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钛的脱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736878A

    公开(公告)日:2006-02-22

    申请号:CN200510027960.8

    申请日:2005-07-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气相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TiO2)的脱酸方法。所述方法采用高温的热空气与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为流化气体,在流化床反应器中对纳米TiO2进行脱酸,使脱酸后的纳米TiO2的pH在3.5~4.5,水含量小于2%。本发明通过混合水蒸气的引入,降低了脱酸温度,抑制了二氧化钛晶型由锐钛型向金红石型的转变,保持了其催化活性。

    磷化锡基材料及其制备、电极以及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520729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382816.5

    申请日:2021-04-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磷化锡基材料及其制备、电极以及电池。所述的磷化锡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磷化氢与锡钴双金属氢氧化物或锡钴双金属氧化物进行磷化反应,得到磷化锡基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磷化锡基材料以及含有磷化锡基材料的电极以及电池。本发明的磷化锡基材料的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相较以往磷化锡基材料都获得了明显提升,尤其在大倍率的电流密度下仍然能保持较高的比容量,同时,本发明的磷化锡基材料的合成方法能够合成具有较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磷化锡基材料。

    一种磷酸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451662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294024.7

    申请日:2022-03-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溶液A与溶液B反应,得到磷酸铁;其中,溶液A为含硫酸亚铁的溶液;溶液A中硫酸亚铁的纯度为96%以上;溶液B为含磷酸根离子和氧化剂的溶液;溶液A中的亚铁离子与溶液B中的磷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为1:(1.03~1.05);溶液B中的氧化剂和溶液A中的亚铁离子的摩尔比为1:(0.97~0.99)。本发明中制备方法制得的磷酸铁粒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而且具备较佳的铁磷比;同时,产品杂质含量低、纯度高;可以作为高振实密度磷酸铁锂的前驱体;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原料成本较低,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一种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887571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710130774.X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制备所述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前驱体中,钛酸锂为Li4Ti5O12与Li2TiO3的混相,二氧化钛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组成的混相;所述的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粒径为10~40nm,形貌呈链状结构。本发明发挥钛酸锂与二氧化钛的协同作用,钛酸锂保证了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二氧化钛的存在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且与钛酸锂形成颗粒界面提供额外的储锂空间,保证了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高电化学活性,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可观前景。

    一种负载Pt-Au合金的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000402B

    公开(公告)日:2019-04-19

    申请号:CN201610368193.5

    申请日:2016-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50/234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Pt‑Au合金的TiO2纳米复合颗粒制备方法。其中,具有催化活性的贵金属Pt‑Au是以合金形式原位负载在高温反应形成TiO2的表面,与TiO2之间存在较强的界面相互作用。本发明采用一步火焰喷雾燃烧技术,可快速连续化制备所述的负载Pt‑Au合金的TiO2纳米复合颗粒;利用高温火焰反应生成的高热稳定性TiO2载体,以较强的金属‑氧化物界面相互作用负载合金型Pt‑Au双金属颗粒,由于独特的双金属合金结构及与载体的界面作用协同耦合,该材料应用于CO的催化氧化中表现出优异的应用性能。

    一种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688757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30774.X

    申请日:2017-03-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制备所述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前驱体中,钛酸锂为Li4Ti5O12与Li2TiO3的混相,二氧化钛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组成的混相;所述的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粒径为10~40nm,形貌呈链状结构。本发明发挥钛酸锂与二氧化钛的协同作用,钛酸锂保证了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二氧化钛的存在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且与钛酸锂形成颗粒界面提供额外的储锂空间,保证了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高电化学活性,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可观前景。

    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773756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144034.2

    申请日:2015-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的直径为2~5μm,由5~20nm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聚集而成,其比表面积为40~130m2/g,且同时存在孔径为5~20nm的介孔和20~100nm的大孔,介孔和大孔的比例为1:2.5~1:3.5。所述的具有多级孔结构的TiO2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紫外和可见光散射性能,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散射层,可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密度,从而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

    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4773756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44034.2

    申请日:2015-03-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的直径为2~5μm,由5~20nm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聚集而成,其比表面积为40~130m2/g,且同时存在孔径为5~20nm的介孔和20~100nm的大孔,介孔和大孔的比例为1:2.5~1:3.5。所述的具有多级孔结构的TiO2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紫外和可见光散射性能,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散射层,可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密度,从而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