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0738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11521785.8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半径曲线大坡度窄幅匝道架桥机及施工工法,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主梁,主梁与临时支腿、前支腿、中支腿、尾指腿、前纵移桁车以及后纵移桁车均通过回转支撑机构进行连接;前支腿、中支腿的底部均设置有横向移动机构;架桥施工过程中,在中支腿第一次前移前,主梁进行预偏转:在中支腿第一次前移后,主梁进行二次偏移。本发明提供的小半径曲线大坡度窄幅匝道桥架桥机及施工工法,通过回转支撑机构,架桥施工过程中,在中支腿第一次前移前,主梁进行预偏转:在中支腿第一次前移后,主梁进行二次偏移,通过两次偏转实现较大角度的偏转,如此更加适合小半径曲线的匝道桥的架桥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2458918A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2011397243.5
申请日:2020-12-03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荣劲松 , 王胤彪 , 庄宏斌 , 官斌锋 , 张杰华 , 陈鸣 , 黎韶梁 , 杨征 , 陈中略 , 黄国忠 , 黄翱翔 , 马振洲 , 梁锦润 , 李子荣 , 李乃坚 , 徐乐 , 鹿昌辉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墩液压顶升整体式钢架平台翻模施工系统及施工方法,该施工系统包括液压顶升系统、钢架平台系统、模板及模板提升系统。液压顶升系统包括支撑杆、提升架、液压穿心千斤顶等,液压穿心千斤顶夹持在支撑杆上并沿支撑杆爬升;钢架平台系统与提升架、液压穿心千斤顶连接成一体并同步升降;钢架平台系统与模板之间设有多组可拆卸连接的撑杆,当撑杆锁定连接时,钢架平台系统与模板被液压穿心千斤顶同步提升,当解除撑杆的连接时,钢架平台系统与模板的位置锁定被解除,模板的提升受电动葫芦的控制。对钢架平台系统和模板分步提升,安全性高,施工效率高,非常适合高墩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1945657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995308.X
申请日:2020-09-21
Applicant: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E02B3/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及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方法,其中码头升级改造结构包括设置于旧码头朝向水域一侧的新建码头,新建码头底部设有多个基桩,旧码头与新建码头之间留有空间,空间内设有多个过渡板,过渡板一端设置在旧码头上,另一端设置在新建码头上,过渡板的后侧面与旧码头之间设有缓冲板,其前侧面与新建码头之间也设有缓冲板,过渡板的下侧面与旧码头和新建码头之间分别设有缓冲垫。本发明提高旧码头升级改造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施工成本,减少旧码头因升级改造导致的运营中断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363961B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110358519.3
申请日:2011-11-11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入土深度小的深水单壁钢板桩围堰结构,包括以下结构:若干钻孔灌注桩,及包围于钻孔灌注桩外的钢板桩围堰,围堰的平面尺寸大于拟施工的承台平面尺寸以预留施工作业空间,及围堰之外抛设于河床表面的袋装砂,及施工于围堰之内、钻孔灌注桩外的高压旋喷桩。应用本发明的钢板桩围堰能使工程以较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施工风险来施工桥梁深水低桩承台及桥墩水下部分,而不必采用成本较高的双壁钢围堰方案进行施工,节省了围堰作为临时工程的周转钢材用量,扩大了深水钢板桩围堰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01994318B
公开(公告)日:2012-06-20
申请号:CN201010577470.6
申请日:2010-12-07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IPC: B66C1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钢筋笼垂直转体吊装的抬架,其具有一转角型抬架主体,所述转角型抬架主体由一用于从水平方向承托钢筋笼笼体的水平平台及一用于从垂直方向承托钢盘笼底部的机尾组成,所述机尾垂直于所述水平平台并位于水平平台的最尾端,所述水平平台在与所述机尾相反的一端设有若干固定吊点。本发明的“抬架垂直转体”法吊装钢筋笼施工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一外置式抬架完成辅助钢筋笼的转运及起吊工作,通过与与两台以上的起吊设备分别起吊抬架和钢筋笼,完成钢筋笼由水平状态转成垂直状态的过程,避免了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变形,减少吊点转换的工序,提高了吊装作业的效率与安全性,还具有节能减耗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071947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110023907.6
申请日:2011-01-21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跨度隧道洞口软弱围岩段施工方法,先开挖隧道断面顶部的弧形导坑,开挖完毕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同时施作临时支护;然后进行左右侧壁上导坑同时开挖;开挖完毕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同时施作核心土侧壁临时支护;再进行左右侧壁下导坑同时开挖,每循环进尺0.5m,开挖完毕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同时施作核心土侧壁下部临时支护;最后进行大核心土开挖,并预留核心土台阶,及时进行仰拱钢架安装、喷射C25砼,使整个隧道初期支护尽早形成闭合环,最后拆除临时支护。本发明的顶弧侧壁导坑施工方法能有利控制拱顶下沉,适用于隧道洞口在大管棚段保护下、强分化围岩洞口的进洞开挖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8793111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786797.6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交(成都)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IPC: E02D35/00 , E02D37/00 , E02D27/12 , E02D5/76 , G06F30/13 , G06F30/23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洞内桩基三衬托换结构,属于桩基托换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既有桥梁桩侵入隧道的问题提出一种三衬托换结构,其中所述三衬结构包括初衬结构、二衬结构及三衬结构,通过二衬结构与桩紧密结合,与侵入隧道桩基进行紧密结合形成整体,再紧贴新增衬砌面截断桩基侵入隧道结构部分,将桥梁荷载通过截断剩余桩与新增二衬结构传递至土层,以达到托换目的;再结合详细的承载力分析计算,主要考虑二衬结构的安全性验证,为隧道结构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确保了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且本发明三衬环形托换结构为整体受力结构,对上部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抗拔性能,有效解决了桥梁桩与隧道冲突的问题,保障了桥梁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8222951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1810029375.9
申请日:2018-01-12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细砂层隧道洞口软弱围岩段施工方法,先施作洞外竖直高压旋喷桩;再开挖隧道断面顶部弧形导坑,开挖完毕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再进行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完毕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再进行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完毕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再进行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最后进行隧底开挖,及时安装仰拱钢架,喷射C25混凝土,使整个隧道初期支护尽早形成闭合环。本发明的洞外地表高压旋喷加固暗挖法进洞穿越细砂层施工方法能有效控制沙层危害和拱顶下沉,适用于隧道洞口穿越沙层段的进洞开挖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5929399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310097065.1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成都)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铁车站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力隧道的施工保护装置及施工保护方法,包括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冠梁,纵梁平行设置在电力隧道上方,纵梁两端分别连接在冠梁上,纵梁顶部连接有第一横梁,第一横梁沿电力隧道横向设置,纵梁下方设置有第二横梁,通过吊索将第二横梁与第一横梁连接在一起,再通过第二横梁来支撑电力隧道,使电力隧道通过第二横梁悬吊在纵梁下方,进而实现对电力隧道的支撑和保护,避免在地铁车站施工时对电力隧道造成损坏,同时也便于在电力隧道下方区域进行作业,进而实现电力隧道在无法迁改的情况下对电力隧道进行保护,便于地铁车站施工。
-
公开(公告)号:CN11723617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202040.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中交四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E04G21/00 , G06Q50/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地铁车站楼板高支模施工监控及安全预警方法,该方法包括:该方法首先对地铁车站楼板高支模的施工监控和安全预警监控分为各划分区域监控和整体结构的监控;随后,通过对高支模各划分区域和整体结构进行工程力学分析和风险假设性评估,分别得到能代表各划分区域和整体结构的完整生命周期数据集;最后,通过BP神经网络对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代表高支模各划分区域和整体结构的模型算法,并通过计算机自动获取监测设备提供的高支模实时数据,将实时数据代入对应的模型算法中,判断数据信息是否存在风险,即判断高支模是否存在风险;该方法实现了对高支模自动化、实时和准确性的监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