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酵生产漆酶的方法
    7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181410B

    公开(公告)日:2013-02-27

    申请号:CN201110121926.2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生产漆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真菌分泌漆酶培养基的配制和产酶发酵,所述真菌分泌漆酶培养基为:每100mL的液体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1-4g,酒石酸铵1-2.5g,ABTS0.05-0.25mmol/L,VB10.6mg/L,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余量为水,用NaOH或HCl调节初始pH=5.0-6.0。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漆酶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和医疗等领域,然而在漆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面,以及探索适宜的发酵条件等方面报道较少,仍然是今后研究的热点。本发明建立了发酵生产漆酶的工艺条件,为实现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该方法可提高漆酶的产量和质量。

    一种发酵生产漆酶的方法
    7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181410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121926.2

    申请日:2011-05-12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酵生产漆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真菌分泌漆酶培养基的配制和产酶发酵,所述真菌分泌漆酶培养基为:每100mL的液体培养基中含有葡萄糖1-4g,酒石酸铵1-2.5g,ABTS0.05-0.25mmol/L,VB10.6mg/L,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余量为水,用NaOH或HCl调节初始pH=5.0-6.0。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漆酶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工业、农业和医疗等领域,然而在漆酶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方面,以及探索适宜的发酵条件等方面报道较少,仍然是今后研究的热点。本发明建立了发酵生产漆酶的工艺条件,为实现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打下基础。该方法可提高漆酶的产量和质量。

    利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饮料

    公开(公告)号:CN101491362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910111045.5

    申请日:2009-02-1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纯菌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饮料,采用酿酒酵母、醋酸醋杆菌和植物乳杆菌三种菌复配,混合发酵生产红茶菌饮料。本发明利用纯菌种复配、混合发酵,对红茶菌培养基配方、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显著缩短发酵时间,避免杂菌污染,保证产品安全;菌种培养、复壮、保藏等管理方法科学合理,产品质量稳定,为红茶菌的产业化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制备的红茶菌饮品不仅风味爽口,而且含有多种功效成分,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微生物发酵饮品。

    一种从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中分离胆固醇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51641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82138.0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福州大学

    Inventor: 傅红 王锦珂 林娟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从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鱼油中分离胆固醇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添加脂肪酶或酯酶,分步催化鱼油酯化反应,依次生成沸点差异大的胆固醇脂肪酸酯产物和脂肪酸甲(乙)酯产物,并通过分子蒸馏方法分离胆固醇脂肪酸酯和脂肪酸甲(乙)酯。在此过程中,分别控制各步酯化反应的工艺参数,包括脂肪酶或酯酶种类,酶底比、反应温度、反应体系水分含量等;最终获得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胆固醇,同时减少鱼油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损耗率和氧化程度。本发明方法具有成本低、安全、高效率和节能等特点,可满足工业化生产要求,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广阔。

    多环酮单加氧酶突变体及其在睾内酯合成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12697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73351.0

    申请日:2024-03-29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环酮单加氧酶突变体及其在睾内酯合成中的应用,本发明通过分子改造方法获得多环酮单加氧酶突变体,提升酶活力,并通过与3‑甾酮‑C1,2位脱氢酶和羰基还原酶共表达,构建单细胞多酶催化体系,实现常温常压下合成睾内酯。该生物酶法合成睾内酯具有操作简单、污染小、合成效率高、无甾体副产物生成等优势,是一种全新的睾内酯合成技术。

    一种高产洛伐他汀不产桔霉素红色红曲霉菌株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073821B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010113602.3

    申请日:2020-02-24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产洛伐他汀不产桔霉素红色红曲霉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构建ctnR基因敲除质粒pGKO2‑Neo‑up‑ctnR‑dn;(2)构建ctnR基因敲除菌株GN‑01△ctnR;(3)敲除菌株GN‑01△ctnR的验证;(4)构建mokC基因过表达质粒;(5)在基因敲除菌株GN‑01△ctnR中导入mokC基因过表达质粒,获得mokC过表达菌株;(6)mokC过表达菌株的验证。本发明通过代谢产物验证,构建的GN‑01△ctnR基因缺失菌株已不产桔霉素,GN‑01△ctnR‑mokC过表达菌株产Monacolin K的能力较野生菌株提高了30%,达到267 mg/L。

    酸性缓冲溶液提取银耳多糖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02721B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711021626.0

    申请日:2017-10-27

    Applicant: 福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酸性缓冲溶液提取银耳多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加热条件下,采用酸性缓冲溶液对银耳粉进行浸提,得到浸提料液;将所述浸提料液进行固液分离,得到液体组分,所述液体组分中含有银耳多糖;将所述液体组分进行醇沉,得到的沉淀为银耳多糖。本发明所述方法银耳多糖的提取率能到达31.57%,为传统水提法的3~4倍,大大的提高了银耳多糖的提取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