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281321A
公开(公告)日:2019-01-29
申请号:CN201811433109.9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侧墙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侧墙喷射混凝土带模快速施工的模板装置及施工方法,该装置包括定位立柱、钢制模板以及可调地脚螺栓;定位立柱的截面整体呈L型;定位立柱是两根且相对设置;可调地脚螺栓设置在定位立柱的一个侧壁上;钢制模板置于两根定位立柱之间并承插在两根定位立柱上;可调地脚螺栓所在轴线与钢制模板所在平面线面垂直。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效率高、施工工序简单以及施工成本高的用于侧墙喷射混凝土带模快速施工的模板装置及施工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4948196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256109.6
申请日:2015-05-19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先隧道后车站的连续施工盾构进站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车站施工处,控制车站围护结构与中立柱之间的设置距离,从而形成用于使盾构机可以通过车站的盾构掘进空间;b、对车站端头进行加固处理,对盾构机盾构掘削线路上的围护结构进行加固,并在围护结构上预留用于防止漏水的注浆管道;c、使隧道盾构掘进线路与盾构掘进空间连接并贯通,形成从隧道到车站的连续盾构掘进线路;d、在连续盾构掘进线路上进行盾构掘进。该方法是针对车站未能按时提供条件下盾构机须通过车站的要求,设计了一种掘进过站的方法,实现了盾构机安全、顺利地过站,并解决了车站与隧道接口防水问题,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3762635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111067041.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EPB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全周期自适应模糊推理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影响因素和沉降特征进行分析,将EPB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全周期分为先行沉降、推进沉降、盾尾空隙沉降和工后沉降等阶段;通过对历史施工中盾构机施工参数、土质参数、各阶段地表沉降量进行收集,形成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得到训练数据集;在各阶段分别建立单个预估子项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依据底层阶段的输出结果继续输出相邻高一层次的项目,形成多层次的ANFIS系统,通过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全周期预测模型;进而将实际施工参数、土质参数、施工阶段等输入预测模型中,得到隧道施工全周期沉降曲线,实现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762635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67041.9
申请日:2021-09-13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青岛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EPB隧道施工地表沉降全周期自适应模糊推理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影响因素和沉降特征进行分析,将EPB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全周期分为先行沉降、推进沉降、盾尾空隙沉降和工后沉降等阶段;通过对历史施工中盾构机施工参数、土质参数、各阶段地表沉降量进行收集,形成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得到训练数据集;在各阶段分别建立单个预估子项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依据底层阶段的输出结果继续输出相邻高一层次的项目,形成多层次的ANFIS系统,通过训练数据集进行训练,得到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全周期预测模型;进而将实际施工参数、土质参数、施工阶段等输入预测模型中,得到隧道施工全周期沉降曲线,实现对盾构掘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预测。
-
公开(公告)号:CN105937218A
公开(公告)日:2016-09-14
申请号:CN201610268013.6
申请日:2016-04-27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按照围护结构的设计宽度制作钢筋圆笼;b、按围护结构的设计位置开挖狭长深槽;c、在狭长深槽内沿竖向吊放钢筋圆笼,钢筋圆笼沿狭长深槽的纵向等间距排布;d、在狭长深槽内浇注混凝土;e、在下一段的狭长深槽重复步骤b‑d;f、养护后,得到地下连续的钢筋混凝土墙。采用多个钢筋圆笼,在吊放时,受到槽壁的阻碍小,容易控制其布设位置,解决了方笼在下笼过程中易出现的倾斜、卡笼等常见问题。钢筋用量小、钢筋笼质量轻、节约成本;吊装快速、方便、安全;适应狭小场地施工条件,避免了大型设备吊装。
-
公开(公告)号:CN108627401B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1810203276.8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环法的混凝土早龄期温度应力试验设备及方法,所述温度应力试验系统包括混凝土温度历程测试装置、约束圆环试验装置、环境养护试验箱及计算机测控装置,采用混凝土温度历程测试装置模拟实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历程,并通过计算机测控装置控制环境养护箱的温度历程与之一致;约束圆环试验装置可实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全过程温度应力的实时测试。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圆环法的早龄期温度应力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即可开始测试混凝土膨胀、收缩应力,可获得混凝土膨胀、收缩应力全曲线,实现对混凝土早龄期温度应力抗裂性能的综合评价分析,这有利于研究温度及配合比对混凝土早龄期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8627401A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810203276.8
申请日:2018-03-13
Applicant: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中建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圆环法的混凝土早龄期温度应力试验设备及方法,所述温度应力试验系统包括混凝土温度历程测试装置、约束圆环试验装置、环境养护试验箱及计算机测控装置,采用混凝土温度历程测试装置模拟实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历程,并通过计算机测控装置控制环境养护箱的温度历程与之一致;约束圆环试验装置可实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全过程温度应力的实时测试。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圆环法的早龄期温度应力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在混凝土浇筑成型后即可开始测试混凝土膨胀、收缩应力,可获得混凝土膨胀、收缩应力全曲线,实现对混凝土早龄期温度应力抗裂性能的综合评价分析,这有利于研究温度及配合比对混凝土早龄期性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218062322U
公开(公告)日:2022-12-16
申请号:CN202222244421.1
申请日:2022-08-25
Applicant: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北京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华油飞达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盾构渣土稀相全封闭管道泵送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破碎机、混合搅拌机以及压滤机,破碎机的出料端和混合搅拌机的进料端连接,混合搅拌机的出料端通过输送管道和压滤机的进料端连接,压滤机的出料端连接有储运箱和蓄水池,蓄水池通过回水管道分别和破碎机的进料端以及混合搅拌机的进料端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输送管道对盾构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进行输送,管道式的输送方式使得渣土在整个输送的过程中处在密封的环境中,避免对施工环境造成污染,不会对施工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且输送管道能够进行转弯设计,提高输送的便利性。
-
公开(公告)号:CN209704592U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21789406.7
申请日:2019-10-23
Applicant: 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基面结构及采用该结构的地铁车站。所述防水基面结构包括:多个结构桩;填注层;钢筋片网;连接筋,所述连接筋的一端插入所述结构桩,并与所述结构桩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筋的另一端插入所述填注层内,并与所述钢筋片网固定连接;防水组件,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透水板、安装板、底板及排水管,所述透水板覆盖所述填注层,且所述透水板上设有透水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透水板平行间隔设置,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透水板的底端与所述安装板的底端,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贯穿所述底板;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依次贯穿连接所述安装板、所述透水板、所述填注层以及所述结构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水基面结构防水性能较优,具有很高的生产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209144820U
公开(公告)日:2019-07-23
申请号:CN201821974238.4
申请日:2018-11-28
Applicant: 中建隧道建设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IPC: E02D1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侧墙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侧墙喷射混凝土带模快速施工的模板装置,该装置包括定位立柱、钢制模板以及可调地脚螺栓;定位立柱的截面整体呈L型;定位立柱是两根且相对设置;可调地脚螺栓设置在定位立柱的一个侧壁上;钢制模板置于两根定位立柱之间并承插在两根定位立柱上;可调地脚螺栓所在轴线与钢制模板所在平面线面垂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施工效率高、施工工序简单以及施工成本高的用于侧墙喷射混凝土带模快速施工的模板装置。(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