鳍型场效应晶体管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70837C

    公开(公告)日:2009-03-18

    申请号:CN200510008233.7

    申请日:2005-02-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9/785 H01L29/4908 H01L29/66795 H01L29/7854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鳍型场效应晶体管(fin FET),其应用了负字线方案。鳍型FET的栅电极应用了掺有n+杂质的电极,并且不执行用于控制阈值电压的沟道掺杂,或者以低浓度执行沟道掺杂,由此显著改善了鳍型FET的特性。半导体衬底以第一导电类型形成,第一导电类型的鳍型有源区从所述半导体衬底的上表面突出并连接到所述半导体衬底。绝缘层形成在所述半导体衬底上,并且栅极绝缘层形成在所述鳍型有源区的上部和侧壁。栅电极形成在所述绝缘层和所述栅极绝缘层上。源极和漏极形成在所述栅电极两侧的鳍型有源区中。

    衬底处理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646613A

    公开(公告)日:2012-08-22

    申请号:CN201110449880.7

    申请日:2011-12-29

    Abstract: 本发明构思提供一种衬底处理系统。所述衬底处理系统具有多个加工设备和缓冲台。每个加工设备分别包括传送模块和处理模块,所述传送模块中设置有搬送机器人,所述处理模块连接到所述传送模块。所述缓冲台位于相邻传送模块之间,并且用于在所述传送模块之间传送衬底。所述多个加工设备包括:第一设备,在该第一设备中处理模块位于沿所述传送模块和所述缓冲台排列的方向提供的连接线的第一侧;第二设备,在该第二设备中处理模块位于所述连接线的第二侧。与提供给所述第二设备的传送模块相比较,提供给所述第一设备的传送模块朝向所述连接线的所述第一侧更突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