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324506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49981.5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模态盾构隧道下穿水库引起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方法,适用于隧道上覆岩为多种岩层组合结构地层,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通过钻孔提取岩样,收集岩层的各项指标信息,再根据有限元模拟得到隧道开挖时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值,得到隧道开挖扰动边界角以及充分开挖扰动角,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各岩层中间层的最大下沉量以及各岩层中间层的层向拉伸量,最后对各岩层中间层的层向拉伸率与岩层层位高度进行拟合,得到二者关系曲线,找到曲线平滑转折点即为导水裂隙带的最大发育高度。该方法结合实际勘察资料、有限元模拟以及理论计算,通过创造性的结合进行预测,既适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预测,同时又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67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211083444.7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土压平衡盾构机带压更换螺旋机时的压力平衡确定方法;包括:土仓密闭性施工阶段;螺旋机更换阶段;回复掘进阶段。本发明涉及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带压更换螺旋机时的压力平衡确定方法,将带压更换螺旋机的整个过程分为土仓密闭性施工阶段、螺旋机更换阶段以及回复掘进阶段三个阶段,通过综合考虑该三个阶段内的压力平衡,能够更加准确地保证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带压更换螺旋机的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从而避免出现诸如地表下沉、坍塌、隆起以及开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1086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1109169.1
申请日:2022-09-13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压更换螺机风险分析方法;包括:根据带压更换螺机前期准备过程中土仓密闭性施工措施,确定塌方风险的影响因素,建立塌方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根据塌方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中各评估指标对应的风险影响度,确定各评价指标得分以及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对各评价指标进行加权求和,并根据带压更换螺机塌方风险评价结论分类标准对带压更换螺机塌方风险进行分类和评价,得到带压更换螺机塌方风险的分类和评价结果。本发明采用指标体系法,重点考虑了带压更换螺机前期准备过程中土仓密闭性施工措施,通过增加、改进风险评估指标,建立适用于带压更换螺机塌方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
公开(公告)号:CN105937218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268013.6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围护结构的设计宽度制作钢筋圆笼;b、按围护结构的设计位置开挖狭长深槽;c、在狭长深槽内沿竖向吊放钢筋圆笼,钢筋圆笼沿狭长深槽的纵向等间距排布;d、在狭长深槽内浇注混凝土;e、在下一段的狭长深槽重复步骤b‑d;f、养护后,得到地下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采用多个钢筋圆笼,在吊放时,受到槽壁的阻碍小,容易控制其布设位置,解决了方笼在下笼过程中易出现的倾斜、卡笼等常见问题。钢筋用量小、钢筋笼质量轻、节约成本;吊装快速、方便、安全;适应狭小场地施工条件,避免了大型设备吊装。
-
公开(公告)号:CN114638134A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210218038.0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磨粒接触力学的盾构机盘形滚刀磨损预测方法,依据盾构机盘形滚刀是由一系列具有特定力学性质的金属磨粒堆积和胶结而成的结构特征,提出盾构机滚刀的结构物理模型,并考虑滚刀在岩体中掘进破岩的过程及其与岩体的相互作用,构建“滚刀—岩体协同分析磨损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进行滚刀磨损和裂纹扩展预测,以实现盾构机盘形滚刀磨损状态、内部裂纹扩展、刀刃崩裂的预测,以实现对盘形滚刀制造材料优选、滚刀选型、滚刀更换指导等环节,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及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4492047A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10103772.2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建设基础设施有限公司 , 中建南方投资有限公司
IPC: G06F30/20 , E21D9/11 , G06F111/04 , G06F111/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围岩稳定性的双模盾构安全转换位置力学分析评价方法,首先根据相关地质勘探报告文件,确定双模盾构施工换模位置地质模型图;然后定义并获得力学分析评价参数,所述力学分析评价参数包括:TBM转EPB时盾构机刀盘前方全断面硬岩的最小长度;EPB转TBM时盾构机进入全断面硬岩的最小长度;模式转换期间,拱顶保持稳定状态的上覆硬岩最小厚度;模式转换期间,地层底部存在空洞时,隧道底板保持稳定状态的底部硬岩最小厚度;最后基于上述参数,比较此处转换位置所对应的实际的入岩长度、留岩长度、上覆硬岩厚度、底部硬岩厚度,对转换位置处的围岩进行稳定性分析,进而实现双模盾构转换位置安全性的力学分析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04948196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56109.6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隧道后车站的连续施工盾构进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车站施工处,控制车站围护结构与中立柱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形成用于使盾构机可以通过车站的盾构掘进空间;b、对车站端头进行加固处理,对盾构机盾构掘削线路上的围护结构进行加固,并在围护结构上预留用于防止漏水的注浆管道;c、使隧道盾构掘进线路与盾构掘进空间连接并贯通,形成从隧道到车站的连续盾构掘进线路;d、在连续盾构掘进线路上进行盾构掘进。该方法是针对车站未能按时提供条件下盾构机须通过车站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掘进过站的方法,实现了盾构机安全、顺利地过站,并解决了车站与隧道接口防水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726596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26078.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中建五局华南建设有限公司 , 湖南科技大学
Inventor: 尹翔 , 高健 , 衣利伟 , 徐长胜 , 丁红军 , 李本孔 , 蒋军 , 张维 , 邝利军 , 陶勇 , 张宗堂 , 曹鑫 , 单维浩 , 王鑫辉 , 郭勇泉 , 杜万琛 , 胡泽祺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建筑垃圾再生水泥的道路施工工艺。其技术方案包括:S1、建筑垃圾收集和分类;S2、冷再生混合料制备;S3、碳化减害处理;S4、再生水泥制备;S5、道路基层施工;S6、混凝土表面改性。本发明可以对建筑垃圾有效的再利用,并通过制备再生水泥应用于道路施工中,从而实现对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且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对天然骨料的需求,还可以降低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高道路质量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478867A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11083444.7
申请日:2022-09-06
Applicant: 青岛理工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盾构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土压平衡盾构机带压更换螺旋机时的压力平衡确定方法;包括:土仓密闭性施工阶段;螺旋机更换阶段;回复掘进阶段。本发明涉及的土压平衡盾构机带压更换螺旋机时的压力平衡确定方法,将带压更换螺旋机的整个过程分为土仓密闭性施工阶段、螺旋机更换阶段以及回复掘进阶段三个阶段,通过综合考虑该三个阶段内的压力平衡,能够更加准确地保证土压平衡盾构机在带压更换螺旋机的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从而避免出现诸如地表下沉、坍塌、隆起以及开裂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43132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870024.7
申请日:2015-12-02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埋暗挖十字横撑隧道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施工准备;按照施工设计要求对隧道超前支护及隧道轮廓线进行测量放线;采用物探超前地质预报与钻探超前地质预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超前地质预报;进行超前管棚注浆及超前帷幕注浆,并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注浆效果符合施工要求即则入下一工序,不符合施工要求则再次进行超前管棚及超前帷幕注浆;沿从上至下和从左至右的顺序逐个对施工区域进行开挖支护施工;完成一次隧道横端面的施工后,进行初支和临支封闭并进行监控量测;满足设计要求则重复上述步骤进行下一循环施工,不满足设计要求则进行加强支护,并调整开挖参数再进行开挖支护施工直至满足设计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