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5645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93909.X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 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
IPC: G01D21/02 , G21C17/00 , G01M3/28 , G01M3/08 , G01M3/18 , G01N3/12 , G01K15/00 , G01R27/02 , G01N23/00 , G01N29/04 , G01N21/88 , G01N27/82 , G01B21/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加热棒检测系统和方法以及核反应堆,其中,加热棒检测系统包括气密检测模块,气密检测模块适于通过检测试验气体的压力变化以检测加热棒的气密性;水压检测模块,水压检测模块适于对加热棒施加试验压力,并保压超过预设时间以检测加热棒的水压承受力;热电偶特性检测模块,热电偶特性检测模块适于对每个热电偶进行标定;电阻检测模块,电阻检测模块判断每根加热棒与平均电阻之间的电阻偏差是否合格;无损检测模块,无损检测模块适于通过射线、超声、红外以及电磁检测加热棒的质量并分析加热棒可能出现缺陷的位置和大小;结构检测模块,结构检测模块适于对加热棒的规格、数量、外观、标识以及尺寸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7808701A
公开(公告)日:2018-03-16
申请号:CN201711035667.5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3/087 ,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 G21C15/18 , G21C13/08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能动安全壳内喷淋和壳壁排热系统,其包括蓄压水箱、蓄压水箱出水管线、喷淋集管及喷头;所述蓄压水箱出水管线与所述蓄压水箱连接,所述喷淋集管与所述蓄压水箱出水管线连接,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喷淋集管上。本发明提供的非能动安全壳内喷淋和壳壁排热系统,采用非能动的方式,也能在其他事故或安全壳排热装置故障情况下提供持续的非能动冷却,有效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进而提高了该电厂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99188A
公开(公告)日:2018-03-13
申请号:CN201711035652.9
申请日:2017-10-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壳压力抑制系统,其包括抑压池、非能动热管换热系统、阀门和管道;所述抑压池和所述非能动热管换热系统设置于安全壳内,所述管道内的流体通过贯穿安全壳的管道与安全壳外的冷凝段相连通;所述阀门至少设置在所述管道上。本发明提供的安全壳压力抑制系统,采用价格较低的混凝土安全壳的同时以非能动方式,即不依赖外部电源和干预即可在事故后无限期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水平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33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210127368.5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后堆芯完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屏蔽厂房的顶部空气流道上设置烟囱,烟囱的周围设置安全壳冷却水箱,安全壳冷却水管设置在安全壳冷却水箱内;在屏蔽厂房内、安全壳的顶部上方设置冷却水分配盘。在安全壳的竖直段内壁上布置有网状沟槽;在安全壳的竖直段和/或穹顶的内壁和/或外壁上固定有若干排肋片;在安全壳的竖直段和/或穹顶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排换热风扇。在屏蔽厂房的侧壁上部开设贯通的空气入口。在屏蔽厂房内侧、安全壳外侧设置空气导流板。本发明强化了钢制安全壳的传热能力,增加了钢制安全壳空气冷却能力。同时将钢制安全壳与屏蔽厂房之间的空气流道改为流线型设计,减小了空气阻力。
-
公开(公告)号:CN103440889A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310401430.X
申请日:2013-09-05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核电厂安全壳系统热移出过程的比例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安全壳系统分为破口热源、安全壳内气相空间热阱、内部固体热阱、钢壳热阱、导流板热阱和屏蔽厂房热阱;(2)对所述破口热源、安全壳内气相空间热阱、内部固体热阱、钢壳热阱、导流板热阱和屏蔽厂房热阱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分析,并计算各个部分的传输质量比例群和能量比例群。本发明适用于AP600、AP1000和CAP1400等非能动核电厂安全壳系统热移出过程的比例分析,可以评价任一时刻下多种传热传质过程对安全壳系统热移出能力的贡献。
-
公开(公告)号:CN1199203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9875.1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污垢层烧干率计算方法、计算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解决现有污垢层烧干率计算方法不准确的问题。该污垢层烧干率计算方法包括:从污垢表面向壁面依次划分污垢层;设定污垢内部为毛细多孔体结构,设置污垢表面的参数边界值;构建一组用于流动传热参数计算的关系式组合,根据所述关系式组合和所述污垢表面的参数边界值计算每个污垢层的流动传热参数;根据所述流动传热参数判断当前污垢层是否为烧干位置,如果是,获取当前污垢层的厚度,根据所述当前污垢层的厚度和污垢层总厚度计算污垢层烧干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20336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9871.3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注锌影响下的污垢行为计算方法、计算装置及可读介质。该污垢行为计算方法包括:对反应堆冷却剂系统进行节点划分;计算每个节点的质量蒸发率和注锌后的腐蚀产物释放率;将所述注锌后的腐蚀产物释放率、所述质量蒸发率输入质量传输和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到每个节点的注锌后的污垢质量。本发明基于注锌对腐蚀产物释放的影响机理计算注锌后的腐蚀产物释放率,基于注锌后的腐蚀产物释放率、质量传输和质量平衡模型计算得到注锌影响下的堆芯各部分的污垢质量、堆芯硼沉积质量等参数,可以用于判断污垢导致的轴向功率偏移(CIPS)和污垢导致的局部包壳腐蚀(CILC)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99203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7181.4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反应堆的污垢厚度计算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获取目标位置的镍溶解度,基于目标位置的镍溶解度、冷却剂系统中腐蚀产物的总浓度和目标位置的污垢沉积传递的质量流量构建目标位置的质量传输模型,基于冷却剂系统中腐蚀产物的总浓度、目标位置的污垢沉积传递的质量流量和冷却剂系统中腐蚀产物的总释放率构建冷却剂系统的质量平衡模型,基于目标位置的质量传输模型和冷却剂系统的质量平衡模型求解目标位置的污垢沉积传递的质量流量,基于目标位置的污垢沉积传递的质量流量计算目标位置的污垢厚度,实现了反应堆的污垢厚度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4121313B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111424434.0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21C13/032 , G21C15/12 , G21C15/18 , G21C15/2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反应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包括安全壳、堆芯、压力容器、余热排出系统热交换器和换料水箱;所述安全壳顶端设置有顶盖,安全壳内部一侧设置有换料水箱,安全壳内部中部设置有压力容器;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紧凑式反应堆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该系统取消了一回路冷却剂主管道,消除了大破口发生的可能;取消了中压安注系列,简化系统设计;无需依靠外部动力或安全级交流电源实现事故缓解,采用水冷空冷衔接匹配钢制安全壳外混凝土紧贴设计;优化了安全换料设计,采用顶部换料方式,正常运行时,节约换料时间,提升了小堆经济性;事故时,极大降低事故后通过安全壳泄漏的放射性,增强了小堆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377733A
公开(公告)日:2013-10-30
申请号:CN201210127368.5
申请日:2012-04-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5/1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压水堆核电站事故后堆芯完全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屏蔽厂房的顶部空气流道上设置烟囱,烟囱的周围设置安全壳冷却水箱,安全壳冷却水管设置在安全壳冷却水箱内;在屏蔽厂房内、安全壳的顶部上方设置冷却水分配盘。在安全壳的竖直段内壁上布置有网状沟槽;在安全壳的竖直段和/或穹顶的内壁和/或外壁上固定有若干排肋片;在安全壳的竖直段和/或穹顶的内壁上固定有若干排换热风扇。在屏蔽厂房的侧壁上部开设贯通的空气入口。在屏蔽厂房内侧、安全壳外侧设置空气导流板。本发明强化了钢制安全壳的传热能力,增加了钢制安全壳空气冷却能力。同时将钢制安全壳与屏蔽厂房之间的空气流道改为流线型设计,减小了空气阻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