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87571A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410206462.2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8/22 , G06F18/27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大气治理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碳排放领域,通过动态调整更新速度,根据单位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计算精准实时的空间权重矩阵,能够适应地理空间关系的变化,提高了空间权重矩阵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合莫兰指数,在构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的相似性度量值时更全面考虑空间相关性,挖掘邻域单位区域的相似性特征,有助于精确测量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的关联程度。综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和空间权重矩阵方法,考虑地理空间影响,更贴近实际情况。引入空间权重有助于反映地理邻近性对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关系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准确描述空间异质性,使模型更具对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之间协同效应的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35232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81848.X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借助于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预警装置,包括装置本体,装置本体固设于目标检测土地,装置本体至少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固定组件、潮湿度监测组件、颗粒感应器以及风力传感组件,固定组件与潮湿度监测组件间隔连接,潮湿度监测组件与颗粒感应器电性连接,颗粒感应器与风力传感组件电性连接,潮湿度监测组件、颗粒感应器以及风力传感组件均数据连接控制器,控制器固定连接在颗粒感应器所在区域且远端连接本地数据库。本申请解决现有技术无法提供一种针对大气环境执行多影响元素监测的装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202597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263515.0
申请日:2024-09-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0 , G06N3/044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Q50/26 , G06N20/20 , G06F18/213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本发明涉及大气颗粒物解析技术领域,包括构建大规模的预处理数据集,包括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气象条件下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并收集对应的潜在原始数据,整合原始数据,形成一个多维度的预处理数据集。该基于深度学习的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方法,通过自适应学习率优化算法,模型在复杂和动态的数据环境中能够更快地找到最优解,避免陷入局部最优,从而提升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的准确性和模型的应用广度;通过对大气颗粒物来源的精准解析,有效指导了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制定,减少了居民暴露于高浓度颗粒物中的风险,提升了空气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7261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920562.1
申请日:2024-07-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12N1/20 , C02F3/34 , C12R1/01 , C02F101/3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摩根氏菌及其在降解环氧乙烷中的应用。属于生物降解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株摩根氏菌,命名为C5,其分类命名为摩根氏菌Morganella sp.,已于2024年04月0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CGMCC No.30259。本发明解决了工业环氧乙烷后处理措施中的污水处理排放问题,有效地筛选出了降解环氧乙烷的微生物,提高了降解菌的降解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229307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42737.7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30/018 ,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污降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模型耦合的减污降碳分析方法,本发明综合运用LEAP模型和GAINS模型两种不同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预测分析模型,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减污降碳分析方法,为制定基于未来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治理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7649883A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311641628.5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识别土著耐污染石油降解菌群落的方法,包括:采集目标区域的多个采样点位不同深度的土壤数据;所述土壤数据包括: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和土壤内微生物的测序数据;所述土壤理化性质数据用于确定土壤中高风险污染物与石油污染物浓度数据;将所述土壤内微生物的测序数据与污染物浓度数据进行耦合分析,识别出所述目标区域中的土著耐污染石油降解菌群落。该方法对不同污染物压力下进行石油场地修复的微生物群落功能群进行了识别,有助于解决单一工程降解菌效率低下、普适性差的问题;可为进一步的污染修复提供丰富的生物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00976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002800.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基准制定及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获取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数据根据污染物种类划分数据集;建立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含量预测模型并基于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取最优拟合模型;基于最优拟合模型输出生物有效性数据;基于生物有效性数据计算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基准值并进行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在土壤中量化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处理地理变异性的重要性,可以对目标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含量进行较好的预测,避免生态风险的高估。
-
公开(公告)号:CN117009767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002800.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F18/20 , G06F18/21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基准制定及风险评估的方法,包括:获取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数据并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数据根据污染物种类划分数据集;建立土壤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含量预测模型并基于数据集进行训练,获取最优拟合模型;基于最优拟合模型输出生物有效性数据;基于生物有效性数据计算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基准值并进行基于生物有效性的土壤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估。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在土壤中量化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处理地理变异性的重要性,可以对目标土壤中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含量进行较好的预测,避免生态风险的高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229307A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410642737.7
申请日:2024-05-23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30/018 , G06Q10/063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减污降碳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模型耦合的减污降碳分析方法,本发明综合运用LEAP模型和GAINS模型两种不同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预测分析模型,提供了一种更加科学、合理、全面的减污降碳分析方法,为制定基于未来高质量发展需求的治理决策提供科学、合理、全面的帮助。
-
公开(公告)号:CN117787571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206462.2
申请日:2024-02-26
Applicant: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 , G06Q50/26 , G06F18/22 , G06F18/27 , G06F18/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区域大气治理的碳排放测算方法及系统,具体涉及碳排放领域,通过动态调整更新速度,根据单位区域之间的空间距离计算精准实时的空间权重矩阵,能够适应地理空间关系的变化,提高了空间权重矩阵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合莫兰指数,在构建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的相似性度量值时更全面考虑空间相关性,挖掘邻域单位区域的相似性特征,有助于精确测量碳排放和大气污染的关联程度。综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和空间权重矩阵方法,考虑地理空间影响,更贴近实际情况。引入空间权重有助于反映地理邻近性对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关系的影响,提高了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准确描述空间异质性,使模型更具对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之间协同效应的可解释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