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867286A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11128080.5
申请日:2021-09-26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景欣 , 秦成立 , 王德军 , 云效国 , 秦志伟 , 刘向阳 , 陶明杰 , 崔海波 , 齐冲 , 何坤 , 王龙 , 张哲 , 杨东勃 , 周子孝 , 朱建军 , 邓涛 , 张壹芬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产线的三维可视化智能管控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服务模块、应用服务模块、图形服务模块、3D管理模块、操作模块。操作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物料数据、工艺数据和操作数据。应用服务模块,用于进行生产线的各项业务处理,得到业务应用数据。图形服务模块,用于生成三维画面和三维模型及其显示位置。3D管理模块,用于将物料数据、工艺数据、操作数据、业务应用数据、三维模型及其显示位置,以及三维画面进行组合,得到三维监控交互界面。还提供一种核工业生产系统。该智能管控系统能将现场的设备实际状况、操作过程、仓储过程等向监控人员全面展示,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及管控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212322100U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1922349206.6
申请日:2019-12-24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 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物料跟踪技术的精细化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管理计算机、标签打印或写入设备、重量采集模块、检测采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云计算服务模块,且管理计算机、重量采集模块、检测采集模块和云计算服务模块均接入4G/5G/网络,其中云计算服务模块对重量采集模块和检测采集模块上传数据进行处理,按批次分别对物料称重数据和样品检测数据计算组分,再通过计算组分的平衡关系来判断物料/样品的平衡关系,解决了物料跟踪盲区和物料管理的区域限制和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了物料/样品数量和特定组分的跟踪平衡管理,提高了核工业现场物料管理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达到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937644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96693.7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5D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体微小流量的测控装置及其安装方法,属于气体流量测控技术领域。测控装置包括涡街流量计、气动调节阀、控制器。涡街流量计,设于气体流通的管道上,用于测量气体流量,涡街流量计包括测量管,测量管口径的取值范围为[6,8]毫米。气动调节阀,设于气体流通的管道上,用于调节气体的流量大小。控制器,与涡街流量计和气动调节阀电连接,用于接收涡街流量计的测量结果,并控制气动调节阀的开度。所述装置可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无法有效测控高温气体的微小流量,且测量结果不准确、调节阀控制不稳定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2109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897157.9
申请日:2024-12-20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辐射环境下特殊容器表面图形码的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1)获取视频流;(2)对视频解码;选取需要处理的视频帧;对选取的视频帧进行目标检测识别,确定目标图像;对目标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得到灰度图像;检测灰度图像中是否存在图形码,确定图形码的位置;根据图形码的位置,进行局部抠图,得到图形码图像;去除所述图形码图像的噪声;对去除噪声后的图形码图像进行混合二值化处理或者OSTU二值化处理,得到二值化图像;对二值化图像进行图形码识别,得到识别结果;(3)将识别结果存储到本地存储介质以及上报MES系统。本发明能够实现对核辐射环境下特殊容器表面上的图形码的实时精准识别和自动化智能化高效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09261079B
公开(公告)日:2021-08-13
申请号:CN201811168008.3
申请日:2018-10-08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B01J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药系统,其包括加药装置和控制器,加药装置包括试剂暂存槽、与试剂暂存槽的输出端连接的加药管路,以及设置在加药管路上的流量测量单元和电磁阀,试剂暂存槽用于盛放原料试剂,流量测量单元用于实时计量加药量并输出瞬时流量信号;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分别与流量测量单元和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电磁阀打开,并持续接收流量测量单元输出的瞬时流量信号,以及根据接收结果控制电磁阀关闭。相应地,还提供一种加药方法。本发明相比于现有人工计量加药方公式,降低了现场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及工作强度,有效提高了加药量精度,重复性好,尤其适合小剂量试剂加药过程。
-
公开(公告)号:CN11462616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210293387.9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六氟化铀转化仿真平台、方法及系统,仿真平台包括:主线程层和从线程层,主线程层用于利用阻塞队列将仿真参数输出至从线程层,以及将线程层的仿真结果经阻塞队列取回进行显示;从线程层用于调用第一仿真计算软件分别对反应室控制器模型和转炉控制器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并将仿真所得的反应室控制参数作为反应室模型的仿真控制参数,且将仿真所得的转炉控制参数作为转炉模型的仿真控制参数,从线程层还用于调用第二仿真计算软件分别对反应室模型和转炉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该仿真平台的建立,为探索提升六氟化铀转化装置流量控制的稳定性和物料配比精度,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运行安全稳定提供虚拟验证手段,提升了算法设计效率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27079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04802.9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5B19/4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车间生产管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车间的三维建模模型;三维建模模型用于模拟车间内部结构,包括模拟的厂房、模拟的厂房内的设备以及模拟的设备的工艺路线;获取车间生产中的实时测量数据以及历史统计数据;实时测量数据包括第一设备数据、第一物料数据、第一安环数据、第一能源数据;历史统计数据包括第二设备数据、第二物料数据、第二安环数据、第二能源数据;通过数字孪生的方式,将车间生产的实时测量数据以及历史统计数据分别映射到车间的三维建模模型中,形成车间生产管理可视化展示模型,以指导生产。本申请可以实现快速、直观查看车间生产的实际情况,提高车间生产管理数据的时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9896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419388.9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械臂运动轨迹的获取方法、装置及其异常检测方法、装置,通过采用该方法获取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可以提高机械臂运动轨迹的获取效率。该机械臂运动轨迹的获取方法包括步骤S100‑S300。S100、获取机械臂的运行视频。S200、根据所述机械臂的运行视频,利用OpenPose算法得到机械臂的关键点的数据集。S300、根据所述机械臂的关键点的数据集,得到所述机械臂关键点的运动轨迹。
-
公开(公告)号:CN11410049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111217187.7
申请日:2021-10-1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硝酸自动配制系统和自动配制硝酸溶液的方法,该系统包括:试剂配制装置和控制器,试剂配制装置包括:水储罐、标准试剂罐、试剂配制罐、吹气法测量单元、第一加药管路、第一电磁阀、第二加药管路、第二电磁阀、与试剂配制罐连接的吹气法测量单元;控制器包括: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控制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的打开关闭,控制往试剂配制罐中的加料顺序和加料量,根据吹气法测量单元的实时测量信号形成反馈控制,得到目标浓度的硝酸溶液。该方法有效克服了现有系统中各类滞后误差,使得试剂配制的精确度和浓度的稳定性达到标准,实现了标准试剂的自动配制,从而降低人员操作强度,具有设计科学、稳定性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116106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890604.7
申请日:2023-07-19
Applicant: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9B9/00 , G06Q10/0639 , G06Q5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核材料生产线安全级控制系统的操作培训考核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核材料技术领域。系统包括考核场景设定模块、操作过程记录模块和操作评估模块。考核场景设定模块用于设定核材料生产线安全级控制系统的安全控制策略和事故工况,以生成考核场景,操作过程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操作人员在考核场景中的操作过程,操作评估模块用于根据安全控制策略和核材料生产线安全级控制系统的操作规程,考核操作人员在考核场景中的操作过程的合规性,以生成操作评估结论。该系统可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操作人员无法在设定的事故场景下进行与实际操作一致的培训,导致操作人员无法有效处理各类设计基准事故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