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181885A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1110086896.6
申请日:2011-04-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快速制备长期稳定单分散好的纳米银的方法,基于电化学法,提供一种实现尺寸可调,粒径均一,单分散性好,保存时间长的纳米银的制备方法。以直径为2~4mm、长度为80~100mm的两根银针作为电极,采用浓度为5~15g/L、体积为200mL的聚乙烯醇溶液做电解液,控制电压为15~30V,通电时间为2~10分钟,制得尺寸均一的纳米银。本发明制备的纳米银具有快速简单,安全性高,尺寸可调,稳定时间长,无需避光密闭保存,干燥后易成膜,可实现大规模制备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58406C
公开(公告)日:2004-07-21
申请号:CN01113644.8
申请日:2001-05-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以天然花粉为核心骨架的轻质金属微球的制备方法,是一种以非金属物质为核心骨架的轻质金属微球的制备方法,制备的方法如下:1.将花粉作表面活性处理,使原呈强亲油性的表面转变为亲水性;2.用氯化亚锡胶体对上述花粉进行敏化处理,然后放入含钯活化液中活化处理,在花粉表面获一层钯的活性引发剂层;3.将经过上述处理的花粉通过分散剂作用均匀分散于化学镀液中,然后进行化学镀包覆;4.经纯化和筛分获得从天然花粉为核心骨架的轻质金属微球。
-
公开(公告)号:CN1128247C
公开(公告)日:2003-11-19
申请号:CN01113578.6
申请日:2001-04-2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C23C18/06 , H01L21/288 , H01L21/445
Abstract: 选择性化学镀制备纳米间隙电极的方法是一种制备纳米级电子器件的方法第一步:通过一般的光刻技术加工出所需的双电极结构的器件,其中电极可为任意金属材料,基底为硅基材料;第二步:通过分子组装技术获得暴露的硅基材料表面的光敏薄层,通过浸涂工艺涂上一层化学镀引发剂层,通过显影工艺将已曝光的自组装光敏层去除,只留下金属材料表面的引发剂层;第三步:在调制引发剂层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化学镀,获得纳米尺度间隙的双电极结构器件。
-
公开(公告)号:CN1333387A
公开(公告)日:2002-01-30
申请号:CN01127074.8
申请日:2001-08-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轻型复合空心金属微球的制备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制造的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为:①筛选出所需粒径的空心陶瓷微球;②将筛选出的空心陶瓷微球进行系列表面处理,以达到有良好的金属结合位点;③先进行敏化处理,再进行活化处理,使陶瓷微球表面获得一层分布均匀的活性引发层;④将经活化处理后的空心陶瓷微球在电磁搅拌下均匀分散于化学镀液中,并进行化学镀包覆,获得以空心陶瓷微球为核心模板的轻质复合空心金属微球。
-
公开(公告)号:CN108990013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985627.5
申请日:2018-08-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OBD-II和蓝牙的智能车载系统,包括数据模块、采集单元、App平台和远端服务器;数据模块为车辆上的车载OBD-II接口;采集单元包含主控芯片、电源模块、蓝牙模块、CAN总线通信模块、K线通信模块、SAEJ1850总线通信模块和OBD-II连接接口;App平台包括蓝牙模块、GPS模块、分析处理模块和数据库。本发明的采集单元通过OBD-II连接接口与数据模块连接以获取车载OBD-II系统中的行车数据和故障码,采集单元与App平台通过各自的蓝牙模块通信,App平台获取到采集单元发送来的行车数据和故障码后,一方面将数据保存在数据库并分析,另一方面将数据和GPS信息一同发送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经大数据分析进而返回诊断结果、路况预警和路径规划等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00418874C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410065951.3
申请日:2004-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82B3/00 , H01L21/288 , H01L21/445
Abstract: 磁场诱导取向沉积方法制备磁性纳米间隙电极,涉及一种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的加工技术。该方法通过磁性金属在普通光刻电极上的选择性沉积与沿者电极对方向的磁场同步诱导取向生长,在不相应增加电极的侧向宽度情况下将普通光刻电极对的间隙减小到纳米级,实现磁性纳米间隙电极的简便低廉加工。制备的方法如下:首先,用普通光刻工艺制备出微米级或亚微米级间隙的原型电极;在原型电极表面组装双功能分子、键合引发剂,使电极表面具有催化活性;将具有催化活性的原型电极放入磁性金属或合金的化学镀溶液中,同时沿着原型电极对方向上施加一个外磁场,同步诱导磁性金属或合金在电极对尖端处优先沉积与取向生长,获得磁性纳米间隙电极。
-
公开(公告)号:CN1649094A
公开(公告)日:2005-08-03
申请号:CN200410065950.9
申请日:2004-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制备纳米间隙的外电场诱导取向沉积方法是一种纳米结构的加工技术,该方法基于电场诱导与选择性化学沉积法相结合,同步诱导金属在电极尖端处优先沉积并取向生长,使电极对的间隙从微米级或亚微米级减小到纳米级,从而获得纳米间隙结构。制备的工艺如下:用普通光刻工艺制备出微米级或亚微米级间隙的原型电极;在原型电极表面组装双功能分子“X-R-Y”、化学吸附化学镀引发剂,使电极表面具有催化活性;将具有催化活性的原型电极放入化学镀溶液中,同时沿着原型电极对的方向上施加一个外置分立交变电场,同步诱导金属在电极对尖端处优先沉积与取向生长,从而实现电极间隙的减小,获得纳米间隙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65920C
公开(公告)日:2004-09-08
申请号:CN01113672.3
申请日:2001-06-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锰锌铁氧体复合的二氧化钛纳米磁性材料及制备方法是一种以锰锌铁氧体纳米粒子为核心,以二氧化钛为包副覆层的复合材料,其制备的方法为:(1)以硝酸铁、硝酸锰、硝酸锌、柠檬酸、乙二醇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磁性核心锰锌铁氧体,经高温处理获得强磁性的尖晶石相:(2)将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分离纯化后,分散于水溶液中,然后将钛酸酯的醇溶液滴加入其中进行水解反应,产生TiO2并沉积在磁性锰锌铁氧体表面,制备出以锰锌铁氧体为核心,TiO2为壳层的磁性复合纳米TiO2微粒;(3)将步骤(2)中得到的产物焙烧处理,以获得高纯度的锐钛矿型TiO2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56605C
公开(公告)日:2004-07-07
申请号:CN01127074.8
申请日:2001-08-0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轻型复合空心金属微球的制备方法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制造的技术领域。该制备方法为:①筛选出所需粒径的空心陶瓷微球;②将筛选出的空心陶瓷微球进行系列表面处理,以达到有良好的金属结合位点;③先进行敏化处理,再进行活化处理,使陶瓷微球表面获得一层分布均匀的活性引发层;④将经活化处理后的空心陶瓷微球在电磁搅拌下均匀分散于化学镀液中,并进行化学镀包覆,获得以空心陶瓷微球为核心模板的轻质复合空心金属微球。
-
公开(公告)号:CN1387961A
公开(公告)日:2003-01-01
申请号:CN02113026.4
申请日:2002-05-20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B05D5/00 , B05D7/14 , B05D1/18 , C09D18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30/00
Abstract: 有机超薄阻蚀膜的复合自组装方法是一种超薄膜制备方法,该方法以有机聚合物作为分子自组装膜的主体成分,再以小分子化合物进行填入,自组装成致密有机超薄阻蚀层;具体的组装方法为:a.将金属基底进行预处理:将金属基底放入有表面活性剂的处理液中,进行除油,然后洗涤、吹干,使表面洁净;b.在金属基底上自组装聚硅氧烷膜:将金属基底浸入有铂金属有机促进剂的聚硅氧烷组装液中进行自组装;c.填入小分子化合物:将组装了聚硅氧烷薄膜的金属基底再浸入含小分子巯基化合物的组装液中进行填入式复合组装。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