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器摩擦片磨损预测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1140611B

    公开(公告)日:2021-10-08

    申请号:CN201911280847.9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器摩擦片磨损预测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辆的行车制动数据,建立所述目标车辆的制动器使用模型,所述制动器使用模型包括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使用习惯参数,所述当前使用习惯参数包括当前制动频次、当前制动时长和当前制动强度曲线;将所述制动器使用模型与预先建立的磨损预测模型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预测所述目标车辆的制动器摩擦片的抗磨损能力。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测抗磨损能力,提高制动器摩擦片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驾驶室悬置系统控制方法及商用车

    公开(公告)号:CN112046625B

    公开(公告)日:2022-02-22

    申请号:CN202010954483.4

    申请日:2020-09-11

    Inventor: 王小夫 高枫 丁淼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商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驾驶室悬置系统控制方法及商用车。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包括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空气弹簧和行车控制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驾驶室的加速度;空气弹簧的阻尼大小可调,空气弹簧安装于底盘上且位于驾驶室下方;行车控制器与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和空气弹簧通讯连接,行车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根据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调整空气弹簧的阻尼大小。所述驾驶室悬置系统,通过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判断形成抖动情况,然后通过行车控制器调整空气弹簧的阻尼力,以解决行车抖动问题,提高驾驶舒适性与安全性。

    空气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62598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84603.5

    申请日:2021-11-01

    Inventor: 王小夫 高枫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制动用贮气筒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湿度数据、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一压力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气部件的第一当量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当量湿度信息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对所述空气处理单元进行卸荷再生处理。采用本方法能够对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并对用气部件的空气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控制所述空气处理系统对空气进行卸荷再生处理。

    空气处理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4062598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111284603.5

    申请日:2021-11-01

    Inventor: 王小夫 高枫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所述第一制动用贮气筒的第一工作状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信息至少包括第一湿度数据、第一温度数据和第一压力数据;根据所述第一工作状态信息确定所述第一用气部件的第一当量湿度信息;若所述第一当量湿度信息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控制所述空气压缩机对所述空气处理单元进行卸荷再生处理。采用本方法能够对空气处理系统的空气湿度进行监测并对用气部件的空气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结果控制所述空气处理系统对空气进行卸荷再生处理。

    车辆抖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6029B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111240406.3

    申请日:2021-10-25

    Inventor: 王小夫 高枫 丁淼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抖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三向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车辆驾驶室内;第一可变阻尼减振器,设置于车辆驾驶室与车辆底盘之间;第二可变阻尼减振器,设置于车辆前桥处;第三可变阻尼减振器,设置于车辆后桥处;控制器,分别与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第一可变阻尼减振器、第二可变阻尼减振器、第三可变阻尼减振器电连接,用于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的运行数据;根据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以及运行数据,确定车辆的运行工况,并根据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以及车辆的运行工况,调整第一可变阻尼减振器、第二可变阻尼减振器、第三可变阻尼减振器对应的控制电流的大小。从而能够通过调整阻尼的大小,降低车辆的抖动。

    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驾驶室悬置系统控制方法及商用车

    公开(公告)号:CN112046625A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2010954483.4

    申请日:2020-09-11

    Inventor: 王小夫 高枫 丁淼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商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室悬置系统、驾驶室悬置系统控制方法及商用车。本发明提供的驾驶室悬置系统,包括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空气弹簧和行车控制器,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驾驶室的加速度;空气弹簧的阻尼大小可调,空气弹簧安装于底盘上且位于驾驶室下方;行车控制器与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和空气弹簧通讯连接,行车控制器被配置为能够根据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调整空气弹簧的阻尼大小。所述驾驶室悬置系统,通过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判断形成抖动情况,然后通过行车控制器调整空气弹簧的阻尼力,以解决行车抖动问题,提高驾驶舒适性与安全性。

    车辆抖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56029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40406.3

    申请日:2021-10-25

    Inventor: 王小夫 高枫 丁淼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抖动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该装置包括:三向加速度传感器,设置于车辆驾驶室内;第一可变阻尼减振器,设置于车辆驾驶室与车辆底盘之间;第二可变阻尼减振器,设置于车辆前桥处;第三可变阻尼减振器,设置于车辆后桥处;控制器,分别与三向加速度传感器、第一可变阻尼减振器、第二可变阻尼减振器、第三可变阻尼减振器电连接,用于通过CAN总线获取车辆的运行数据;根据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以及运行数据,确定车辆的运行工况,并根据三向加速度传感器检测的加速度以及车辆的运行工况,调整第一可变阻尼减振器、第二可变阻尼减振器、第三可变阻尼减振器对应的控制电流的大小。从而能够通过调整阻尼的大小,降低车辆的抖动。

    制动器摩擦片磨损预测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1140611A

    公开(公告)日:2020-05-12

    申请号:CN201911280847.9

    申请日:2019-1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动器摩擦片磨损预测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根据目标车辆的行车制动数据,建立所述目标车辆的制动器使用模型,所述制动器使用模型包括所述目标车辆的当前使用习惯参数,所述当前使用习惯参数包括当前制动频次、当前制动时长和当前制动强度曲线;将所述制动器使用模型与预先建立的磨损预测模型进行比对;根据比对结果预测所述目标车辆的制动器摩擦片的抗磨损能力。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预测抗磨损能力,提高制动器摩擦片使用的安全可靠性。

    贮气筒多孔变径接头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5826700U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22056848.4

    申请日:2021-08-3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贮气筒多孔变径接头,包括:接头主体,所述接头主体具有沿轴向彼此相对的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用于与贮气筒连接;彼此间隔布置的多个变径接口,每一所述变径接口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其中,所述变径接口沿轴向具有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端的小口径开口端和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端的大口径开口端,所述大口径开口端用于与管路连接;多个所述大口径开口端中的至少一对在轴向方向存在高度差。本申请的贮气筒多孔变径接头,解决了管路装配时管路连接处的干涉问题,保证了管路装配的可操作性,同时保证了用户使用安全。

    汽车轮毂密封机构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0211886U

    公开(公告)日:2020-03-31

    申请号:CN201920974197.7

    申请日:2019-06-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轮毂密封机构,包括轮毂盖、密封垫圈与紧固螺栓;所述轮毂盖包括轮毂盖本体、轮毂盖连接环与连接环翻边,在轮毂盖连接环的内圆上一体连接有轮毂盖本体,在轮毂盖连接环的外圆上一体连接有连接环翻边,连接环翻边设置在轮毂盖本体的同侧,在轮毂盖连接环上开设有连接环安装孔;还包括加强垫圈,在加强垫圈上开设有加强垫圈安装孔;在对应连接环翻边一侧的轮毂盖连接环的端面上设有加强垫圈,在轮毂盖连接环的另一端面上设有密封垫圈。本实用新型加强了与紧固螺栓接触部位轮毂盖的刚度,提高了轮毂盖密封能力,降低了失效风险;且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且易于推广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