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833485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658221.2
申请日:2022-06-1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拼板焊缝表面缺陷视觉检测装备及方法,包括门架行走机构、视觉系统、软件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门架行走机构能够在地面导轨上进行X向运动;所述视觉系统置于所述门架行走机构上并且能够实现Y向运动和Z向运动,所述视觉系统能够采集船舶拼板焊缝表面点云并将其传递给所述软件系统,通过所述软件系统集成的表面缺陷识别方法计算所述点云中的焊缝表面缺陷,实现船舶拼板长焊缝表面缺陷检测;所述控制系统自动控制所述门架行走机构和所述视觉系统进行具体作业。本发明可对任意拼板零件的表面焊缝缺陷检测,实现船体焊缝表面缺陷检测的自动化、智能化。
-
公开(公告)号:CN10579548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89017.5
申请日:2016-03-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23L3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V2002/00 , A23V2200/30 , A23V2250/51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响应面法优化的青稞膳食纤维的水法提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设计提取条件的因素水平;比较各实验条件下所得青稞膳食纤维提取率得出最佳提取条件;分析各提取条件对提高青稞膳食纤维提取率的显著性;确定响应面法的试验中心点;提取青稞中的膳食纤维,计算各个提取条件下膳食纤维的提取率;采用前步中的实验数据构建响应面法的三维定量构效模型;确定模型预测的最优因素水平;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并比较实验所得最优条件与通过软件模拟所得最优条件。本发明方法步骤简单,容易实现,根据精确数学模型基于响应面法的条件优化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运行成本、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0570242C
公开(公告)日:2009-12-16
申请号:CN200410066782.5
申请日:2004-09-2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266 , F25B17/08 , Y02A30/277 , Y02A30/278 , Y02B30/62 , Y02B30/64
Abstract: 一种用于船用吸附制冰领域的余热驱动的双热管发生器,包括:烟气加热式蒸汽锅炉,烟气加热管路,加热阀门,吸附床,吸附单元管,吸附剂,海水冷凝器,冷却阀门,海水管路,海水进口,海水出口。烟气加热管路位于烟气加热式蒸汽锅炉上部,烟气加热管路外部空间构成蒸汽发生器,采用水为介质,热管加热段上部通过加热阀门与吸附单元管内部加热通道相连,吸附剂位于吸附单元管的内部,海水冷凝器位于发生器顶部,海水管路与海水冷凝器两端相连接,海水进口与海水出口分别通过海水管路与海水冷凝器相连接,吸附床中吸附单元管的外部空间以及海水冷凝器的下部空间构成热管冷凝段。本发明解决了烟气腐蚀问题,减少阀门数量提高了系统运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5729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41000.8
申请日:2024-06-2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C21/20 , G01C11/00 , G01C11/30 , B63C11/52 , B63G8/39 , B63G8/38 , G06V20/05 , G06V10/25 , G06V10/26 , G06V10/28 , G06V10/40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双目融合的潜器坐落式回收光视觉引导方法,涉及水下潜器自定位领域,包括:潜器利用声学信息引导逐渐接近回收平台,利用单双目相机拍摄得到当前帧图像,并进行暗通道先验去雾图像增强处理;利用基于YOLO V9的引导灯光源检测算法,得到引导灯的特征点坐标;利用基于匈牙利匹配的特征匹配算法,确立检测得到的二维引导灯特征点和现实世界中三维引导灯特征点的对应关系;判断单双目相机中是否含有回收平台的图像,进行单双目相机位姿测量;对单双目位姿测量结果进行融合,得到最终位姿。本发明结合暗通道先验去雾和先进的YOLO V9目标检测神经网络,不依赖于潜器速度的全向特征匹配,鲁棒性强,可靠性高,提高了回收效率和成功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245294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2010067919.8
申请日:2020-01-2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2N2/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制造的非线性级联多自由度振动能量采集器,其中,内圈永磁体质量块设置于内圈可动平台处,内圈可动平台通过内圈非线性弹簧固定在外圈振子内缘;外圈质量块设置于外圈可动平台处,外圈可动平台通过外圈非线性弹簧固定在支撑块内缘。支撑块上开有贯通的通孔。平面线圈设置于支撑块下表面。内圈永磁体质量块上下运动,改变通过平面线圈的磁通大小,从而实现振动能量到电能的转换。本发明通过独立改变内圈振子与外圈振子参数,可以实现两个非线性模态之间间距与单个非线性模态带宽特性的调整,可以显著增加振动能量采集器工作带宽,且器件易于集成化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06683072B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510759516.9
申请日:2015-11-09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PUP图的3D图像舒适度质量评价系统及方法,首先引出PUP的概念;接着利用各像素方向性特征和亮度分布特征将其映射到不同特征组并进行特征分类,在特征分类基础上定义PUP具体计算方法,并通过其定义反映正负视差特征的PUP;然后采用部分区域重叠的图像块抽取方法,根据Percival舒适域、Panum融合区确定图像块三种尺寸,生成不同尺寸下PUP图;最后通过正负PUP均值、PUP前5%均值、PUP后5%数值提取3D图像特征,建立3D图像舒适度模型,用于3D图像舒适度质量评价。本发明引入PUP图概念,在无需视差计算条件下快速有效地进行3D图像舒适度质量评价,效果提升显著。
-
公开(公告)号:CN105919139B
公开(公告)日:2020-01-07
申请号:CN201610289045.4
申请日:2016-05-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23L3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响应面法的提高青稞膳食纤维提取率的方法:设计提取相关因素水平,对青稞膳食纤维进行过氧化氢提取,计算提取率,根据所得提取率确定最优因素水平;通过Plackeet‑Burman实验,分析最优因素水平对提取率的显著性;根据显著性分析结果进行最陡爬坡实验,确定响应面法的试验中心点;根据试验中心点进行实验,对青稞膳食纤维进行过氧化氢提取,得各个因素水品下膳食纤维的提取率;根据步骤四所得提取率构建响应面法的三维定量构效模型;根据所述模型预测的最优因素水平,以所述因素水平对青稞膳食纤维进行过氧化氢提取,提取率即可显著提高。本发明方法简单易实现,提高生产率和产品品质、降低成本、绿色;不用化学试剂,对青稞膳食纤维结构破坏小,是环境友好型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05950771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536654.5
申请日:2016-07-08
Applicant: 上海市内分泌代谢病研究所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IPC: C12Q1/6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ARMC5基因检测试剂盒及突变位点,所述试剂盒针对ARMC5基因。所述突变位点为p.R362*(c.1084C>T)、p.A871T(c.2611G>A)、p.R410W(c.1228C>T)、p.R888*(c.2662C>T)或p.A174V(c.521C>T)。本发明检测灵敏度高,经过本发明试剂盒的检测,发现了18种不同的突变位点中,有1种是非致病性突变,而其余17种均为致病性基ARMC5基因突变,为临床上患者的个体化治疗、预后判断和预防干预提供便利。
-
公开(公告)号:CN105686833A
公开(公告)日:2016-06-22
申请号:CN201610021740.2
申请日:2016-01-1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A61B5/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B5/1116
Abstract: 一种基于无线体域网的可穿戴式多节点三维运动监测系统,可实时同步采集和监测人体多节段、多关节、多自由度的运动数据,采集的运动数据经过姿态解算后,通过蓝牙通信方式传输到移动智能终端,其中多节点数据采集频率可达900Hz以上,应用姿态解算后的人体运动姿态数据输出速率可达150Hz,满足实时监测人体完整运动状况的需求。其次,针对多节点运动数据特性,通过建立相应的多节点采集数据结构、在内存中开辟对应大小的动态数组,以及充分利用读写锁的特性,保证了实时采集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最后通过建立多个在系统后台负责不同任务的线程,实现三维运动监测系统多节点数据采集、蓝牙通讯、姿态解算处理和在移动终端上的可视化功能,以满足临床对人体运动障碍诊断和评估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944783A
公开(公告)日:2007-04-11
申请号:CN200610117893.3
申请日:2006-11-0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D06M14/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合物接枝的碳纳米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碳纳米纤维经过酸化、酰化处理后与多羟基化合物反应,使其表面带上大量的羟基,然后利用这些活性的羟基引发某些单体的原位开环聚合,得到一种聚合物接枝的碳纳米纤维。此方法利用原位开环的优势,能够很好地控制接枝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接枝量,接枝效率高;所得聚合物接枝的碳纳米纤维在某些有机溶剂中表现出良好的溶解性,易于添加到橡胶、涂料、塑料或纤维中,制备高性能膜材料、高强纤维材料,从而在纳米材料和生物医学等诸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