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20159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111289133.1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V40/18 , G06Q50/26 , G06V10/762
Abstract: 基于机器学习的施工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首先搭建多组现场实验场景,通过眼动实验获取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眼动数据,筛选并提取注视点坐标与平均注视时间,利用距离目标函数来完成对于整个注视界面的聚类,最后对整个施工现场全局的隐患注视兴趣区进行划分,以此来表征专家群体的注视分配状况,得出专家群体对于仓面安全隐患的识别规律。相对于当前尚未开发出高效率的仓面施工安全隐患智能识别程序,本发明方法能为其安全性添砖加瓦。且依据该技术的理论方法和相关数据,加上机器学习理论知识,能够将专家的隐性经验知识录入,借由人工智能来执行更高效率的自动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7351410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131646.9
申请日:2023-09-04
Applicant: 三峡大学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V20/52 , G06V20/40 , G06V10/80 , G06V10/52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V40/10 , G06V20/1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45 , G06N3/084 , G06N3/0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坝面作业场景智能识别方法,将采集的坝面施工现场监控视频分割为图像,分析混凝土坝面作业人、机、料、环等实体要素图像特征,界定坝面作业典型场景;以ResNet50为骨干网络结构,引入压缩激励注意力机制,关注不同通道间特征关系,提升坝面作业场景图像中多目标实体要素关键特征表达能力;融合下采样多尺度特征,保留坝面作业场景图像低级特征和高级语义信息,克服尺度变化、目标变形等问题。对比分析3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试验结果,使用类激活映射可视化方法,解释ResNet50‑SEMSF模型对场景类别中实体要素信息的关注程度。使坝面作业场景识别结果精确合理,为混凝土坝面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4220159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289133.1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V40/18 , G06Q50/26 , G06V10/762 , G06K9/62
Abstract: 基于机器学习的施工安全隐患识别方法,首先搭建多组现场实验场景,通过眼动实验获取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眼动数据,筛选并提取注视点坐标与平均注视时间,利用距离目标函数来完成对于整个注视界面的聚类,最后对整个施工现场全局的隐患注视兴趣区进行划分,以此来表征专家群体的注视分配状况,得出专家群体对于仓面安全隐患的识别规律。相对于当前尚未开发出高效率的仓面施工安全隐患智能识别程序,本发明方法能为其安全性添砖加瓦。且依据该技术的理论方法和相关数据,加上机器学习理论知识,能够将专家的隐性经验知识录入,借由人工智能来执行更高效率的自动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80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2011092690.X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nventor: 晋良海 , 沈佳丽 , 朱忠荣 , 宋文 , 蔡启龙 , 李新哲 , 向玉华 , 张晋恺 , 王李成 , 范玲 , 方梅 , 刘硕 , 彭爽 , 江新 , 郑霞忠 , 陈述 , 陈云 , 邵波
Abstract: 大坝施工缆机混凝土料罐着陆防摆系统,包括供料定位机构、牵引调速机构;供料定位机构的供料平台中,在堡坎内侧固定两个定滑轮并使轮盘平行于地面,并在定滑轮水平方向安装双筒卷扬机,第一绳索与定滑轮共同形成四线轨道,使料罐在卷扬机的牵引下往返移动,能够精准快速地就位;牵引调速机构包括装配速度传感器的缆机吊钩,以及连接自适应速度调控器的上游斜拉定位卷扬机,二者可使得料罐快速定位于需浇筑的大坝仓位及防止缆机料罐入仓时的碰撞事故发生,极大程度提高了缆机起吊重物的时间效率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3993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872121.9
申请日:2024-07-01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F18/10 , G06F18/2135 , G06F18/2431 , G06N20/20 , G06F17/16 , G01N33/00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下洞室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因素驱动的地下洞室施工中多源有害气体浓度预测方法,包括:收集地下洞室施工现场数据,包括有害气体浓度监测值以及与有害气体浓度值具有联系的因素,包括湿度、温度以及大气压;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预处理后的数据构建机器学习有害气体浓度预测模型;基于机器学习有害气体浓度预测模型进行有害气体浓度预测;分析预测有害气体浓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及重要时间节点。该预测方法能够实现有害气体浓度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4219687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111290335.8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PC: G06Q50/26 , G06V40/18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融合人机视觉的施工安全隐患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眼动仪跟踪眼跳过程,获得基于人眼经验的目标显著图;然后识别隐患图像训练数据库,获得基于初级视觉特征的目标显著图;接着训练隐患部位的卷积神经网络参数;最后建立隐患知识语义判别模型,计算隐患信息输入与隐患知识库的相似度矩阵,实现隐患自动判别。本发明一种融合人机视觉的施工安全隐患智能识别方法,将传统的人工检查施工安全隐患转变为机器自动检测施工安全隐患,节省人力成本。将专家检测安全隐患的模式运用在机器上,使得机器拥有近似于专家检测安全隐患的能力去对安全隐患自动检测,隐患识别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4219687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290335.8
申请日:2021-11-02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融合人机视觉的施工安全隐患智能识别方法,首先采用眼动仪跟踪眼跳过程,获得基于人眼经验的目标显著图;然后识别隐患图像训练数据库,获得基于初级视觉特征的目标显著图;接着训练隐患部位的卷积神经网络参数;最后建立隐患知识语义判别模型,计算隐患信息输入与隐患知识库的相似度矩阵,实现隐患自动判别。本发明一种融合人机视觉的施工安全隐患智能识别方法,将传统的人工检查施工安全隐患转变为机器自动检测施工安全隐患,节省人力成本。将专家检测安全隐患的模式运用在机器上,使得机器拥有近似于专家检测安全隐患的能力去对安全隐患自动检测,隐患识别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12323802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011092690.X
申请日:2020-10-13
Applicant: 三峡大学
Inventor: 晋良海 , 沈佳丽 , 朱忠荣 , 宋文 , 蔡启龙 , 李新哲 , 向玉华 , 张晋恺 , 王李成 , 范玲 , 方梅 , 刘硕 , 彭爽 , 江新 , 郑霞忠 , 陈述 , 陈云 , 邵波
Abstract: 大坝施工缆机混凝土料罐着陆防摆系统,包括供料定位机构、牵引调速机构;供料定位机构的供料平台中,在堡坎内侧固定两个定滑轮并使轮盘平行于地面,并在定滑轮水平方向安装双筒卷扬机,第一绳索与定滑轮共同形成四线轨道,使料罐在卷扬机的牵引下往返移动,能够精准快速地就位;牵引调速机构包括装配速度传感器的缆机吊钩,以及连接自适应速度调控器的上游斜拉定位卷扬机,二者可使得料罐快速定位于需浇筑的大坝仓位及防止缆机料罐入仓时的碰撞事故发生,极大程度提高了缆机起吊重物的时间效率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7204372U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220303551.5
申请日:2022-02-15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防滑移的格宾笼超径石粒径整形装置,包括挖掘机本体,挖掘机本体设有鹰嘴头、工业计算机,鹰嘴头周围设有多根爪齿,多根爪齿用于包裹住超径石,每根爪齿由底座、第一关节、转轴、第二关节、第一关节油缸、第三关节、第二关节油缸组成。鹰嘴头附近设有图像采集器,图像采集器连接工业计算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滑移的格宾笼超径石粒径整形装置,能精准快速地定位于超径石块,击碎超径石时形成笼状,避免破碎时的超径石被击飞,对超径石进行精准破碎;同时提高鹰嘴头破碎工效,延长鹰嘴头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222412713U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21071943.9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三峡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块化地下施工噪音屏障墙系统,包括底座及隔音模板;底座由活动底座和固定底座组成,活动底座和固定底座之间铰接连接,在活动底座顶部设有多根竖直的立杆,多根立杆同侧上均设有一道T形轨道;隔音模板包括外壳及填充于外壳内的隔音层,隔音模板的一侧侧面上设有至少两个T形条,T形条与立杆上的T形轨道插接配合实现隔音模板在底座部件上的固定。通过模块化设计,有效解决了传统噪音控制手段存在的灵活性差、适应性弱及环保性不足等问题,实现了快速安装、按需调节、高效隔音的效果,极大降低了地下施工对周边环境及居民生活的影响,同时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