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40413B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0276185.8
申请日:2023-03-21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连续钼分布的两相Mo‑Mo5SiB2合金的制备方法,采用滚筒式球磨将球形Mo粉制备成片状,得到比表面积较大的薄片组织,之后再与不同含量T2相粉末混合均匀后通过热压烧结制备具有连续钼分布的两相Mo‑Mo5SiB2合金,结合韧性Mo相和高强及抗氧化Mo5SiB2相各自优异的性能,尤其是充分发挥连续钼相在合金形变和断裂过程中对裂纹优异的捕获和桥接能力,从而实现Mo‑Si‑B合金的室温断裂韧性的大幅提升,并同时具备优异的室温与高温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544283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210045079.4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G01N1/28 , G01N1/32 , G01N23/203 , G01N3/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测量合金相界面强度的方法,包括:对合金进行热处理,得到含有相界面组织的合金样品;对合金样品表面进行处理,显示出合金的微观组织;对处理后的合金样品表面划分成若干区域,并进行标记;对处理后的合金样品表面进行晶粒位向测试,获得样品表面的晶粒位向分布图;根据样品表面标记及晶粒位向分布图,选择同一位向晶粒内部,加工包含不同相、不同类型相界面的同尺寸微米尺度样品;对微米尺寸样品进行压缩变形,获得压缩应力‑应变曲线,进而得到每个微米尺寸样品的屈服强度;根据每个微米尺寸样品的屈服强度,利用样品强度混合法则计算得出不同相界面的强度。排除了晶界和不同界面结构对力学行为的叠加影响,能精确测量不同相界面的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85230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211477457.2
申请日:2022-11-23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C23C8/3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合金渗碳钢齿轮的快速中温碳氮共渗工艺,所述工艺将齿轮在低于奥氏体化的临界温度中碳氮气氛预处理,之后将齿轮在840‑880℃下碳氮共渗;渗层厚度d1<0.7mm时为强渗,时间t1满足:2≤t1<4h;渗层厚度d2满足:0.7≤d2<1.2mm时,为先强渗后扩散,总时间t2满足:4≤t2<10h;渗层厚度d3满足:1.2≤d3<1.5mm时,为依次强渗、扩散进行两次,总时间t3满足:10≤t3<14h,最后对两次强渗‑扩散后的齿轮进行10‑30min的强渗。本发明实现了齿轮表面碳、氮原子的快速渗入并在齿轮表面形成弥散分布的纳米尺寸碳氮化合物,显著提高了表面硬度、耐磨性能和抗疲劳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848070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562424.0
申请日:2024-05-08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低氧杂质细晶结构的Mo‑Si‑B合金的制备方法,具体为:将Mo、Si和B元素粉体混料处理后进行电弧熔炼,之后在保护气氛中破碎再进行高温预热处理和降温热压烧结,得到Mo‑Si‑B合金块体;利用等离子体炬将Mo‑Si‑B合金块体融化在超声波雾化制粉设备中的振动部件上,熔融液滴从振动部件表面跳出,在惰性氩气体环境中固化形成球形粉体颗粒;将得到的Mo‑Si‑B球形粉体在真空热压烧结炉中进行致密化烧结,随炉冷却后得到Mo‑Si‑B合金。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Mo‑Si‑B合金,微观组织均匀、晶粒细小,且氧含量低、无SiO2及其他含氧杂质相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18241080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369403.7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时组织稳定的新型钴镍基高温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钴基高温合金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长时组织稳定的钴镍基高温合金,其成分中加入大量Ni元素,配合γ基体和γ′相,得到新型钴镍基高温合金;有效的提高了γ′相溶解温度,同时扩大了形成γ′相的化学范围,使得γ′相中W含量下降的同时保证γ′相具有足够高的溶解温度,同时而降低了γ′相粗化速率,经过长时间热暴露处理后γ′相依旧维持立方状结构,也降低了合金长时热暴露过程中析出有害相的几率,提高了合金的组织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04315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310066513.1
申请日:2023-01-1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IPC: C22F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亚稳β钛合金双性能结构件强度和塑性的方法,所述方法首先将亚稳β钛合金用高能脉冲电流加热至β单相区,保温后空冷至室温,得到亚稳β钛合金双性能结构件;其次,对该结构件进行高温短时淬火+低温长时退火的复合处理,通过调控α析出相的形貌、分布和尺寸等参量,得到最优化的亚稳β钛合金双性能结构件。本发明实现了亚稳β钛合金双性能结构件强度和塑性的同时提高,其中强度提高了300~450MPa,断后伸长率可同步提高58%~74%。
-
公开(公告)号:CN114561622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210043689.0
申请日:2022-01-14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梯度组织Ti‑Nb合金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Ti元素和Nb元素组成的四层等厚度薄膜,Nb元素含量自外而内逐层递减,相组成呈现梯度变化。自外而内的第一层薄膜为β相,Nb元素含量为30~34at%,第二层薄膜为β相或α+β相,Nb元素含量为21~26at%,第三层薄膜为+β相,Nb元素含量为14~17at%,第四层薄膜为纯钛;Ti‑Nb合金薄膜的晶粒尺寸为70~130nm。可以结合不同Nb含量钛合金薄膜材料性能优势,达到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匹配。
-
公开(公告)号:CN11775822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01034.6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高温红外伪装保护衣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高温兼容红外隐身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耐高温红外伪装保护衣材料是结合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退火热处理和热氧化处理三步法在装备热端部件表面涂覆多功能保护性涂层材料,涂层自下而上自形成底部脱Al的纳米层状MBene层,可降低装备热端部件的红外辐射强度,提供良好的红外屏蔽性能,实现红外隐身功能;表层为致密且粘附性良好的α‑Al2O3层,提供优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本发明突破传统多功能隐身涂层设计理念,无需不同功能层复合,即可自形成兼容高温抗氧化和红外隐身功能的伪装保护衣材料。本发明的涂层材料结构简单,制备工艺稳定,可有效实现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736400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14510.1
申请日:2023-10-11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钛合金多尺度结构的制备方法,首先采用高能脉冲电流快速加热技术,对钛合金进行整体加热,保温一定时间后空冷;其次,采用中温短时的保温处理以获得足够含量和尺寸的微米尺寸α;最后,继续采用低电压短时间的高能脉冲电流处理,以促进纳米尺寸α的爆发式形核,获得弥散分布的细小纳米α第二相颗粒,最终在室温条件下获得具有细晶β基体的多尺度片层α结构钛合金;该方法操作简单,设备简易,加热方法环保经济,仅通过调整脉冲电加热参数及时间,就可在短时间内获得比传统电阻炉加热方式更加优异的多尺度片层α结构,且抑制了β晶粒粗化,避免了晶界连续α的形成,有利于改善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具有广阔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6179880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310061195.X
申请日:2023-01-19
Applicant: 西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熔盐法的细晶低氧型Mo‑Si‑B合金制备方法,首先,将钼粉、硅粉、硼粉、CaCl2盐和无水乙醇按照配比混合成浆料,并将浆料烘干得到混合粉末;其次,将混合粉末先压制成φ15mm的小圆柱体压坯,再在小圆柱体压坯四周填充CaCl2盐并再次压制成φ30mm的大圆柱体压坯;再次,将大圆柱体压坯高温煅烧后清洗掉CaCl2盐分,并经过烘干、研磨得到Mo‑Si‑B前驱体粉末;最后,将Mo‑Si‑B前驱体粉末热压烧结即得细晶低氧型Mo‑Si‑B合金。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粉末冶金技术易导致Mo‑Si‑B前驱体粉末氧化和团聚等问题,进而优化了钼硅硼合金的组织均匀性,改善了合金的力学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