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81637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1910666703.0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采用模具加工铜基‑石墨烯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腔为加工区域,所述加工区域设为无氧区域;加热机构,设置于所述加工区域内,用于将铜基‑石墨烯叠层加热至500℃~900℃;以及静模和动模,均设置于所述加工区域内,所述静模在所述加工区域内固定设置,所述静模包括型腔,铜基‑石墨烯叠层放置于所述型腔内,所述动模具有靠近所述静模进而热压所述型腔内铜基‑石墨烯叠层的热压行程。经试验验证,热压后的铜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率和优质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364482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011096832.X
申请日:2020-10-14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梯形铆模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构建径向力影响显著因子以量化梯形铆模的铆模干涉量;计算径向力影响显著因子为正值时梯形铆模的铆接顶角的大小,实现对梯形铆模的结构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干涉量相关函数并反向求解径向力正解函数,通过铆模参数与期望径向力间的结构参数优化方程,求解梯形铆模几何尺寸参数的改变值,实现对干涉量的精准调控。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梯形铆模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充分考虑了异质叠层铆接时不同材料的不同干涉量需求,为复合材料异质叠层结构间干涉量连接提供方法指导,能够获得高质量的变干涉量叠层铆接接头,有效的提高了异质叠层连接的服役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013170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1235769.8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夹芯结构复合材料的损伤修复方法,包括:去除复合材料层板中的损伤区域,形成修补腔体;在所述修补腔体中填充下层预浸料,并对所述下层预浸料进行固化处理;在所述下层预浸料上依次放置修补蜂窝夹芯和上层预浸料,并对所述修补蜂窝夹芯和所述上层预浸料进行固化处理,其中,所述修补蜂窝夹芯高于原蜂窝夹芯结构。本发明实现了修补的蜂窝夹芯的高度高于原有的蜂窝夹芯结构的高度,使得修补后的损伤部位的结构与原有的结构不同,同时利用了面板的高强度和刚度,及蜂窝夹芯结构的抗冲击和抗剪应力的特点,使修复部位刚度高于未损伤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再次造成损伤,提高了已损伤部位的刚度,增加复合材料层板修复后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0108093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1910370849.0
申请日:2019-05-06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F26B1/00 , F26B23/00 , F24S60/10 , F26B17/20 , F24S70/12 , F24S25/10 , F26B25/00 , B02C18/06 , B02C18/18 , B02C18/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利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干燥设备,包括太阳能集热装置、粉碎输送装置、相变储能装置,所述太阳能集热装置包括吸热体和集热体,所述吸热体套设在所述集热体上,所述吸热体和所述集热体为卧式筒状结构;所述粉碎输送装置设于所述集热体内,所述粉碎输送装置包括送料轴和送料螺旋,所述送料螺旋连接在所述送料轴上;所述相变储能装置连接在所述吸热体的外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能干燥设备,充分利用太阳能,并且实现同步储
-
公开(公告)号:CN111844953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0537159.2
申请日:2020-06-12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32B15/04 , B32B15/20 , B32B33/00 , B32B9/00 , B32B9/04 , B32B37/02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18 , C23C16/26 , B32B37/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高导铜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1)以沉积有石墨烯的铜箔为单元材料,先将两层以上所述单元材料层叠后放入陶瓷工装中,而后将金属包套包覆在所述陶瓷工装的外表面,通过抽真空进行封装,使所述金属包套紧密包覆在所述陶瓷工装外表面;(2)在800‑1000℃下通过惰性气体对封装好的复合材料施加90‑200MPa的压力,进行热等静压致密化处理。经所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铜基复合材料的复合效果好,致密度高,成型率高,并具有高强度与高导电性。同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减少了工序,提升了加工效率,更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节约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328959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1910666734.6
申请日:2019-07-23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加工铜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方法及铜基‑石墨烯复合材料。该方法包括:在无氧环境内,对铜基‑石墨烯叠层进行热压合处理,所述热压合处理的热压合制度为:压强为20Mpa~50Mpa,热压温度为500℃‑900℃,热压时间为5min~20min,铜基‑石墨烯叠层经过热压合处理后形成一体式结构的铜基‑石墨烯复合材料。经试验验证,由该方法加工而成的铜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高导电率和优质的力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132351A
公开(公告)日:2022-03-04
申请号:CN202111234036.2
申请日:2021-10-22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车辆一体化前端罩体及其制造工艺,包括有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和加强筋;加强筋固定安装在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的内壁面上,加强筋与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一体成型;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的上表面设置有上凹槽,上凹槽内设置有多个上凸块,上凸块的侧壁面为倾斜斜面;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的下表面上设置有下凹槽,下凹槽上设置有多个下凸块,下凸块的侧壁面为倾斜斜面;碳纤维前端罩体外壳内部填充有泡沫夹层。本发明实现了轨道交通车辆前端罩体的一体化成型,减少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减轻了轨道交通车辆的前端罩体的重量,使得前端罩体的成产和使用更加便捷。
-
公开(公告)号:CN111843272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663852.4
申请日:2020-07-10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23K31/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焊接过程信息融合的质量判别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焊接过程中焊缝的特征值;提取特征值的第一特征向量和第二特征向量,所述第一特征向量指向采样周期的起始点,所述第二特征向量指向采样周期的终止点;通过所述第一特征向量和所述第二特征向量确定在采样周期内焊缝的质量指数;若所述质量指数在预设范围值内,则判定在采样周期内的焊缝质量合格。本发明通过对焊接过程不同种类传感信息特征进行融合处理,实现自动化焊接过程质量在线实时判别,为自动化焊接装备提供质量判断与分析能力,比依据单种信息特征具有更高的质量判别精度,从而可以省去作业人员实时跟踪,减少废品废件产生。
-
公开(公告)号:CN10851598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810005843.9
申请日:2018-01-03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B61L2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乘客时效的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属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图优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步骤如下:步骤1,计算在车站n等待列车i的人数步骤2,确定列车i到达车站n时的车上人数步骤3,计算列车i到达车站n时下车人数步骤4,确定列车i到达车站n时上车人数步骤5,计算车站的乘客等待时间W,得到带有约束的全线所有乘客等待时间的模型。所述方法能够用来优化列车运行图,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高乘客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0828864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1060838.9
申请日:2019-11-01
Applicant: 中车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8/04302 , H01M8/04082 , H01M8/04089 , H01M8/04225 , H01M8/04701 , H01M8/04746 , B60L50/70 , B60L58/31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无辅助启动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当接收到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启动指令时,若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处于供电状态,且所述预设最低启动温度小于所述气体入口温度,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则向所述空气增压装置输送氮气;通过所述氮气推动所述空气增压装置工作,以使所述空气增压装置对空气进行压缩处理,得到压缩处理后的热空气;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将所述压缩处理后的热空气输送至所述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并向所述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输送氢气,以使所述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进行电化学反应。采用本发明可以减少电量消耗,降低资源消耗,并可以提高氢氧电化学反应装置的工作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