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450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50496.6
申请日:2025-03-04
Applicant: 武汉真福创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湖北真福医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胃酸纳豆粉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向纳豆激酶发酵浓缩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盐离子,使得纳豆激酶聚集成疏水团,再继续向其中添加具有疏水作用的高分子聚合物,以包裹纳豆激酶疏水团,形成稳定的纳豆激酶活性保护体系,最后干燥制备得到目标产物抗胃酸纳豆粉。本发明还公开了由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抗胃酸纳豆粉。本发明利用在一定盐浓度条件下,纳豆激酶聚集形成疏水基团,被疏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包裹,从而降低胃蛋白酶的破坏。本发明所述的抗胃酸纳豆粉经过模拟胃酸环境后,能保持80%以上的纳豆激酶活性,解决了纳豆激酶胃酸失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92449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50874.6
申请日:2025-01-13
Applicant: 江苏吉得利食品有限公司
Inventor: 卢明坤
IPC: A23L27/10 , A23L31/00 , A23L27/14 , A23L31/10 , A23L27/40 , A23L29/00 , A23L27/24 , A23L5/30 , A23L1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调味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松茸鲜复合调味料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的复合调味料同时具备发酵产品风味、以松茸风味为主的菌菇复合风味、水产品风味以及果蔬风味,并且各组分之间的协同作用能够有效实现提鲜,而且在保留肉制品本身滋味的情况下起到了一定的去腥效果,具有良好的调味效果,克服了传统鲜味剂调味作用有限的缺陷,能够充分满足肉类食品的烹饪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992449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05543.8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亨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IPC: A23L27/00 , A23L27/21 , A23L29/219 , A23L29/00 , A23B2/77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蚝油中变性淀粉用量的蚝油制作方法及蚝油。所述制作方法包括步骤:配制淀粉糊:将变性淀粉分散于pH值为3.2~3.4,温度高于变性淀粉糊化温度0~10℃的水中,加热至100±1℃保温3~5 min得到淀粉糊;混合:将蚝油预混液和淀粉糊混合制得蚝油。通过控制pH范围和温度范围,利用低pH加速淀粉舒展,加速水分渗透,促进淀粉颗粒膨胀糊化和高于淀粉糊化的温度条件下,预先对淀粉进行分散糊化,同时将除制作淀粉糊外的其他蚝油原料预先混合进行美拉德反应,然后再将两者混合保温,制备得到蚝油,实现了变性淀粉在蚝油中的最大化利用,并确保蚝油的良好的感官品质和货架期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2443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384514.X
申请日:2025-03-28
Applicant: 南昌泰康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IPC: A23L2/38 , A23L2/52 , A23L2/60 , A23L33/10 , A23L33/105 , A23L2/72 , A23L2/70 , A23L29/00 , A23L29/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酸度水果果汁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低酸度水果果汁发酵技术领域,针对了果汁存在苦味,造成发酵液的口感较差,同时果汁发酵液中含有少量的酸,影响饮用口感的问题,一种低酸度水果果汁发酵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低酸度水果70%‑90%,碳酸氢钠20%‑30%,乳酸菌30%‑35%,甜味剂10%‑20%,稳定剂2%‑6%,抗氧化剂10%‑15%,β‑环糊精3%‑8%制成;低酸度水果选择西瓜、木瓜、芒果、哈密瓜和火龙果中的一种,甜味剂选择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本发明通过向杀菌后的果汁中加入β‑环糊精,它能够通过包合作用将果汁中的苦味物质包裹在其内部空腔中,从而降低苦味物质在果汁中的浓度,达到去除苦味的效果,进而提高了果汁的口感。
-
公开(公告)号:CN11992441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1454840.0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东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超声处理制备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的方法,属于食品加工制造技术领域。为了有效提高大豆蛋白的凝胶能力,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超声处理制备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的方法,通过超声处理酶解大豆蛋白,同时辅助添加多糖与盐离子,为水酶法制备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的实际生产及产业化应用奠定理论依据。其主要工艺包括:(1)挤压膨化处理、酶解;(2)喷雾干燥;(3)溶解加盐;(4)超声处理加多糖;(5)加热、冷却成型。本发明的生产工艺通过对水酶法提蛋白联合多糖超声处理,生产的大豆蛋白多糖复合物具有高凝胶性能,可为大豆凝胶制品及其加工产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收益。
-
公开(公告)号:CN11990841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255668.9
申请日:2025-03-05
Applicant: 北京工商大学
IPC: A23J3/16 , A23J3/34 , A23L29/238 , A23L29/00 , A23B2/76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氨基酸复合TG酶制备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方法。配置蛋白溶液,室温搅拌。加入40 U/g TG酶并使其与蛋白溶液充分混合,再将酸性氨基酸加入,浓度为0.2%~1.0%(w/v),40℃水浴1h,95℃水浴加热30min,取出后于冰水浴冷却10min,4℃存放过夜。本发明通过在大豆分离蛋白体系中添加特定氨基酸,结合TG酶的交联作用,显著增强凝胶的弹性和硬度,同时改善其保水性和持水能力,提高TG酶交联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凝胶强度,从而提升植物蛋白凝胶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98967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940133.7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市转化医学研究院)
IPC: A61K47/32 , A61K35/741 , A61P1/00 , A61P29/00 , A01N25/28 , A01N63/20 , A23L33/135 , A23L2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细菌活性保护涂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一种细菌活性保护涂层包括甲基丙烯酸类共聚物、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类化合物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制备得到。本发明通过EDC与NHS交联活化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羧基,与益生菌细胞壁上的氨基形成共价连接,在细菌表面构建出一层稳定且致密的pH响应性保护涂层。该涂层在胃酸环境下不溶解,能够有效保护益生菌免受胃酸等有害因素的侵害;在肠道弱碱性环境下溶解,释放益生菌发挥作用。本发明显著提高了益生菌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和功能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对益生菌的生长增殖无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896257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13355.4
申请日:2025-03-17
Applicant: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
IPC: A23D7/005 , A23D7/01 , A23B20/10 , A23D7/04 , A23L33/105 , A23L33/10 , A23L33/115 , A23L29/00 , C11B1/10 , C11B1/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促进肠道菌群吸收的磷脂磷虾油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制备天然菌群活性促进剂;高磷脂含量磷虾油的四相提取;油相和水相体系的构建以及混合乳化。本发明通过将沙棘果、巴戟天粉、蜂蜜、灯盏花和葡萄柚进行多阶段发酵工艺,使配方中的多种天然成分以及益生菌代谢产物相互协同,共同提高肠道菌活性,并且在后续通过发酵产生的天然蛋白质乳化剂与磷脂磷虾油复配成高稳定性的乳液,制备出的磷脂磷虾油不仅具有高稳定性,还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群吸收增殖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9144054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411630785.0
申请日:2024-11-15
Applicant: 上海叙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L5/02 , A61K31/716 , A61K9/06 , A61K47/36 , A61K47/02 , A61K47/38 , A61K47/44 , A61K47/14 , A61P3/04 , A61P1/00 , A61P1/10 , A23L29/244 , A23L29/30 , A23L29/00 , A23L29/262 , A23L29/10 , A23P10/30 , A23P10/35 , A23L33/21 , A23L33/24 , C08L5/08 , C08L1/02 , C08K3/16 , C08K5/09 , C08B37/02 , C08B37/08 , C08J3/075 , C08J7/04 , C09D191/06 , C09D7/6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功能高分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吸水性魔芋水凝胶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魔芋水凝胶聚合物的组成包括以下按重量份的原料:30~40份乙酰化魔芋葡甘聚糖、10~15份改性壳聚糖、5~8份氯化钙溶液、1~3份醋酸溶液、3~5份纳米纤维素、2~5份蜂蜡、10~15份MCT中链甘油三酸酯和1~3份乳化剂组成。本发明通过乙酰化改性魔芋葡甘聚糖降低亲水性,延缓吸水并提高酸性环境稳定性;交联增强机械强度,壳聚糖改性增加疏水性,纳米纤维素提高机械强度和韧性;表面涂覆蜂蜡和MCT混合物调节表面性质,延缓吸水;界面诱导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生成多孔结构,提升吸水效率和结构完整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7586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450916.7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来源于犀牛粪便的类芽孢菌NGMCC 1.200843,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新发现。该菌株被鉴定为类芽孢菌属的新种,编号为NGMCC 1.200843=CGMCC 1.64763T,并已在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登记保藏。此菌株在特定培养基上能形成较大的透明圈,表明其具有较强的解磷和解淀粉能力。在当前土壤肥力下降、肥料滥用的情况下,该菌株为开发具有有机磷降解功能的微生物肥料提供了优质菌种资源,有助于推动微生物肥料的发展。其产生的水解酶在食品、发酵、制药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特别是淀粉酶,能水解淀粉产生多种产物,对生物技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应用范围涵盖食品、发酵、纺织及造纸等多个行业。总之,本发明为微生物肥料及工业酶制剂的开发提供了新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