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02572A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180091571.9
申请日:2021-02-01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G05B19/4069
Abstract: 仿真装置(1a)具有:模型模板数据库部(10),其存储多个模型模板,该模型模板通过计算式记述有构成由机械装置对多个致动器进行驱动而执行的作业的要素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构选择部(11),其基于机械装置的结构及对作业赋予特征的结构信息对1个或多个模型模板进行选择;模型参数设定部(12),其针对由模型结构选择部(11)选择出的模型模板,对模型模板的变量即模型参数进行设定;以及仿真执行部(13a),其基于由模型参数设定部(12)设定出模型参数后的模型模板和在执行作业时在作业中使用的刀具应该经过的路径即指令路径而执行作业的仿真,对作业的预测结果进行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3711138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080029088.3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伺服控制装置(100),其相对于对连接有被驱动体的机械部(7a)进行驱动的致动器,将由旋转角检测器(2)检测出的检测位置(Xd)进行反馈,通过控制器部(6a)对致动器进行控制以使得追随由指令值运算部(9)运算出的位置指令(Xc),伺服控制装置(100)具有:评价点传感器(1a),其对评价点的状态量进行检测;参照点传感器(1b),其对参照点的状态量进行检测;第一传递函数运算部(4a),其使用评价点的状态量及参照点的状态量对第一传递函数(FRF1(s))进行运算;第二传递函数运算部(4b),其使用参照点的状态量及检测位置对第二传递函数(FRF2(s))进行运算;以及仿真部(5),其使用第一传递函数
-
公开(公告)号:CN115666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080101447.1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B23Q15/013 , B23B1/00 , G05B19/4093
Abstract: 数控装置(1)对一边使刀具(25)相对于工件(24)相对地移动、一边进行切削加工的工作机械(2)进行控制。数控装置(1)具有:振动条件输入部(10),其被输入沿刀具(25)相对于工件(24)的移动路径,用于使刀具(25)相对于工件(24)振动的振动条件;以及断续切削判定部(12),其基于振动条件而判定伴有按照振动条件的振动的切削是否是工件(24)的断续的切削且使细分的切屑从工件(24)产生的断续切削。
-
公开(公告)号:CN113646613A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080025983.8
申请日:2020-01-2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G01H3/10
Abstract: 数控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指令部(15),其对工作机械(100)的主轴(101)及进给轴(102)赋予运转指令;传感器信号处理部(11),其基于检测到在工作机械(100)安装的刀具或者加工对象物的振动的传感器信号(200)而生成多个种类的状态量;定时信号生成部(16),其在与主轴(101)的旋转同步的定时,周期性地生成定时信号(207)并输出;相位差运算部(12),其针对每个定时信号(207)而生成在状态空间内表示多个种类的状态量的无因次量,对表示无因次量的相位间的差分的相位差信息(203)进行运算;以及振动判定部(13),其具有根据相位差信息(203)而创建推断用数据集的信息观测部和具备通过输入推断用数据集而进行了判定有无颤振的机器学习的训练好的推断模型的推断部,向推断部输入推断用数据集而对颤振的发生进行判定。
-
公开(公告)号:CN119213374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280096195.7
申请日:2022-05-2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G05B19/4155 , B23Q15/00 , B23Q17/00 , G05B19/404
Abstract: 热位移模型学习装置(2)的特征在于,具备:学习用数据取得部(21),取得学习用数据,所述学习用数据将输入数据和热位移数据按时间建立对应,所述输入数据至少包含表示机床的时间序列的温度的温度数据,所述热位移数据表示机床的时间序列的热位移量;数据集生成部(22),生成从学习用数据中提取出所述学习用数据的一部分而得到的数据集;以及学习部(23),使用数据集,生成用于根据机床的输入数据估计热位移量的已学习的热位移模型,数据集生成部(22)生成数据集,使得在多个数据集中的至少两个数据集中,提取的时间区间的时间长度彼此不同。
-
公开(公告)号:CN113646613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080025983.8
申请日:2020-01-2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G01H3/10
Abstract: 数控装置(1)的特征在于,具有:驱动指令部(15),其对工作机械(100)的主轴(101)及进给轴(102)赋予运转指令;传感器信号处理部(11),其基于检测到在工作机械(100)安装的刀具或者加工对象物的振动的传感器信号(200)而生成多个种类的状态量;定时信号生成部(16),其在与主轴(101)的旋转同步的定时,周期性地生成定时信号(207)并输出;相位差运算部(12),其针对每个定时信号(207)而生成在状态空间内表示多个种类的状态量的无因次量,对表示无因次量的相位间的差分的相位差信息(203)进行运算;以及振动判定部(13),其具有根据相位差信息(203)而创建推断用数据集的信息观测部和具备通过输入推断用数据集而进行了判定有无颤振的机器学习的训练好的推断模型的推断部,向推断部输入推断用数据集而对颤振的发生进行判定。
-
公开(公告)号:CN111052015B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1780094222.6
申请日:2017-08-3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IPC: G05B19/404 ,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所涉及的数控系统(1),按照数控程序对使用刀具进行加工的工作机械(2)所具有的驱动轴(21、22)进行控制,具有:坐标变换部(12),其取得向驱动轴(21、22)施加的干扰力或者干扰扭矩,将干扰力或者干扰扭矩向刀具基准坐标系进行坐标变换而输出;以及同定部(17),其使用从坐标变换部(12)输出的干扰力或者干扰扭矩、以及驱动轴状态、预先确定的关系式、加工条件,对决定加工工艺模型的特性的加工工艺参数和决定工作机械(2)的动力学模型的特性的动态特性参数进行计算,关系式是确定加工工艺参数、动态特性参数和干扰力或者干扰扭矩之间的关系的关系式。
-
公开(公告)号:CN118647949A
公开(公告)日:2024-09-13
申请号:CN202280090991.X
申请日:2022-02-1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G05B19/4069
Abstract: 一种加工评价装置(20a),对通过机械装置形成的部件的部件形状进行评价,该机械装置通过对轴进行驱动来进行工件的加工,其中,具备:加工容许值设定部(100),其设定加工容许值和设计值,该加工容许值是每个指定部位的加工误差的容许值,该指定部位是执行了控制加工的加工程序之后的部件中包含的部位中的指定的部位;加工仿真执行部(101a),其使用模拟机械装置的特性的机械模型和加工程序(42),执行加工的加工仿真;以及第一加工结果评价部(102),其根据仿真形状(47S)和设计值,针对每个指定部位计算部位加工误差(48S),该仿真形状是通过加工仿真预测的执行了加工程序之后的部件形状,该部位加工误差是仿真形状的加工误差的预测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12094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80094994.6
申请日:2021-04-26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G05B19/404
Abstract: 数控装置(1)具有对工作机械(16)的主轴(17)及进给轴(18)赋予运转指令(103)的驱动指令部(12),还具有特征量计算部(10)及振动控制部(11)。特征量计算部(10)基于对安装于工作机械(16)的刀具或加工对象物的振动进行检测得到的传感器信号(100)及主轴(17)的运转指令即主轴运转指令(101),对颤振的特征量信息(102)进行计算。振动控制部(11)在直至特征量信息(102)到达目标范围内为止的期间,对驱动指令部(12)输出用于对运转指令(103)进行校正的驱动校正值(104)。
-
公开(公告)号:CN113711138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080029088.3
申请日:2020-01-0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伺服控制装置(100),其相对于对连接有被驱动体的机械部(7a)进行驱动的致动器,将由旋转角检测器(2)检测出的检测位置(Xd)进行反馈,通过控制器部(6a)对致动器进行控制以使得追随由指令值运算部(9)运算出的位置指令(Xc),伺服控制装置(100)具有:评价点传感器(1a),其对评价点的状态量进行检测;参照点传感器(1b),其对参照点的状态量进行检测;第一传递函数运算部(4a),其使用评价点的状态量及参照点的状态量对第一传递函数(FRF1(s))进行运算;第二传递函数运算部(4b),其使用参照点的状态量及检测位置对第二传递函数(FRF2(s))进行运算;以及仿真部(5),其使用第一传递函数(FRF1(s))、第二传递函数(FRF2(s))及刚性值参数(Kdr),对评价点推定位置进行运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