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40029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191930.5
申请日:2020-03-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贝塞尔光束产生装置及其产生方法,包括:变形镜,用以对入射光进行高阶球差的改变;二次球面透镜,用以对入射光进行二次球差的改变;波前传感器,用以对改变后的波前进行测量;计算机控制器组成,用以根据波前传感器测量到的波前数据控制变形镜进行面形改变,产生贝塞尔光束,本发明采用“透镜+变形镜”相组合的方式,利用透镜和变形镜分别产生二次球差和高阶球差,两者组合达到非球面镜的控制效果,本发明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中非球面镜加工难度大、面形误差大等问题,且具有控制精度高、计算速度快、性能参数可调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133699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187981.0
申请日:2020-03-1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C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激光束弹着点误差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需要检测的弹着点数量及光束焦斑尺寸,选择相匹配的金属刻线靶;使用靶面传感器在靶室中心定位金属刻线靶,并将金属刻线靶固定,使用靶面传感器的CCD分别测量上下入射激光在靶上的位置;打靶时,金属刻线靶上的纵横画线交点作为激光束的瞄准点,入射激光烧蚀金属刻线靶,并在金属刻线靶上形成弹着点痕迹,使用靶面传感器的CCD记录弹着点图像,该图像包含焦斑和瞄准点的位置特征;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实际的激光打靶弹着点效果图,根据图像可得到激光束弹着点误差。本发明的高功率激光束弹着点误差的检测方法具有图像质量高,弹着点误差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8593120B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810355210.0
申请日:2018-04-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J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非线性界面切伦科夫倍频的波前探测方法,属于基于非线性光学的波前探测技术领域,根据非线性界面材料,调整待测的基频光入射角度,保证基频光入射至非线性界面产生非线性切伦科夫倍频光,接收并重构倍频光的波前分布,反推基频光的波前分布,本发明基于非线性界面切伦科夫倍频可以在一段宽频谱内自动满足位相匹配关系,实现宽带的频率转换,同时,倍频光与基频光自动分离,无需滤波处理,简化光路,便于测量,此外,倍频光与基频光的波前分布关系对应简单,便于直接进行基频光的波前重构。
-
公开(公告)号:CN108107020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810123850.9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21/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材料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的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该发明是一种改进的泵浦‑探测技术,通过在泵浦束引入缺陷调制使得探针束获得增强的非线性相移,该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可以降低泵浦、探针光束均匀性以及CCD相机本底噪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提高探测到的信号光的信噪比,从而提高测试精度。采用一维缺陷调制的方法还可以避免泵浦束和探测束的夹角导致的非线性相移强区在样品中的走离,使得该装置可以较为准确地测量数厘米长样品的非线性折射率系数。由于泵浦光和探测光相对独立,该装置可用于测试不同泵浦激光波长、偏振等参数条件下的非线性折射率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5988216A
公开(公告)日:2016-10-05
申请号:CN201610513151.6
申请日:2016-07-01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2B2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程放大激光系统小孔孔像的获取装置及获取方法,属于激光设备技术领域,所述获取装置包括放大系统和监测设备,沿着激光传输方向,所述放大系统依次包括空间滤波小孔阵列一和空间滤波小孔阵列二,所述空间滤波小孔阵列一处设置有光束反射器,所述光束反射器包括入射面、第一反射面和第二反射面,所述入射面与激光光路设置为近垂直结构,所述激光经第一反射面反射至第二反射面形成纵向位移,所述纵向位移等于空间滤波小孔阵列一中初程小孔至末程小孔的纵向距离,本发明可以避免多程放大激光系统中多级空间滤波小孔阵列对孔像带来的影响,孔像边沿清晰度高,孔像轮廓规整,获得形心位置的精度高。
-
公开(公告)号:CN105510354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0897161.X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N21/95 , G01N21/9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1/95 , G01N21/958 , G01N2021/8874 , G01N2021/9511 , G01N2021/95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检测多程放大激光系统光学元件损伤的方法,属于激光检测技术领域,以注入多程放大激光系统的前级重频激光进行明场照明,切换空间滤波器的状态,在激光系统输出端采集近场图像,对空间滤波器不同状态下的近场图像进行观察,判断光学元件是否存在损伤,根据近场图像变化情况、不同放大程损伤点的偏移量和损伤点图样,确定损伤点位置和大小,本发明具有设备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减少在线检测的时间、灵活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高功率多程放大激光系统光学元件损伤的在线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931135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366816.0
申请日:2015-06-2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能量计探头,包括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收体包括第一吸收片、第二吸收片和第三吸收片,按照激光传输的方向,第一吸收片、第二吸收片和第三吸收片依次排列,所述第一吸收片、第二吸收片和第三吸收片通过热键和连接为一体,所述热键和的面为所述第一吸收片、第二吸收片或第三吸收片的最大表面,所述第一吸收片的吸收系数<第二吸收片的吸收系数<第三吸收片的吸收系数,本发明的激光能量计吸收体对激光能量进行梯度吸收,减少测量过程中热平衡时间以及能量损耗,明显提高激光能量计的测量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222250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110519652.6
申请日:2021-05-13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大功率激光装置输出波形预测方法,属于大功率激光装置技术领域,在各条光路上设立监测点,提取波形数据及其对应的能量数据,选择指定光路,剔除异常数据,预处理波形数据,形成输入输出数据集,搭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利用训练数据集对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迭代优化,直至达到终止条件,将下一发次的预设数据集输入到训练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得到预测输出波形,本发明对各光路的实际输出波形进行精准预测,为装置的参数配置、计划调整、资源配备提供决策支持,从而通过调整输入波形与整形模块参数的手段,满足物理实验对各光路间输出波形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1272351B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010195517.6
申请日:2020-03-19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IPC: G01M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真空系统漏点快速非接触检测方法,其包括:在真空系统待检测区域施加低沸点液体;对真空系统待检测区域所处环境中各处温度进行探测;根据所探测到低温位点集聚区域定位真空系统漏点;其中,根据所探测到低温位点集聚区域定位真空系统漏点包括:查找低温区域中温度最低点,通过图像对低温区域进行放大分析,直到判断出低温区域中温度最低点;对应温度最低位点定位漏点,确定最低点后,判断该位点在真空系统待检测区域的位置,来确定待测系统中漏点位置。该方法操作简单,定位速度快,检测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检测成本低,适合快速对大型真空系统进行漏点定位,适合推广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4810720B
公开(公告)日:2018-01-12
申请号:CN201510251248.X
申请日:2015-05-18
Applicant: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及其激光放大方法,包括至少1个反射镜和至少3组激光放大系统,所述激光放大系统共同排列为多边形,所述激光放大系统包括放大器、空间滤波器、电光开关、控制电路、偏振透反镜和变形镜,所述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光开关连接,按照激光的传播路径依次排列为:放大器、空间滤波器、电光开关、偏振透反镜、变形镜和下一组激光放大系统的放大器,所述反射镜与所述变形镜位于所述偏振透反镜的不同侧;种子激光通过反射镜导入放大光路后,在环形的光路中多程放大,需要输出时,向电光开关施加电压,激光通过反射镜射出,本发明有效提高增益介质中储能的提取率,提高驱动器整体的能量利用率,明显降低资源消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