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582013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842705.1
申请日:2024-06-27
Applicant: 中建二局深圳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扶壁柱结构及其施工工艺,涉及扶壁柱施工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地下室的钢筋笼,所述钢筋笼顶端延伸出地下室外墙顶部,所述钢筋笼经混凝土浇筑后形成扶壁柱;所述钢筋笼内部焊接有预埋板;所述预埋板由预埋钢板和多个预埋钢筋组成,所述预埋钢筋插入钢筋笼内部并与钢筋笼焊接在一起,所述预埋钢板表面与扶壁柱柱面平行,所述预埋钢板从扶壁柱暴露出来的侧面用于与地下室外墙水平钢筋固定在一起。本发明通过预埋板的设置,能够在后续建造地下室外墙时将其与扶壁柱进行连接固定,同时不会破坏扶壁柱本身的结构,以保证扶壁柱结构的完整和自身的强度,还有利于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11612762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521762.7
申请日:2022-11-3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7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基础计算模型的塔吊荷载预测方法,涉及塔吊荷载预测技术,设计工况组合;计算支腿拔力时和计算支腿压力时,竖向力V和底部弯矩M、剪力S;由于塔吊可能360度旋转工作,底部弯矩M和剪力H的方向也会变化,在计算中,按30°一个方向进行计算,对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分别计算12个方向、总计24个组合方式领域。该基于基础计算模型的塔吊荷载预测方法。该基于基础计算模型的塔吊荷载预测方法,实现受塔吊反力改变导致结构位形实时变化的影响,及时预测塔吊反力的变化趋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06567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220275.X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胎架装置及其胎架拼装单元,具体应用于大型钢构件拼装环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胎架装置,其包括主立柱、支撑立柱、横梁和斜撑支柱;其中,所述主立柱和支撑立柱间隔设置,所述横梁水平搭接在主立柱和支撑立柱之间;若干个所述斜撑支柱搭接在主立柱的外侧面,且沿所述主立柱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主立柱、支撑立柱以及斜撑支柱的底部均支撑在底座平板上。本发明还提供了胎架拼装单元,其包括两个所述胎架装置作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支撑立柱相对放置,钢桁架的横向两端分别支撑在胎架拼装单元中的两个横梁上。该胎架装置具有组件少,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支撑稳定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73552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567775.6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深基坑内支撑性能的大吨位汽车吊布置方法,其布置方法包括工程背景分析、汽车吊荷载分析、汽车吊布置分析、车辆集中荷载布置变参数分析四个工序。在布置大型施工车辆时,可充分利用内支撑的结构性能,使施工车辆的一根支腿位于支撑立柱上,另一根支腿位于支撑梁上,该方法可避开封板(板下无梁位置)受力的薄弱环节,基于该方法,可将220t汽车吊布置于20kPa承载力封板上;由于充分利用了结构性能,因此可有效节约内支撑的建造成本,并便于大型施工车辆的进场作业。同时,本文所提出的车辆布置分析方法,对类似工程施工极具参考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57567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503159.1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建筑的信息、来流风的信息;根据目标建筑的信息,通过分析获得目标建筑的楼体的风振响应分析数据;通过模拟计算获得目标建筑的体型系数;将楼体的风振响应分析数据、目标建筑的体型系数以及来流风的信息通过使用结构振动超标概率计算方式,输出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分布概率数据;在基于目标建筑的信息、来流风的信息的BIM模型中表征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分布概率数据,并输出相应的预警信息。本发明通过使用BIM来使得实时的目标建筑响应信息和来流风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通过对风振数据的计算,在BIM中可视化动态呈现相应的风振响应信息,以及根据风振响应信息输出预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4357567B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111503159.1
申请日:2021-12-0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1/0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基于BIM的风振监测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建筑的信息、来流风的信息;根据目标建筑的信息,通过分析获得目标建筑的楼体的风振响应分析数据;通过模拟计算获得目标建筑的体型系数;将楼体的风振响应分析数据、目标建筑的体型系数以及来流风的信息通过使用结构振动超标概率计算方式,输出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分布概率数据;在基于目标建筑的信息、来流风的信息的BIM模型中表征结构最大加速度响应分布概率数据,并输出相应的预警信息。本发明通过使用BIM来使得实时的目标建筑响应信息和来流风的信息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通过对风振数据的计算,在BIM中可视化动态呈现相应的风振响应信息,以及根据风振响应信息输出预警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6588823A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310562913.1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狭窄核心筒内爬式塔吊高周转加固方法,具体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加固步骤如下所示:S1、塔吊爬升规划:按照高层建筑的待建高度及内爬式塔吊高度确认设计塔吊爬升次数;S2、塔吊加固采用剪力墙与周边框架梁协同受力的工作方式;S2.1、B1层塔吊加固:将塔吊工具梁的一端与建筑的剪力墙相连,另一端置于周边框架梁上;S2.2、B2至Bn层塔吊加固。本发明通过提出了核心筒剪力墙与周边结构梁协同受力的塔吊布置方式,基于该布置方式,发现既有结构无法承受塔吊荷载,需要予以加固,因此,综合考虑施工工效和经济效益,提出了“仅需在剪力墙一侧加固而框架梁一侧结构免加固、构件高周转”的加固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222632794U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21247872.3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中建二局深圳南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Inventor: 宋浩宇 , 黄周敏 , 王鹏 , 关世超 , 魏国 , 林宇静 , 徐红润 , 黄宏林 , 刘嘉 , 邓海涛 , 邓佳能 , 向宏昱 , 宋一杰 , 王昊 , 杨鹏 , 胡逢雨 , 张阳光 , 曾宪军 , 杨伟伟 , 刘景民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槽钢托梁上顶托间距调节装置,具体涉及双槽钢托梁间距调节技术领域,包括设在双槽钢托梁内的套筒,所述套筒两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螺母,两个第一螺母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杆,两个第一丝杆远离套筒一端均转动设有安装顶托的连接套管,两个连接套管顶部均固定设有第二螺母,两个顶托分别设在两个第二螺母和两个连接套管内,两个顶托分别与两个第二螺母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螺母与顶托螺纹连接,便于调节顶托伸出长度,然后旋转第一丝杆即可调节两个顶托之间的间距,构造简单,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再利用第二丝杆和第三螺母配合,将顶板与双槽钢托梁牢牢固定在一起,同时适用不同内间距的双槽钢托梁。
-
公开(公告)号:CN221989990U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20371545.2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胎架装置及其胎架拼装单元,具体应用于大型钢构件拼装环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胎架装置,其包括主立柱、支撑立柱、横梁和斜撑支柱;其中,所述主立柱和支撑立柱间隔设置,所述横梁水平搭接在主立柱和支撑立柱之间;若干个所述斜撑支柱搭接在主立柱的外侧面,且沿所述主立柱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主立柱、支撑立柱以及斜撑支柱的底部均支撑在底座平板上。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胎架拼装单元,其包括两个所述胎架装置作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支撑立柱相对放置,钢桁架的横向两端分别支撑在胎架拼装单元中的两个横梁上。该胎架装置具有组件少,结构简单,安装快捷,支撑稳定性高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219730367U
公开(公告)日:2023-09-22
申请号:CN202321206494.X
申请日:2023-05-1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超高层狭窄核心筒无法布置内爬式塔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狭窄核心筒的内爬式塔吊支撑结构,设置有用于承载塔吊载荷的工具梁,工具梁的两端分别与狭窄核心筒的剪力墙、建筑结构的框架梁连接,工具梁与剪力墙形成有第一节点、第二节点,工具梁与框架梁形成有第三节点、第四节点;框架梁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圆柱,还设置有支撑框架梁的八字形支撑结构。通过设置工具梁,其两端分别与狭窄核心筒的剪力墙、建筑结构的框架梁连接,塔机布置在工具梁上,又通过设置八字形支撑结构支撑框架梁,增加结构稳定性,实现塔吊在超高层狭窄核心筒类建筑内的布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