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轴距的电池包和车架一体式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4987617B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210485962.5

    申请日:2022-05-06

    Abstract: 一种可变轴距的电池包和车架一体式结构,涉及车架领域。该可变轴距的电池包和车架一体式结构包括两根中间纵梁、两根分别可沿中间纵梁长度方向移动的后部纵梁、分别用于驱动两根后部纵梁沿对应中间纵梁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装置及两端分别与两条中间纵梁连接的电池包,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与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齿轮及与齿轮对应啮合的齿条,中间纵梁和对应后部纵梁分别连接有可旋转的齿轮和对应齿条中的一个。本申请提供的可变轴距的电池包和车架一体式结构能够在不降低电池包和纵梁连接稳定性的前提下实现可变轴距结构。

    一种越野车前后排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5371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66812.8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越野车前后排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摄像装置采集乘客的体型信息和姿态信息并发送给座椅控制器进行处理和计算,然后座椅控制器根据处理结果对椅背倾斜机构和座椅平移机构进行控制,能够实现根据不同乘客体型和坐姿,自动调节前后排座椅的间距和倾斜角度,使前后排乘客均能得到舒适的乘坐体验;根据前后排座椅上乘客的体型信息计算出座椅最小舒适距离,然后根据前后排座椅上乘客的体型信息和姿态信息计算出前排座椅最大倾斜角度,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前排座椅的椅背倾斜机构和座椅平移机构进行限制,确保前排乘客调节前排座椅时不会影响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一种密封式汽车雷达支架及安装方法、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3525278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909824.0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雷达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式汽车雷达支架及安装方法、汽车。该汽车雷达支架拉杆可相对底座前后移动,且底座可相对密封罩尾端转动,使该汽车雷达支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雷达安装贴合面,具有极好的通用性;支架整体装于汽车保险杠内侧,外部罩有半球形密封罩,且汽车雷达的连接线经过拉杆的中空腔穿入汽车内部,具有很好的密封性;支架整体通过手动挤压密封罩即可吸合在汽车保险杠内侧,且旋转拉杆带动汽车雷达脱离装孔即可使外部空气进入密封罩,进而方便拆下该支架,因此该汽车雷达支架拆装使用简便,且能够重复使用,回收率高。

    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509201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05584.7

    申请日:2022-06-21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的控制方法、装置、介质和汽车,所述汽车包括电池包和水路,所述电池包包括至少一个电池模块,所述水路包括主路和至少一条支路,各支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路并对应各个电池模块,所述水路用于和所述电池包进行热交换,所述方法包括:按照设定时间间隔获取各个电池模块对应的实际温度值;如果目标实际温度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值或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值,则调整至少一个支路的水流量;其中,所述目标实际温度值为各实际温度值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值。本申请中的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温度值调整相应支路的水流量,提高各电池模块的热交换效率。

    一种可调节的隐藏式车架拖车钩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083943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70227.1

    申请日:2021-1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拖车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的隐藏式车架拖车钩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设置竖直方向活动的固定件,并在其头部设置斜槽,能够配合拉杆上的椭圆结构方便的实现滑槽与滑槽底座的锁定和解锁操作;通过设置扣手结构和扣手孔,配合固定孔、刻度线和多组定位孔,能够根据需要手动调节拖车钩的伸出长度;通过在车架尾端设置对应的凹槽,拖车钩能够正好隐藏嵌入凹槽中,与车架尾端面融为一体,提升车辆美观性;通过拖车钩控制器与控制按钮、旋转电动机构、水平电动机构Ⅰ和水平电动机构Ⅱ相配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电动控制拖车钩的伸出和收回,同时结合距离传感器,能够根据车辆后方障碍物情况自动缩回拖车钩,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一种密封式汽车雷达支架及安装方法、汽车

    公开(公告)号:CN11352527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909824.0

    申请日:2021-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雷达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式汽车雷达支架及安装方法、汽车。该汽车雷达支架拉杆可相对底座前后移动,且底座可相对密封罩尾端转动,使该汽车雷达支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雷达安装贴合面,具有极好的通用性;支架整体装于汽车保险杠内侧,外部罩有半球形密封罩,且汽车雷达的连接线经过拉杆的中空腔穿入汽车内部,具有很好的密封性;支架整体通过手动挤压密封罩即可吸合在汽车保险杠内侧,且旋转拉杆带动汽车雷达脱离装孔即可使外部空气进入密封罩,进而方便拆下该支架,因此该汽车雷达支架拆装使用简便,且能够重复使用,回收率高。

    一种全地形驾驶模式切换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53496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1032530.5

    申请日:2022-08-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驾驶模式切换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当需要控制车辆进入第一类驾驶模式时,操作控制第一操控单元;当需要控制车辆进入第二类驾驶模式时,操作控制第二操控单元,其中,车辆的驾驶模式根据适用的地形特点划分为第一类驾驶模式和第二类驾驶模式,第一类驾驶模式中具有多个适用于公路地形的驾驶模式,第二类驾驶模式中具有多个适用于越野地形的驾驶模式。通过两个操控单元分别控制调整驾驶模式在同一类型内循环切换,条理清晰,无需在繁杂的全地形驾驶模式中逐一挑选,有效减小驾驶者切换考虑时间和操作步骤,提升切换效率,而且车辆能够快速、准确的切换至适宜当前地形的驾驶模式,提高了驾驶员驾驶体验。

    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44286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370976.7

    申请日:2023-04-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座椅调节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收到座椅调节指令时,基于座椅调节指令对应的待调节对象以及待调节动作确定待检测对象,基于待检测对象的状态确定所述座椅调节指令是否能直接执行;若不能直接执行,则执行所述座椅调节指令对应的防干涉策略。通过本发明,当收到座椅调节指令时,会先确定座椅调节指令是否能直接执行,而不是收到座椅调节指令后,就直接执行座椅调节指令,在确定座椅调节指令不能直接执行后,则执行座椅调节指令对应的防干涉策略,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前后排座椅的功能发生空间干涉,解决了目前由于前后排座椅的功能存在空间干涉,导致前后排座椅各功能都无法正常实施的问题。

    车辆起步模式操作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101314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336345.3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起步模式操作交互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智能车辆技术领域,包括当接收到目标起步模式的操作请求时,基于车辆的实时工况信息确定所述操作请求的响应信息;将所述响应信息发送至车载控制显示模块,以供所述车载控制显示模块基于所述响应信息控制与所述目标起步模式对应的动态交互界面动态显示与所述目标起步模式对应的操作指引和互动反馈。本申请通过动态交互界面响应并动态呈现与用户操作请求对应的起步模式的操作指引和互动反馈,以为用户提供准确、清晰、直观易懂的极限性能起步模式的交互方式和沉浸式驾驶感受,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一种越野车前后排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75371B

    公开(公告)日:2023-02-28

    申请号:CN202210166812.8

    申请日:2022-02-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越野车前后排座椅智能调节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摄像装置采集乘客的体型信息和姿态信息并发送给座椅控制器进行处理和计算,然后座椅控制器根据处理结果对椅背倾斜机构和座椅平移机构进行控制,能够实现根据不同乘客体型和坐姿,自动调节前后排座椅的间距和倾斜角度,使前后排乘客均能得到舒适的乘坐体验;根据前后排座椅上乘客的体型信息计算出座椅最小舒适距离,然后根据前后排座椅上乘客的体型信息和姿态信息计算出前排座椅最大倾斜角度,然后根据计算结果对前排座椅的椅背倾斜机构和座椅平移机构进行限制,确保前排乘客调节前排座椅时不会影响后排乘客的舒适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