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滴倾斜撞击旋转壁面中微米级非对称气膜的测量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67358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458258.X

    申请日:2024-04-17

    Inventor: 徐志刚 章振宇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滴倾斜撞击旋转壁面中微米级非对称气膜的测量装置,属于液滴撞击过程的可视化研究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倾斜发射液滴至超白玻璃上的液滴发生器,超白玻璃上安装在旋转机构上,超白玻璃一侧安装有单色高速相机,另一侧安装有第一光源,超白玻璃下方安装有筒体,筒体内从上往下依次安装有半透半反镜和平面镜,半透半反镜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半透半反镜一侧安装有第二光源,平面镜所在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平面镜一侧安装有彩色高速相机。本发明通过改变液滴发生器角度和壁面旋转速度实现对液滴倾斜撞击旋转壁面过程中液滴宏观形态测量以及实现液滴底部微米级非对称气膜的精密测量。

    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凹腔诱导边界层转捩的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3329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00023.5

    申请日:2024-04-03

    Inventor: 赵瑞 张绪 樊宇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适用于高超声速凹腔诱导边界层转捩的预测方法,属于航空航天领域。根据计算网格和来流参数,以原始的γ‑Reθ转捩模型为基础框架,构造与分离流动和强逆压梯度有关的压力梯度修正函数,对分离诱导间歇因子γsep进行修正,提高分离区和强逆压梯度流动下湍动能的生成。以湍动能生成项与耗散项比值构造修正函数,用于增大比耗散率输运方程的耗散项,以增大湍流长度尺度来直接反映强逆压梯度下边界层内湍动能的影响,从而实现γ‑Reθ转捩模式在强逆压梯度分离流动下的预测功能,准确预测强逆压梯度下分离泡的大小和再附点位置,使得尾迹区流动快速转捩为湍流,能够在高超声速凹腔诱导边界层转捩预测中获得满意效果。

    一种穿刺实验执行与穿刺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54217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1670696.4

    申请日:2023-1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刺实验执行与穿刺数据采集、分析方法及设备,包括:首先将穿刺样本固定在落锤试验机上准备穿刺实验;通过神经网络实现对实验人员工作时手部姿态的监控和示警;在警报保持静默状态后,进行穿刺实验并采集穿刺过程中的图像信息以及穿刺初始动能、最大穿透层数和穿刺峰值力等关键参数,并将单次数据采集结果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中;通过梯度化的实验设置,重复实验并获取刀具不同下落时的穿刺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使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及设备开展实验研究,可以有效避免穿刺实验过程中的危险性,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数据采集。

    基于误差修正的高维复杂飞行器系统降阶表征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3525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111139437.X

    申请日:2021-09-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误差修正的高维复杂飞行器系统降阶表征方法,属于飞行器工程优化技术领域。本发明利用Kriging代理模型近似Cut‑HDMR的各阶组元函数,并采用一种基于比例采点策略的序列采样方法提高Kriging代理模型的构造收敛速度;在完成Cut‑HDMR各阶组元函数构造后,基于少量随机高精度样本点信息构造误差Kriging模型修正预测值,充分利用工程中存在的先验随机信息,从而进一步提高全局近似精度。本发明利用工程中存在的少量先验随机高精度样本点信息,能够有效降低高维复杂飞行器系统近似成本,提升高维复杂飞行器系统近似精度。本发明适合应用于包含高精度分析模型的高维复杂飞行器系统优化领域。

    一种基于聚酰亚胺的太赫兹透射单元及阵列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299831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45250.X

    申请日:2024-04-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酰亚胺的太赫兹透射单元及阵列系统,属于天线技术领域,包括四层金属贴片和三层聚酰亚胺介质;四层所述金属贴片分别设于所述聚酰亚胺介质的上下表面,用于将三层所述聚酰亚胺介质隔开;所述金属贴片包括金属外环和雪花状贴片,通过改变所述雪花状贴片的尺寸来调控太赫兹透射单元的透射相位。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聚酰亚胺的太赫兹透射单元及阵列系统,可以在THz频段实现波束扫描,降低太赫兹透射阵列系统的集成难度,提高透射阵列的可靠性和抗干扰性能,保证通信稳定,解决传统透射阵列波束指向固定的问题,并且在THz频段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纳米薄层分离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77048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211371811.3

    申请日:2022-11-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制备纳米薄层分离膜的方法,属于膜分离技术领域。将胺单体、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吸酸剂以及稳定剂溶于水中得到水相溶液,将有机相单体和添加剂溶于有机溶剂得到油相溶液;将多孔材料分散至水相溶液或者油相溶液后,再将两种溶液一一对应加入到3D打印设备的两个通道,随后按照先水相溶液后油相溶液的顺序将两种溶液交替逐层打印在基底膜表面,且最后一层打印的为油相溶液,直至打印至所需厚度,获得纳米薄层分离膜。该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操作,周期短,能够高精度调控厚度,适于规模化生产,基于该方法制备的分离膜具有优异渗透通量以及高精度选择性,在膜分离技术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