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198582B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311254029.8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有机废液回收方法及其所用的回收装置,该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放射性有机废液首先经预处理,去除其中的不溶性水相和悬浮物、洗脱过量的硝酸盐及硝酸;2)脱除辐解轻质产物、放射性核素和辐解重质产物,得到汽化的有机蒸汽;3)对汽化的有机蒸汽进行真空精馏处理,分离得到磷酸三丁酯、煤油。本发明中的回收方法不仅可以对有机溶剂进行回收,极大减少了放射性有机废液的最终处置量,降低了处置难度并节省了处置及运行成本。本发明大幅降低了精馏系统温度,在非沸点温度下实现放射性有机废液中磷酸三丁酯和煤油的回收复用,避免了高温下磷酸三丁酯与硝酸、硝酸盐等的热分解反应,提高系统运行安全并节约了能源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3053552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110268399.1
申请日:2021-03-12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非工艺放射性废水预处理的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1)将非工艺放射性废水由供料槽输送至高效液体过滤器,直到充满液体;2)非工艺放射性废水通过高效液体过滤器内的滤芯,将滤液输送返回供料槽,如此循环,在滤芯表面形成预涂敷层,构成深层过滤,预涂敷层用于拦截过滤更细小的颗粒;3)将供料槽内的非工艺放射性废水再次输送到高效液体过滤器,固体颗粒被拦截在滤芯上,过滤处理后的放射性滤液输送到滤液收集槽收集;4)滤芯上的固体颗粒积累形成预设厚度的滤饼,高效液体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达到预设值,过滤完毕,停止过滤。该发明二次废物体积小,最终产生的废滤芯几乎不沾污放射性成分,便于后续处理处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849674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1334374.8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中核四川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放射性废液玻璃固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固化陶瓷电熔炉尾气管净化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熔炉供应去离子水;提升熔炉顶部加热回路电流;步骤三:维持气腔温度为固定值;步骤四:高温烘烤尾气管;步骤五、熔炉尾气管清洗准备;步骤六、降低尾气端缝流量;步骤七:熔炉尾气管竖直段清洗;步骤八:熔炉尾气管水平段清洗;步骤九:连续清洗;步骤十:清洗后恢复。本发明能够有效解决熔炉尾气管堵塞严重后清洗效果不佳的问题,有利于更好的清洗掉粘结物质,保证熔炉尾气管继续连续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78168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311558480.9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陶瓷电熔炉的修复装置、方法以及包括该修复装置的放射性废液处理系统,陶瓷电熔炉的底部设有出料机构,所述修复装置设于所述出料机构内,其包括底板、续管和热补偿机构,所述底板设于出料机构的底部出料口处,底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底部出料口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续管的一端用于与所述陶瓷电熔炉内的出料管残管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底部出料口对准,所述热补偿机构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底板和续管的底部,高温液体通过出料管残管进入续管并从续管流出,直至流出所述底部出料口。所述修复装置能够有有效地对陶瓷电熔炉断裂的出料管残管进行修复,保证陶瓷电熔炉的正常运作。
-
公开(公告)号:CN116213893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201693.X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雷蒙赛博核装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焊接机器人,用于高温高放环境下熔炉出料管残管与续管的焊接,包括底座、位移装置、送丝装置和焊枪,位移装置位于底座上,送丝装置和焊枪在位移装置上;位移装置包括旋转组件、第一位移组件和第二位移组件,第一位移组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滑动部,第二位移组件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滑动部,第一固定部连接于旋转组件,第二固定部连接于第一滑动部,焊枪设置于第二滑动部上;旋转组件驱动焊枪绕出料管周向运动,第一滑动部相对于第一固定部运动以驱动焊枪沿出料管的轴向运动,第二滑动部相对于第二固定部运动以驱动焊枪沿出料管的径向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14956295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455689.1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放射性废TBP煤油悬浮液,其配方包括以下重量比例的组分:放射性废TBP煤油74%~91.9%,中和剂8%~20%,表面活性剂0.1%~1%,水0~5%。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放射性废TBP煤油悬浮液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悬浮液稳定性好,便于输送,有利于提高对TBP的处理能力,降低热负荷,节约能耗。(56)对比文件Zhang Hu等.Application of N,N-ethyl(hydroxyethyl)hydroxylamine in theseparation of Pu from U in PUREXprocess.He Huaxue Yu Fangshe Huaxue.2006,第28卷(第1期),24-30.徐国立,严则义.衍生法同时测定有机废液中TBP/DBP/MBP含量《.衍生法同时测定有机废液中TBP/DBP/MBP含量》.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2017,第五卷第17页.赵秋雯等.TBP-煤油体系中痕量DBP和MBP的气相色谱分析《.TBP-煤油体系中痕量DBP和MBP的气相色谱分析》.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89,第11卷第28页.
-
公开(公告)号:CN117030592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256218.9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贮槽腐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检测管、指示液槽和检测组件,第一检测管的一端封口,封口端与贮槽的耐腐蚀性一致,且穿入贮槽内,并位于料液液面之下,第一检测管的另一端开口,开口端穿入指示液槽内,并位于指示液液面之下,第一检测管的内部充满设定气体,设定气体包括溶于料液但不溶于指示液的气体,用于在封口端破裂后使第一检测管内产生负压从而使指示液液面变化,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指示液液面位置,并在指示液液面变化时发出警报,以用于提示贮槽达到设计腐蚀余量上限。本发明的贮槽腐蚀检测装置能够实时反馈贮槽是否达到使用极限,并能规避料液对检测组件的影响,从而提高贮存安全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放射性料液贮存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7373717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354071.7
申请日:2023-10-18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系统的通风设备,其通风装置包括正常排风机构和异常排风机构,正常排风机构用于在贮存单元不具有放射性时对贮存单元进行通风,异常排风机构用于在贮存单元具有放射性时对贮存单元进行通风,同时过滤通风气流中的放射性气溶胶,控制单元与通风装置电连接,用于根据贮存单元的放射性气溶胶水平控制正常排风机构和异常排风机构之间的切换,以及,根据贮存单元的温度控制通风装置的风量。本发明的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系统的通风设备能够针对废物桶贮存时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检测,从而自动化调整通风情况,提高贮存安全性。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系统及贮存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69317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420925.0
申请日:2023-04-19
Applicant: 北京雷蒙赛博核装备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熔炉的冻融阀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玻璃熔炉的冻融阀,包括:冻融阀出料管、加热器,所述冻融阀出料管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区、第二区;且所述冻融阀出料管一端与玻璃熔炉的底部连接,另一端为出料口;所述加热器设于冻融阀出料管管壁外,适于向所述冻融阀出料管导热;所述加热器包括第一加热器、第二加热器;所述第一加热器设于冻融阀出料管的第一区;所述第二加热器设于冻融阀出料管的第二区。本发明的玻璃熔炉的冻融阀,在冻融阀出料管的不同区段分别设置加热器,实现分区加热,减少不必要的热量消耗,冻融阀出料管的局部最高温度较低,避免了局部过热而造成的损坏,延长了冻融阀出料管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443783A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310233816.8
申请日:2023-03-0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北京轩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离辐照环境的多自由度转运装置和方法,包括平移组件、升降组件、调节组件和置物平台;其中,升降组件位于平移组件上方,调节组件位于升降组件上方,置物平台位于调节组件上方;平移组件驱动多自由度转运装置沿水平方向运动;升降组件驱动调节组件沿竖直方向运动,调节组件驱动置物平台在多自由度方向的运动。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电离辐照环境的多自由度转运装置,能够将作业设备运输至作业位置,并且通过升降、倾斜或者旋转等方式来使得作业设备处于合适的工作高度以及工作位姿,从而保障作业设备完成所需要的作业工作并能够顺利退出作业地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