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5578752U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22082854.7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上海动力储能电池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50/103 , H01M50/209 , H01M50/24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涉及动力电池领域的内部延阻膨胀的软包电池模组,包括上盖板1、软包电芯2、插接件4、外壳体5、弹性元件以及支撑件;软包电芯2通过支撑件连接,提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能。多个软包电芯2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方式连接形成电池单元,多个软包电芯2和支撑件外部连接弹性元件,配合使用能有效对软包电芯2进行延阻膨胀;将电池单元、支撑件以及弹性元件放置在外壳体5内部,外壳体5顶部匹配连接上盖板1,插接件4位于外壳体5上并延伸至外壳体5内部,插接件4与软包电芯2电连接,通过插接件4对外通讯和充放电控制。本实用新型不会显著的增加质量和尺寸,使用过程中,软包电芯发生的体积变化也可以通过外部压力来抵消。
-
公开(公告)号:CN116130601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717432.5
申请日:2022-12-29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H01M4/36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滞后高比能锂氟化碳电极及其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取第一碳材料、第二碳材料,第一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于第二碳材料;采用气相氟化法将第一碳材料和第二碳材料同时进行氟化,得到包含高氟碳比氟化碳和低氟碳比氟化碳的复合氟化碳材料;步骤2,将导电剂、粘接剂、及步骤1得到的复合氟化碳材料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浆料,涂覆在集流体上,烘干后得到复合氟化碳电极。本发明通过将第一碳材料(大比表面积碳材料)和第二碳材料(小比表面积碳材料)同时进行氟化,制得同时含有两种氟碳比(高氟碳比和低氟碳比)的复合氟化碳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021216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562419.9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134 , H01M4/133 , H01M4/131 , H01M4/62 , H01M10/052 , H01M10/058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固态电池用离子传输层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该离子传输层使用聚合物材料产生高黏性,并添加高离子传输材料产生高离子电导率,且通过传输层前驱体溶液在电极极片上原位形成亚微米至微米厚度的界面离子传输层,实现固态电解质薄膜与正、负电极的界面的高强度结合和快离子传输。该传输层防止充放电过程中固态电解质薄膜和正负极之间的剥离,扼制固固界面之间的电化学阻抗提升,另外还可以缓冲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体积变化,有效抑制复合固态电解质中对锂不稳定材料与锂金属间的界面副反应。本发明包含上述离子传输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以及使用该离子传输层的固态电池。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430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481574.1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66 , H01M4/75 , H01M10/052 , H01M50/533 , H01M50/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金属电池的负极、制备方法及锂金属电池。本发明锂金属负极包含金属锂箔和集流引出条,其中锂箔包括主体部分和导流部分;导流部分位于主体部分一边,并延伸于主体部分之外,在电池中不与正极主体部分相对,不参与反应,保证主体部分的平整性。集流引出条与金属锂箔的导流部分联接,压接集流引出条的位置位于锂箔负极主体部分和正极主体部分之外,可保证叠片后的锂金属电池变得更加平整,一方面容易可以保证测试时上夹板或电池成组施加压力时避免由于负极本体不平整导致电池发生内短路,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锂沉积的电流密度不均匀而导致的循环性能的恶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952539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57398.6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4/66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载量电极的制备方法及金属锂电池,该方法包含:取第一活性物质膜、集流体和第二活性物质膜并依次叠放形成正极前体,采用穿刺件刺穿所述的正极前体,使所述的集流体被刺穿后产生尖锐毛刺,并且所述的毛刺刺入所述第一活性物质膜和第二活性物质膜内;然后将所述的正极前体加压压平,得到高载量电极。本发明扎孔后的涂碳铝箔集流体具有立体结构,凸起毛刺部分可以嵌入活性物质膜,增强活性物质膜与集流体之间的结合力,改善电极内部电子在活性物质颗粒和集流体之间传导。同时铝箔表面的涂碳层也有利于改善活性物质膜与集流体之间的电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14335430B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111481574.1
申请日:2021-12-06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4/134 , H01M4/1395 , H01M4/66 , H01M4/75 , H01M10/052 , H01M50/533 , H01M50/5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金属电池的负极、制备方法及锂金属电池。本发明锂金属负极包含金属锂箔和集流引出条,其中锂箔包括主体部分和导流部分;导流部分位于主体部分一边,并延伸于主体部分之外,在电池中不与正极主体部分相对,不参与反应,保证主体部分的平整性。集流引出条与金属锂箔的导流部分联接,压接集流引出条的位置位于锂箔负极主体部分和正极主体部分之外,可保证叠片后的锂金属电池变得更加平整,一方面容易可以保证测试时上夹板或电池成组施加压力时避免由于负极本体不平整导致电池发生内短路,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锂沉积的电流密度不均匀而导致的循环性能的恶化。
-
公开(公告)号:CN111525181A
公开(公告)日:2020-08-11
申请号:CN202010382488.4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6 , H01M10/058 , H01M1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界面电阻的全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该全固态电池,其包含一体化电芯,该一体化电芯包含:依次布置的正极集流体层、正极层、缓冲层、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膜、负极层、负极集流体层;其中,有机无机复合电解质膜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基体、锂盐和无机填料;高分子聚合物基体选择聚偏氟乙烯或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锂盐选择LiTFSI、LiFSI、LiClO4、LiPF6、LiBF4、LiBOB、LiDFOB、LiPF2O2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在正极与负极硬的界面间形成一层软的接触,多层膜一体化成型,不同组分膜结构无缝互联,有效改善了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容量发挥及循环稳定性,且制备方法效率高、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1430788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75816.0
申请日:2020-04-09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H01M10/0562 , B82Y3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制备方法及固态锂电池,复合固态电解质膜包含:支撑膜、涂覆在支撑膜的正极侧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A、以及涂覆在支撑膜的负极侧表面的有机无机复合涂层B;涂层A包含有机聚合物A、锂盐、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有机聚合物A为聚偏氟乙烯、聚偏氟乙烯类共聚物、聚丙烯腈、聚氯乙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涂层B包含有机聚合物B、锂盐、纳米无机固态电解质;有机聚合物B为聚氧化乙烯、聚碳酸丙烯酯、聚碳酸酯、聚三亚甲基碳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本发明针对固态锂电池中正负极层对电解质膜的不同需求,以氧化石墨烯膜作为支撑,分别在其两侧设计含不同聚合物基团的电解质膜,进一步了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848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441021.8
申请日:2022-11-17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压力测试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限定机构和数据记录机构;所述压力传感器包覆于电池外侧,所述限定机构包覆于所述压力传感器外侧,所述数据记录机构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电池压力测试装置,可以在电池测试过程中实时监测电池反应面纵向压力变化情况,进而对极片反应情况进行分析;更进一步,还可以对电池反应面不同部位的纵向压力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各部位反应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407203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917932.7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上海空间电源研究所
IPC: G01R31/36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电池荷电量估算方法,包括:步骤1,构建电池参数与荷电状态的关系式;步骤2,测量待测一次电池的某一电池实际参数XS;步骤3,将待测一次电池荷电状态的估算值SOCk代入电池参数与荷电状态的关系式中,获得电池计算参数Xk;步骤4,计算电池的计算参数Xk与电池实际参数XS是否超过误差阈值;步骤5,重复上述步骤3和步骤4,直至电池计算参数与电池实际参数X0未超过误差阈值,以该次的荷电状态的估算值为荷电状态的实际值。本发明利用SOC定义域内给定的任意初值代入拟合式,利用估算误差和所拟合公式的导函数值进行SOC的逐步迭代更新估算,不需CPU和复杂算法进行高次方程求解,具有无损、快捷、准确度高等优势。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