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44875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594778.4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梯度复合阻氢涂层,包括至少3层包覆于基体上的不同的氧化物陶瓷层,所述基体与氧化物陶瓷层之间以及相邻的氧化物陶瓷层之间设置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弥散层。本发明通过在层间引入金属‑氧化物弥散层作为层间过渡层,提高了涂层与基体、以及涂层与涂层之间的结合力,增强了涂层的高温稳定性,提高了涂层体系抗冷热冲击性能;复合涂层体系中弥散层的存在,使得层间结合方式转变为金属‑金属结合,且涂层在使用过程中即使顶层发生刮蹭而导致剥落,金属弥散层也会在高温下原位氧化生成相应氧化物层,用以弥补剥落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自修复性,有效延长涂层的氢渗透阻挡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868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594764.2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3C14/08 , C23C14/06 , C23C14/14 , C23C18/12 , C23C28/00 , C04B35/10 , C04B35/48 , C04B35/583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阻氢涂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物陶瓷与二维材料复合阻氢涂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包覆在基体上的锆与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共沉积层、氧化铝掺杂二维材料中间层、以及氧化铝陶瓷层。本发明公开的复合阻氢涂层最内层为金属单体与氧化陶瓷的共沉积层,与基体材料之间是以金属‑金属的方式进行结合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性小,可以有效改善结合强度,提高阻氢涂层的抗冷热冲击性能;将二维材料与氧化物陶瓷材料相结合,二维正六边形氧化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存在可以填补氧化物陶瓷材料生成过程中的缺陷,此外二维材料极强的阻挡性能可有效增强氧化物陶瓷涂层的氢渗透阻挡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868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594764.2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23C14/08 , C23C14/06 , C23C14/14 , C23C18/12 , C23C28/00 , C04B35/10 , C04B35/48 , C04B35/583 , C04B35/6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阻氢涂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物陶瓷与二维材料复合阻氢涂层,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包覆在基体上的锆与氧化钇稳定氧化锆共沉积层、氧化铝掺杂二维材料中间层、以及氧化铝陶瓷层。本发明公开的复合阻氢涂层最内层为金属单体与氧化陶瓷的共沉积层,与基体材料之间是以金属‑金属的方式进行结合的,热膨胀系数差异性小,可以有效改善结合强度,提高阻氢涂层的抗冷热冲击性能;将二维材料与氧化物陶瓷材料相结合,二维正六边形氧化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存在可以填补氧化物陶瓷材料生成过程中的缺陷,此外二维材料极强的阻挡性能可有效增强氧化物陶瓷涂层的氢渗透阻挡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044875B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0594778.4
申请日:2022-05-27
Applicant: 东北大学 ,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层梯度复合阻氢涂层,包括至少3层包覆于基体上的不同的氧化物陶瓷层,所述基体与氧化物陶瓷层之间以及相邻的氧化物陶瓷层之间设置有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弥散层。本发明通过在层间引入金属‑氧化物弥散层作为层间过渡层,提高了涂层与基体、以及涂层与涂层之间的结合力,增强了涂层的高温稳定性,提高了涂层体系抗冷热冲击性能;复合涂层体系中弥散层的存在,使得层间结合方式转变为金属‑金属结合,且涂层在使用过程中即使顶层发生刮蹭而导致剥落,金属弥散层也会在高温下原位氧化生成相应氧化物层,用以弥补剥落的损害,具有一定的自修复性,有效延长涂层的氢渗透阻挡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09376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17510.5
申请日:2022-06-23
Applicant: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C09D163/00 , C09D5/10 , C09D7/61 , C09D7/62 , C09D163/02 , C09D13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有机抗氢渗透的涂料,组分及其质量百分含量为:还原氧化石墨烯浆料0.5%‑5%、第一有机溶剂5%‑30%、关键填料5%‑60%、其他填料1%‑10%、助剂1%‑5%、固化剂3%‑20%、其余为树脂。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涂料中各物质含量称取各物质;将固化剂与第一有机溶剂搅拌再加入关键填料、其他填料、助剂后搅拌制备成混合物;将还原氧化石墨烯浆料加入到混合物中搅拌,形成第一组分;向树脂中加入消泡剂搅拌,形成第二组分;将第二组分加入到第一组分中搅拌,得到所述涂料。将涂料喷涂或刷涂在待涂覆试样的表面形成涂层。涂层具有良好的柔韧性、抗冲击性和结合力。
-
公开(公告)号:CN115341166A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11276200.0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IPC: C23C8/08 , C23C8/02 , C25B11/052 , C25B11/061 , C25B11/075 , C25B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镍基硫化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基底材料预处理、在基底材料表层原位硫化、后处理。本发明采用原位硫化技术,即在基体材料表层原位生长出硫化物,以达到强化的目的,该制备工艺简便、易操作、成本低,且无需胶黏剂等其他辅助物质。制备的材料颗粒尺寸均匀、细小,热力学性能稳定,界面无污染、结合强度高,可直接用作电极材料。材料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以提高材料比表面积,为电解水反应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从而降低析氢过电位。此外,颗粒间较大的空隙也易于气体逃逸,解决气体难以排出的难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93889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930522.6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金属表面阻氢涂层的氢渗透测试方法,包括:将金属基体的一面覆盖阻氢涂层,所述阻氢涂层为无机陶瓷涂层或者有机涂层;在阻氢涂层表面沉积铜、钯或者金薄膜;将金属基体的另一面镀镍,得到测试样品;将测试样品采用电化学氢渗透测试方法进行氢渗透测试,获得电流‑时间氢渗透曲线;根据获得的电流‑时间氢渗透曲线计算氢渗透系数。本发明可以解决有机涂层无法进行高温气相氢渗透测试,以及无机陶瓷涂层及有机陶瓷涂层不导电无法进行电化学氢渗透测试的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测试方法操作简单,相对于高温气相氢渗透成本更低,安全性强。
-
公开(公告)号:CN114906810B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110174241.8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氢分离钯膜管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氢气分离纯化领域。该管件包括多孔陶瓷管和金属连接件,多孔陶瓷管开口端的外表面从里到外设置微晶玻璃涂层和活性金属涂层,活性金属涂层的长度小于微晶玻璃涂层的长度,未设置微晶玻璃涂层的多孔陶瓷管外表面及与其相邻的部分微晶玻璃涂层的外表面设置负载钯合金膜。通过涂敷微晶玻璃涂层、进行一次热处理、制备负载钯合金膜、涂敷活性金属涂层及装配和进行二次热处理等步骤制备得到。本发明的氢分离钯膜管件可有效解决多孔陶瓷负载钯膜管端部气密性问题,保证膜管热循环过程的可靠性,可显著提升氢分离钯膜管的应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2779509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080786.1
申请日:2019-11-07
Applicant: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过渡金属氮化物核壳结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过渡金属氮化物核壳结构薄膜包括过渡金属氮化物与陶瓷层,所述陶瓷层包覆在过渡金属氮化物表面,形成过渡金属氮化物为核、陶瓷层为壳的核壳结构;所述过渡金属氮化物为副族金属元素形成的氮化物;所述的陶瓷层为Al2O3或TiO2。本发明通过过渡金属氮化物与Al(或Ti)金属粒子复合,之后进行高温预处理,Al(或Ti)金属粒子优先氧化,形成致密保护壳(核壳结构)。本发明突破了传统的采用高熔点金属与陶瓷复合获得耐高温金属陶瓷涂层的思路,开发过渡金属氮化物核壳结构光谱涂层,利用陶瓷层对过渡金属元素的扩散抑制作用,改善光谱涂层的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1313068A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811514392.8
申请日:2018-12-11
Applicant: 有研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H01M8/1253 , H01M8/126 , C23C16/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弥散质子导电陶瓷电解质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薄膜形成在陶瓷管表面,是由薄膜材料SrCe1-xYbxO3-α和SrCe1-xErxO3-α构成的弥散薄膜,其中SrCe1-xYbxO3-α为主相,SrCe1-xErxO3-α弥散分布于该主相中。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陶瓷管表面超声清洗15-30min,烘干;(2)采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陶瓷管表面同时沉积SrCe1-xYbxO3-α和SrCe1-xErxO3-α,金属反应源分别为Yb有机反应源和Er有机反应源,载流气体是H2;通过调节反应源温度和反应时间使SrCe1-xYbxO3-α相成为主相,最终获得弥散质子导电陶瓷电解质薄膜。本发明的薄膜具有与基体结合强度高,致密性高,均匀稳定,阻氢性能优异等特点,可应用于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水高效制取氢气、常压下合成氨、氢分离提纯等方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