光栅的槽型周期;2)估算凹面光栅的闪耀角,确定凹面光栅的表面材料和槽型结构;3)估算入射角范围;获取入射角度为θA1时和分布在入射角范围内的多个角度下凹面光栅的波长-衍射效率曲线;4)确定入射角θA2的值以及波长λ2和λ3的值;5)得到记录结构参数以及使用结构参数;6)确定凹面光栅的制作参数;7)确定两个入射狭缝和两个光探测器相对于凹面光栅的位置,从而搭建得到光谱仪。本发明的设计方法得到的光谱仪,能提高大部分光谱区域内的衍射效率。

    便携式电喷雾离子源装置及质谱仪

    公开(公告)号:CN10354516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539461.1

    申请日:2013-1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电喷雾离子源装置,包括电喷雾模块、直流电源和鞘气供应模块,所述电喷雾模块包括储液块、中空毛细管和腔体,所述中空毛细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储液块的储液池底部作为样品进样端,所述中空毛细管的另一端伸入所述腔体作为喷雾端,所述鞘气供应模块连通到所述腔体,输入辅助雾化的鞘气作用于所述中空毛细管的喷雾端,所述直流电源施加到所述中空毛细管中的样品溶液上,提供电喷雾所需的高压。一种质谱仪,包括所述便携式电喷雾离子源装置。本发明体积小,便于携带,且喷雾稳定,离子化效率高。

    一种电喷雾微流体芯片、制作方法及掩膜版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4056674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410253854.0

    申请日:2014-06-09

    Abstract: 一种电喷雾微流体芯片、其制作方法及掩膜版设备,该方法采用透光结构不同的两块掩膜版,通过依次使用两块掩膜版,可在不同的光刻胶深度上形成不同的结构,最终显影得到所需结构,以其作为微流体芯片成型模具,可使微流体芯片的喷雾口在微流体芯片上一体化形成,即微流道出口直接成型为微流体芯片的喷雾口。由于喷雾口可直接从光刻胶形成的模具中脱模成型,而非切割修整所得到,所得微流体芯片能够获得很好的电喷雾效果,有效解决现有的高聚物微流体芯片电喷雾效果差的问题。

    闪耀凹面光栅制作装置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44137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410026216.5

    申请日:2014-0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闪耀凹面光栅制作装置,包括凸面闪耀母光栅,所述凸面闪耀母光栅包括按不同的角度紧密拼合在一起的可分离的多个拼接块,所述多个拼接块拼合在一起形成的凸面的曲率半径与待制作的闪耀凹面光栅的曲率半径一致。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相应的闪耀凹面光栅制作方法。本发明的闪耀凹面光栅制作装置及制作方法能避免闪耀凹面光栅从母光栅上拔取时造成槽型的破坏,有效解决复制闪耀凹面光栅槽型误差大的问题。

    一体化的静脉血管寻找投影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006180B

    公开(公告)日:2014-10-22

    申请号:CN201210503489.5

    申请日:2012-12-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体化的静脉血管寻找投影装置及系统,该装置包括分色棱镜、可见光光源和照明镜组,所述分色棱镜的第一侧设置成像镜头,所述分色棱镜的第二侧由近至远依次设置光学补偿棱镜和红外成像器件,所述分色棱镜的第三侧由近至远依次设置分光棱镜和投影显示器件,所述可见光光源和照明镜组设置在所述分光棱镜的一侧,所述红外成像器件与所述投影显示器件连接;可见光光源发出的光投射到所述投影显示器件上,所述红外成像器件获取静脉血管的红外图像信息,驱动所述投影显示器件对投射到其的可见光进行调制,进而将静脉血管的图像成像至皮肤表面该静脉血管位置处。该系统由红外光源和上述投影装置组成。本装置定位准确、实时,结构简单。

    一种全息光栅的曝光方法及曝光光路

    公开(公告)号:CN103792606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410038074.4

    申请日:201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息光栅的曝光方法及曝光光路,曝光方法包括调节两个曝光光源的位置,形成曝光光路的步骤:(1)确定两个曝光光源的初始位置;(2)计算仿真的初始光路工作后形成光栅的成像质量参数;(3)在初始光路中设置补偿镜;(4)根据补偿镜的位置调节曝光光源的位置至新位置;(5)计算仿真的新光路工作后形成光栅的成像质量参数;(6)判断步骤(5)的成像质量参数与步骤(2)的成像质量参数的差值是否相当。在是相当的条件下,将新位置作为曝光光源的最终位置;将新位置下对应的新光路作为最终的曝光光路。本发明的曝光方法及曝光光路,可在不影响光栅制作要求和成像要求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曝光光源之间的距离过近的问题。

    数据安全保管设备和数据安全保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03993B

    公开(公告)日:2012-10-17

    申请号:CN200810142668.4

    申请日:2008-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安全保管设备,包括终端连接装置,提供与外部处理终端连接的接口;数据存储装置,供用户访问以进行数据的读写;读写控制装置,对数据存储装置的读写进行控制;设备屏蔽装置,屏蔽与终端连接装置相连的外部处理终端内的存储设备;和系统管理装置,提供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和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在外部处理终端与终端连接装置连接后引导和运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数据安全保管方法。数据安全保管设备操作时使用自带的操作系统,并屏蔽外部处理终端原有存储设备,避免了与外部发生数据交互,达到数据高保密性要求。还可搭载各种身份识别算法及数据自毁机制,通过加载如指纹、虹膜识别等算法,进一步加强了数据的安全性保护。

    检测系统、拼接系统、检测方法、拼接方法与拼接光栅尺

    公开(公告)号:CN109163659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1811059690.2

    申请日:2018-09-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精密测量领域,公开了一种检测系统、拼接系统、检测方法、拼接方法与拼接光栅尺,检测系统包括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用于放置待检测的光栅,并可供光栅相对支撑平台移动;检测光源,检测光源用于向光栅射出第一光束,第一光束经光栅形成至少两道第二光束;接收装置,第二光束可分别在接收装置上形成光斑;观测装置,观测装置用于记录各光斑的位置。本发明通过检测光源向待测光栅施加第一检测光束,第一检测光束经光栅作用后形成至少两条第二光束,第二光束在接收装置形成光斑,记录并比较不同光栅形成的光斑便可以实现光栅姿态的检测。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等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