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90352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85495.6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IBS的多维度白酒鉴别分析方法,解决了现有白酒鉴别技术准确性波动较大、检验成本高、分析能力有限以及分析精确率低等技术问题,其构建了高频超声雾化模块、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模块、光谱数据预处理模块、定性分析网络优化模块和白酒多维度鉴别模块。本发明通过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光谱强度‑粒子数耦合模型研究将LIBS检测技术分析速率快、在线原位检测、无需样品预处理等优势与传统白酒鉴别技术相结合,突破了白酒检测技术分析精度低、预处理复杂、鉴别时间长、主观意识影响较大等问题,开创了白酒分析鉴别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4955980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612658.2
申请日:2022-06-01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PDMS‑硅纳米膜的柔性心音传感器,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该传感器由硅纳米膜和柔性基底PDMS组成,硅纳米膜包括压阻区、欧姆接触区和合金区,合金区的材质为铬和金的合金。制备时在SOI片的上方形成氧化层,经过浓硼扩散后形成欧姆接触区,刻蚀顶层硅后形成压阻区,溅射、腐蚀金属并退火后形成合金区,刻蚀并腐蚀埋氧层后形成屋檐结构,钻蚀埋氧层后形成悬空的硅纳米膜结构,最终将硅纳米膜转印到柔性基底PDMS上。该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由于柔性基底PDMS,增加了传感器的适应性和便捷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421011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1349385.4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锂锰比掺杂制备层状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将锂源、锰源和掺杂元素源按照摩尔比1~1.1:0.85~0.95:0.05~0.15进行球磨混料;将球磨混料后的产物与过程控制剂放入溶液中混合形成混合液,再将混合液放入均相反应器中,同时加入催化剂做均相催化反应;将均相催化反应后的产物洗涤、干燥,最终得到o‑LiMxMn1‑xO2;本发明降低了原材料的锂锰摩尔比,环境有好,操作简单,做正极材料o‑LiMnO2的元素掺杂能有效的提高产物的电化学性能,可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242101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申请号:CN202011349405.8
申请日:2020-11-26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H01M4/36 , H01M4/505 , H01M4/6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覆改性锂电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将锂电正极材料与包覆材料按照重量比1:0.01~1:10混合形成混合物;将混合物溶于溶液中形成混合液,将混合液放入均相反应器中做均相包覆反应形成产物;均相包覆反应温度为160‑240℃,反应时间为10‑30h,转速为1‑100转/分;将产物洗涤、干燥,得到目标产物;本发明反应过程不涉及化学反应,无污染物产生,操作简单,包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能有效提高产物的电化学性能,有助于促进电池材料技术领域的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618387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156711.6
申请日:2025-02-13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元件、系统或仪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比色测温结合多光谱成像的温度场测试方法,解决了现有测温方法存在温度场测温重建精度低、时空分辨率低的技术问题,其包括构建固体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场测量系统,利用LIBS技术,确定所述固体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场的光谱范围和测温范围,将多光谱滤光片与CMOS传感器耦合封装,利用所述黑体炉标定所述多光谱相机,利用多光谱相机获取温度场的光谱图像,利用比色测温法得到固体发动机燃烧室二维温度场,并进行综合评定。本发明可以获得固体推进剂燃烧室火焰的多光谱信息,实现固体发动机燃烧室二维温度场高时空分辨探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5586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410188828.8
申请日:2024-02-20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新型结构的超材料龙伯透镜及其制备方法,该新型结构的超材料龙伯透镜包括龙伯透镜以及贴片天线馈源。所述贴片天线馈源紧靠龙伯透镜天线表面,用于向龙伯透镜辐射电磁信号,所述龙伯透镜用于传输电磁信号,从而形成定向电磁波束。所述龙伯透镜包括多个球壳,各个球壳同心分布,相互嵌套。每个球壳包含多个单元结构,单元结构由立方体介质材料和空气球组成,通过调整介质材料与空气球的比例改变单个球壳的等效介电常数。所述龙伯透镜的制备方法是在3D打印球壳的过程中进行一种结构变化,为解决内部具有复杂结构的器件进行打印时支撑材料无法去除等问题,使得介电常数更接近理想梯度变化,性能更加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781151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834229.0
申请日:2023-12-2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 苏州卡迪默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常州念磁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赵凯明 , 封燮 , 郝晓剑 , 张斌珍 , 王睿奇 , 杨奇 , 董自家 , 袁雨平 , 许琳 , 黄燕飞 , 刘素霞 , 李科 , 封霜 , 封江 , 张珊珊 , 于新颖 , 李昀泽 , 陈铭远
IPC: H03F1/32 , H03F1/34 , G01R33/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接耦合直流SQUID读出电子器,包括梯度计天线和SQUID传感器,所述梯度计天线与SQUID传感器的输入线圈超导接触,并与其形成超导磁通变换器,所述SQUID传感器的输出端与转换放大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转换放大器的输出端与积分器的输入相连,所述SQUID传感器与偏置电压模块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积分器的输出端为模拟输出端,所述积分器的输出端与反馈增益模块的输入端相连,所述反馈增益模块的输出端与反馈线圈相连,所述反馈线圈与SQUID传感器互感连接。本发明使输出电压更为线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3640203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111092571.9
申请日:2021-09-17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参数复杂极端环境模拟装置,包括环境模拟装置底座,底座上设有外壳,外壳顶部通过上盖密封,上盖中央设有内部压力、气流速控制端口;外壳下部周向均布有一圈热防护表面模拟轮盘旋转控制器,每个轮盘旋转控制器驱动位于外壳内壁上的驱动轮旋转,则位于一圈的驱动轮上支撑有可替换的热防护表面模拟旋转轮盘,旋转轮盘的表面均布有若干可调节火焰喷枪出射孔,每个火焰喷枪出射孔连接有火焰喷枪;外壳底部位于热防护表面模拟旋转轮盘上方设有内部气体组分控制端口。本发明结构简单且易操作,实现在实验室环境等有限环境中构建一个满足不同场景需求、多参数可控的小型复杂极端环境,为复杂极端环境提供具有一定置信度的被测实验对象。
-
公开(公告)号:CN112537762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011530005.7
申请日:2020-12-22
Applicant: 中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池正极材料的细化分散方法,属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将电池正极材料按照球料重量比为5:1‑10:1干球磨细化;将细化产物加入到带有去离子水的开口容器中,加入催化剂进行搅拌;搅拌是同时采用增力机械搅拌和磁力搅拌进行,所述增力机械搅拌和磁力搅拌为同向搅拌且转速比为1:8‑1:12;之后进行超声处理、洗涤干燥;本发明对电池正极材料进一步细化分散,有效缩短匀浆分散工艺的时间,节约成本,提高电池的填充容量及循环性能,并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394204A
公开(公告)日:2017-11-24
申请号:CN201710587597.8
申请日:2017-07-18
Applicant: 中北大学
IPC: H01M4/58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052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4/5825 , H01M4/485 , H01M4/505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工艺领域;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低锂锰比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方法;解决该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锰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将LiOH·H2O和Mn2O3混合后倒入装有去离子水的烧杯中并进行磁力搅拌,再将搅拌后的混合液放入高压反应釜中,同时加入氨水;(2)设定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使步骤(1)中的组分进行反应;(3)将水热反应所得到的产物进行洗涤、干燥,最终得到o-LiMnO2;本发明o-LiMnO2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加入氨水降低Li+、Mn3+摩尔比,避免锂源的浪费,减小环境污染;本发明可广泛应用于电池材料技术领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