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事故逃生、避难一体化行进车

    公开(公告)号:CN118375473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386632.X

    申请日:2024-04-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事故逃生、避难一体化行进车,属于隧道安全设施技术领域,通过设置避难车,以及连通在避难车两端的逃生管道,组成大跨度的隧道逃生安全设备,逃生管道通过前进式支架支撑,保证逃生管道的水平,此系统,一次安装完成后,通过避难车自行式前进,推动逃生管道随施工前行,当隧道掌子面出现意外塌,人员被困时。掌子面的遇险人员通过端逃生管道进入避难车,然后通过另一端逃生管道进入到安全的二衬位,完成逃生,此设备随隧道行进,并合理的运用了隧道的施工进度,能确保避难车前端逃生管道延伸至正在施工的掌子面,后端逃生管道延伸至安全的二衬位,此装置设置简单,提升隧道施工安全性。

    一种锚杆静压桩施工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905061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45078.3

    申请日:2024-03-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锚杆静压桩施工装置,属于预制桩压桩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中部设有通孔,所述安装底座的边缘设有至少两组对称设置的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的一端固定于安装底座上,所述支撑立柱的另一端上设有连接横梁,所述连接横梁上的中部设有提升元件,所述提升元件的一端固定于连接横梁上,所述提升元件的另一端上设有滑动支撑板,所述滑动支撑板的两端卡接于支撑立柱上,所述滑动支撑板上设有竖直向下安装的千斤顶,所述连接横梁的两端固定于支撑立柱的端部上,所述安装底座上设有环形转动块。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预制桩压桩操作时,难以保证垂直度,导致压桩效果差的问题。

    一种连续梁墩柱托架预压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029281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92209.3

    申请日:2024-0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梁墩柱托架预压装置,属于桥梁施工技术领域,通过悬架提供支撑,牵引钢筋提供牵引,将悬架悬置在墩柱上方,使悬架固定高度,再通过千斤顶支撑在下架和悬架之间,千斤顶的输出端设置压盘,压盘与若干排列的架板底侧接触,形成较大面积的支撑,使千斤顶能输出极大的压力,此装置作为墩柱两侧托架的预压装置,相较于通过沙袋等重力物品直接施压,此装置减小了施压物品的整体重量和数量,取消施压物品的吊装作业,此预压装置一体结构,通过吊机直接吊装在墩柱上方,并通过墩顶预埋的牵引钢筋固定,直接通过千斤顶施压,即可模拟出悬浇后墩柱上桥梁对托架的压力,此装置安装拆卸方便,能尽快的实现托架预压工序,减少工期,提升效率。

    并行隧道开挖施工工艺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85008A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2410032859.4

    申请日:2024-0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并行隧道开挖施工工艺,所述并行隧道之间间距为3‑5米,包括以下步骤,先进行隧道掌子面超前的前行隧道的台阶开挖以及初期支护施工,并在前行隧道施工至设定距离后,进行后行隧道暗挖施工;前行隧道台阶开挖设定距离后,进行后行隧道的台阶开挖,并在先行隧道边墙开挖及初期支护完成后,进行前行隧道和后行隧道中间的岩柱加固;先行隧道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后行隧道的边墙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后行隧道仰拱施工完成后,进行隧道防水层和衬砌施工。

    高速铁路隧道无砟轨道板上拱整治施工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8030119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31928.4

    申请日:2024-0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高速铁路隧道无砟轨道板上拱整治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水沟预处理;S2)钻孔泄压:按照设定孔径以及间距,沿线路方向设置若干个泄压孔;S3)注浆加固:沿道床板上拱范围内,打设若干注浆孔,且所述注浆孔的孔深使得钻透支承层伸入仰拱的填充层不少于40cm;S4)对轨道板及仰拱填充层进行植筋加固,具体是选用螺纹钢以及灌浆料进行充填注浆加固;植筋加固中,注浆应该按照从两端朝向中间的顺序依次进行注浆;S5)精调并进行接触网调整。本发明通过注浆泄压孔等设置,保证了隧道仰拱及道床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有效地解决了轨道板的上拱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