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低中放废物处置场事故应急放射性防扩散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981323A

    公开(公告)日:2017-07-25

    申请号:CN201710375225.9

    申请日:2017-0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F9/02 G21F9/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岩洞低中放废物处置场事故应急放射性防扩散系统,包括防扩散通风系统和固体污染物清理打包装置,防扩散通风系统包括一号通风竖井和二号通风竖井、排烟通道、通风通道和机械通风设备,排烟通道为隧道顶板与隧道顶部的密闭空间,密闭空间的中部垂直设置于隔离板,隔离板将密闭空间分隔为正常排烟通道和事故排烟通道,正常排烟通道和事故排烟通道分别与一号通风竖井连通,通风通道包括正常通风通道和事故通风通道,正常通风通道和事故通风通道分别与二号通风竖井连通,事故排烟通道和事故通风通道内设置有放射性过滤装置。本发明既能满足正常运行状态下处置库的通风排烟要求,又能防止事故应急状态下放射性废物的扩散。

    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全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31265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610955569.2

    申请日:2016-10-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G21D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主厂房群全埋式布置设计方法,包括将反应堆厂房洞室布置在单台核电机组地下核岛洞室群所占平面区域的几何中心;汽轮发电机厂房洞室布置位置应使反主蒸汽管道直线段距离L1满足L1≦400m;提出了地下核岛、地下常规岛主洞室群以及两者之间主洞室群间距的最小间距公式;提出了将常规岛、核岛布置在地下时,反应堆厂房洞室以及装卸料厂房洞室顶部覆盖层岩土体厚度的要求等。本发明成功解决了核电站核岛、常规岛地下分离布置以及如何确定地下核岛与地下常规岛位置关系、主厂房群位置的技术难题,合理方便的提供了一种确定地下核电站地下核岛、地下常规岛之间合理的空间位置关系及各部分区域主厂房群位置的全埋式布置设计方法。

    环形浮管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347596A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610979513.0

    申请日:2016-11-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3B35/44 B63B9/065 B63B2035/445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环形浮管式水面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该系统包括平台单元,平台单元包括环形浮管组、底支架、光伏元件支撑组件、光伏板和连接件;环形浮管组为若干个不同曲径的环形浮管同心布置,环形浮管组的上方布置底支架,底支架与环形浮管组通过连接件固定,底支架由正交布置于环形浮管组上方的主支架和相互平行布置于主支架之间的副支架组成,主支架和副支架上固定连接光伏元件支撑组件,光伏板与光伏元件支撑组件嵌入式卡合。该光伏系统采用高度模块化思想,通过将浮管连接成若干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环形状,作为模块主浮体,该设计减少了连接件,可实现在陆地安装后吊装入水中,极大减小了安装难度,增加了整体和局部稳定性。

    地下核电站严重事故下安全壳泄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871495B

    公开(公告)日:2016-06-29

    申请号:CN201410083013.X

    申请日:2014-03-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严重事故下安全壳泄压系统,包括安全壳、泄压管线、泄压室,所述安全壳位于反应堆厂房内,所述泄压管线通过支路分别将安全壳、反应堆厂房、泄压室以及外界烟囱联通,并在每条泄压支路上设置相关的阀门以及放射性气体处理装置,不仅能够根据安全壳内压力上升的大小自动采取不同的泄压方式进行自动泄压,还能够在整个事故周期内,过滤排放带放射性的空气,给事故后的救援和现场清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整体平台漂浮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186986A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申请号:CN201510559425.0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布了一种变倾角全水域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整体平台漂浮式装置,它包括通过模块化设计呈一个整体的平台式浮台(1)和位于上方的支架(2),前后两排所述的平台式浮台(1)横向之间通过钢压条拼接成片,所述的平台式浮台(1)包括呈Y型的支撑底座(1.1)和位于所述的支撑底座(1.1)尾部的浮台(1.2),在呈Y型的所述的支撑底座(1.1)的前端的两侧设置有伸出的吊耳(1.3),在所述的矩形钢支架(3)中位于前端的长边钢条(3.2)上焊接有竖直钢条(4),它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不利于水面光伏电站模块化建设的缺点和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湖面、水库等不具体可行性的缺点,具有可实现不同纬度、不同类型的水域的应用,能够实现规模效应的优点。

    近岸水面光伏电站浮式基础锚固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083487A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510559337.0

    申请日:2015-0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近岸水面光伏电站浮式基础锚固装置,包括水体的堤岸,所述堤岸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内对称设置有一对浮筒;两个浮筒之间通过轴连接;所述轴贯穿所述浮筒;所述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导轨滚动配合;所述轴中部设置有还连接有中空套环;所述中空套环通过连接杆连接有漂浮式光伏组件;所述轴中部设置有中央凸起,所述中空套环内径大于所述中央凸起外径,所述中空套环宽度小于所述中央凸起宽度。所述连接杆包括折角,所述折角角度与所述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本发明适合对于旋转角度限制比较苛刻的光伏电站。与普通锚固技术相比,能够减小受力,自动根据水位调节高度,整个漂浮体位移少,旋转角度大大降低。

    光伏发电单元发电效益最大化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362937B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申请号:CN201410459008.4

    申请日:2014-09-10

    Abstract: 光伏发电单元发电效益最大化布置结构,包括成排布置的光伏组件串(1),布置在每排光伏组件串(1)前方中间位置的汇流箱(2),同排中的每个光伏组件(11)通过一级汇流电缆(7)与汇流箱(2)连接,位于每排光伏组件串(1)前方中间位置的单个汇流箱(2)通过二级汇流电缆(3)与逆变器(4)连接,所述的逆变器(4)位于场区主干道(6)的一侧,所述的逆变器(4)有二台,每台逆变器(4)连接同侧的一半光伏发电单元(8),两台所述的逆变器(4)与变压器(5)连接,所述的光伏发电单元(8)逆变器总输出功率1MW。本发明通过综合考虑直流电缆用量、线路损耗、线路压降变化、逆变器功率输出等因素,达到使光伏发电单元发电效益最大化布置的目的。

    地下核电站气载放射性防扩散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17658A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410812445.X

    申请日:2014-12-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7/10 G21C17/017 G21C17/12 G21F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气载放射性防扩散方法。该方法在每个地下洞室设置独立的放射性监控系统和送排风系统,并设置卸压洞室,洞室内设置放射性处理系统。地下洞室内的核系统发生泄漏后,放射性监测发出控制信号控制洞室隔离,将该洞室与周边洞室隔离开;同时,通过比较洞室压力监测信号与相邻洞室的压力监测信号,控制泄漏区域洞室的排风,维持泄漏区域洞室相对周边洞室的负压环境;根据放射性泄漏情况的需要,将放射性气载物排至卸压洞室卸压暂存,然后经放射性处理达标后正常排出。本发明通过地下洞室的实体隔离和负压环境的建立,实现了地下核电站核事故中放射性气载物的有效隔离和处理,避免了核事故中放射性气载物向大气环境的释放。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