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自适应高精度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8477979B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49415.7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自适应高精度模具,涉及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底模、顶模、底板、压铸机台板、顶杆板和脱模环,压铸机台板外接有压铸机,压铸机台板的中部通过液压机构安装有脱模板,压铸机台板底面的两侧均安装有转接板,每个转接板上均悬挂连接有连接板,顶模安装在连接板上,底模安装在底板上,底板的四个边角均安装有定位柱,顶杆板通过连接柱与脱模环连接,连接柱与顶模滑动连接,边模安装在底板上,脱模环与边模相匹配,通过底模、顶模和边模形成用于工件成型的型腔,顶杆板的四周均安装有回位柱;本发明实现了顶模与底模的自适应高精度配合定位;本发明提高脱模的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

    一种柔性自适应高精度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1847797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949415.7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自适应高精度模具,涉及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包括底模、顶模、底板、压铸机台板、顶杆板和脱模环,压铸机台板外接有压铸机,压铸机台板的中部通过液压机构安装有脱模板,压铸机台板底面的两侧均安装有转接板,每个转接板上均悬挂连接有连接板,顶模安装在连接板上,底模安装在底板上,底板的四个边角均安装有定位柱,顶杆板通过连接柱与脱模环连接,连接柱与顶模滑动连接,边模安装在底板上,脱模环与边模相匹配,通过底模、顶模和边模形成用于工件成型的型腔,顶杆板的四周均安装有回位柱;本发明实现了顶模与底模的自适应高精度配合定位;本发明提高脱模的效果的同时降低了维护成本。

    车轮热处理后水雾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01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710194575.5

    申请日:2017-03-29

    Abstract: 车轮热处理后水雾冷却方法,包括高温冷却,低温冷却和风刀吹扫三个工序。所述高温冷却工序的冷却室长度为8m,水泵水压6‑7MPa,所述低温冷却工序的冷却室长度长7m,水泵压力5‑6Mpa。冷却室两侧各布置两条冷却管路,第一路高度在辊道上方100‑200mm,第二路高度在辊道上方380‑420mm;在每路冷却管上,均布30‑35个雾化冷却喷嘴,雾化喷嘴型号为5010。所述风刀吹扫工序的长度为4m。风刀吹扫风力由离心风机提供,离心风机功率1.8kW。所述冷却室上方配有冷凝管,处于通风口和冷却风机之间。冷却室设置冷却风机12个,功率180W,冷却风机工作产生冷风,将工作中产生的水雾冷凝为水滴,经过回收装置和过滤桶过滤后重新循环使用。

    车轮热处理后水雾冷却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01136A

    公开(公告)日:2017-06-06

    申请号:CN201710194575.5

    申请日:2017-03-2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21D9/34

    Abstract: 车轮热处理后水雾冷却方法,包括高温冷却,低温冷却和风刀吹扫三个工序。所述高温冷却工序的冷却室长度为8m,水泵水压6‑7MPa,所述低温冷却工序的冷却室长度长7m,水泵压力5‑6Mpa。冷却室两侧各布置两条冷却管路,第一路高度在辊道上方100‑200mm,第二路高度在辊道上方380‑420mm;在每路冷却管上,均布30‑35个雾化冷却喷嘴,雾化喷嘴型号为5010。所述风刀吹扫工序的长度为4m。风刀吹扫风力由离心风机提供,离心风机功率1.8kW。所述冷却室上方配有冷凝管,处于通风口和冷却风机之间。冷却室设置冷却风机12个,功率180W,冷却风机工作产生冷风,将工作中产生的水雾冷凝为水滴,经过回收装置和过滤桶过滤后重新循环使用。

    一种提升铝车轮轮辐性能的低压模具

    公开(公告)号:CN106001501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509327.0

    申请日:2016-07-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C9/065 B22C9/28 B22D18/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升铝车轮轮辐性能的低压模具,将底模(2)的冷却风孔(3)外移10mm,在底模(2)背腔距离冷却风孔(3)有5mm处设置隔热槽(5),隔热槽距离型腔表面8mm,隔热槽宽度设置为8mm。隔热槽(5)圆周布置范围需大于轮辐宽度,其数量需根据轮辐数量而定。每个隔热槽(5)内设置保温石棉(6),进一步加强其隔热和保温作用。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增加1个风孔,增加冷却面积增强冷却强度,但每根轮辐的风孔数量最多不超过4个。本发明为轮辐根部热节冷却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冷却形式,加强冷却的同时可以避免对轮辐中部补缩通道和温度场的不利影响,快速将轮辐根部热节的大量热量迅速带走,加速整个轮辐的顺序凝固速率。

    一种铸造铝合金车轮的热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75161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379112.7

    申请日:2015-07-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造铝合金车轮的热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铝合金车轮铸件加热到533-543℃;(2)将所述的铝合金车轮铸件在533-543℃的温度下保温235-245分钟;(3)将所述的铝合金车轮铸件放在40-60℃的水中淬火160秒;(4)将所述的铝合金车轮铸件加热到150-160℃;(5)将所述的铝合金车轮铸件在150-160℃下保温175-185分钟;以及(6)将所述的铝合金车轮铸件在空气中冷却到室温。本发明的方法和生产流水线装置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设计,使得铝合金车轮铸件经热处理后可以得到良好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其对机械性能的改进优于本领域目前所采用的其他方法。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