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09153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342166.1
申请日:2024-09-2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 无锡钠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基磷酸盐钠离子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先将含有+2价,+3价态的铁源和含钠的磷源分别溶解在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反应离心、干燥处理,得到粉末前驱体;将前驱体、钠源、碳源、掺杂剂及溶剂采用球磨或砂磨进行机械混合,完成后,利用离心分离出固体颗粒,将所得固体真空干燥;在惰性气氛或氢氩混合气氛中煅烧、烧结,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得铁基磷酸盐钠离子正极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原料利用率高,反应的烧失率最低可低至3.16%,同时,本发明方法的反应物易得、合成工艺绿色环保、安全、成本低,产品杂质含量低且稳定,获得的材料应用于钠离子电池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727892A
公开(公告)日:2024-03-19
申请号:CN202311728625.5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 H01M4/04 , B02C21/00 , C01B25/45 , C01B25/42 , C01B3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焦磷酸铁钠/碳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两次球磨:先将钠源、铁源、磷源与溶剂进行5‑10min的短期高速球磨;再加入碳源及溶剂于行星球磨机球磨10‑16h,风干后将所得固体真空干燥;(2)两步球团煅烧:将步骤(1)得到的球磨产物压成15‑20mm的球团,在惰性气氛或氢氩混合气氛中首先于350‑500℃煅烧3‑5h,再次磨碎并重新成球;在600‑650℃烧结10‑12h,自然冷却至室温;(3)将烧结产物研磨粉碎,得到焦磷酸铁钠/碳正极材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更有利于形成Na2FeP2O7单相产品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Na2FeP2O7/C正极材料在0.1C时放电比容量可达到92.0mAh g‑1。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绿色环保,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207296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110382816.5
申请日:2021-04-09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磷化锡基材料及其制备、电极以及电池。所述的磷化锡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磷化氢与锡钴双金属氢氧化物或锡钴双金属氧化物进行磷化反应,得到磷化锡基材料。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所制备的磷化锡基材料以及含有磷化锡基材料的电极以及电池。本发明的磷化锡基材料的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相较以往磷化锡基材料都获得了明显提升,尤其在大倍率的电流密度下仍然能保持较高的比容量,同时,本发明的磷化锡基材料的合成方法能够合成具有较高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磷化锡基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4516625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294024.7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磷酸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溶液A与溶液B反应,得到磷酸铁;其中,溶液A为含硫酸亚铁的溶液;溶液A中硫酸亚铁的纯度为96%以上;溶液B为含磷酸根离子和氧化剂的溶液;溶液A中的亚铁离子与溶液B中的磷酸根离子的摩尔比为1:(1.03~1.05);溶液B中的氧化剂和溶液A中的亚铁离子的摩尔比为1:(0.97~0.99)。本发明中制备方法制得的磷酸铁粒径分布均匀、比表面积大,而且具备较佳的铁磷比;同时,产品杂质含量低、纯度高;可以作为高振实密度磷酸铁锂的前驱体;进一步地,本发明中磷酸铁的制备方法原料成本较低,可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289252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82397.3
申请日:2021-01-21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孔微球、Z型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多孔微球包括WO3结晶颗粒聚集体;其制备方法的步骤包括:将浆料A喷雾热解,得到前驱体;刻蚀前驱体中的模板材料热解物,即可。本发明的Z型光催化剂包括光氧化催化剂和光还原催化剂,其中,光氧化催化剂为多孔微球。本发明的多孔微球比表面积大,基于其构建的Z型光催化剂可应用于光催化领域,其光响应范围大,可见光吸收率高,具有较高的甲烷选择性和CO2转化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887571B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710130774.X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制备所述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前驱体中,钛酸锂为Li4Ti5O12与Li2TiO3的混相,二氧化钛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组成的混相;所述的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粒径为10~40nm,形貌呈链状结构。本发明发挥钛酸锂与二氧化钛的协同作用,钛酸锂保证了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二氧化钛的存在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且与钛酸锂形成颗粒界面提供额外的储锂空间,保证了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高电化学活性,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可观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7634189A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710671986.9
申请日:2017-08-08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的改性镍钴铝三元正极材料,由还原氧化石墨烯层均匀包覆的镍钴铝纳米级一次颗粒组成:所述的镍钴铝纳米颗粒大小为200~600纳米,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在纳米粒子表面的厚度为3~8纳米。本发明公开一种改性镍钴铝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将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和镍钴铝微球共混,通过机械球磨和随后的真空干燥处理实现寡层的还原氧化石墨烯包覆在镍钴铝纳米颗粒的表面,从而获得镍钴铝/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组装锂离子电池后,表现出快速的充放电能力和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88757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710130774.X
申请日:2017-03-07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48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一种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制备所述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前驱体中,钛酸锂为Li4Ti5O12与Li2TiO3的混相,二氧化钛为锐钛矿相和金红石相组成的混相;所述的组成可控的钛酸锂/二氧化钛纳米复合颗粒的粒径为10~40nm,形貌呈链状结构。本发明发挥钛酸锂与二氧化钛的协同作用,钛酸锂保证了复合材料的倍率性能,二氧化钛的存在提高了材料的比容量,且与钛酸锂形成颗粒界面提供额外的储锂空间,保证了材料的高倍率性能和高电化学活性,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具有可观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773756B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144034.2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1G23/053 , H01G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的直径为2~5μm,由5~20nm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聚集而成,其比表面积为40~130m2/g,且同时存在孔径为5~20nm的介孔和20~100nm的大孔,介孔和大孔的比例为1:2.5~1:3.5。所述的具有多级孔结构的TiO2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紫外和可见光散射性能,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散射层,可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密度,从而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773756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144034.2
申请日:2015-03-30
Applicant: 华东理工大学
IPC: C01G23/053 , H01G9/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具有多级孔结构的二氧化钛微球的直径为2~5μm,由5~20nm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聚集而成,其比表面积为40~130m2/g,且同时存在孔径为5~20nm的介孔和20~100nm的大孔,介孔和大孔的比例为1:2.5~1:3.5。所述的具有多级孔结构的TiO2微球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紫外和可见光散射性能,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的散射层,可提高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电流密度,从而提高其光电转化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