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280672B
公开(公告)日:2014-07-23
申请号:CN201110184651.7
申请日:2011-07-01
IPC: H01M10/625 , H01M10/655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2/1077 , B60L1/003 , B60L1/02 , B60L11/1874 , B60L11/1875 , B60L11/1879 , B60L2240/36 , B60L2240/545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557 , H01M10/6563 , H01M10/658 , Y02T10/7005 , Y02T10/705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车用动力电池箱的热管控温系统,该热管控温系统包括电池外箱、电池内箱以及设置在电池内箱内的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与电池单体之间紧密夹持有散热热管或加热热管,散热热管或加热热管相间设置,电池外箱箱体上设有外箱保温板,电池内箱箱体顶部设置有内箱盖板,电池内箱箱体其余部分设置有内箱保温板,电池内箱底部设置有加热器件,电池外箱上设置有散热风扇,本热管控温系统既能在北方严寒的冬季给电池加温,又能在夏季炎热天气给电池散热,使电池组具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提高电池组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大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783492B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0910139739.X
申请日:2009-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孙昕 , 陈海波 , 郑永平 , 王钢 , 高选 , 赵全江 , 李翔 , 吴庆华 , 李三 , 马凌 , 王景朝 , 朱宽军 , 刘胜春 , 刘臻 , 万建成 , 袁俊 , 郑怀青
IPC: H02G7/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舞动阻尼间隔棒,包括:本体框架和连接在所述本体框架上的线夹,所述线夹至少包括:转动线夹,所述转动线夹包括与本体框架相连的外线夹和包在所述外线夹内部且内侧有氯丁橡胶的内线夹,所述内线夹在所述外线夹内轴向固定,以外线夹中心轴线为轴自由转动。本发明公开的防舞动阻尼间隔棒具有如下优点:采用转动内线夹在外线夹内部轴向固定,环向自由转动的结构,使得导线能更加自由灵活的转动,更好的防止舞动的发生,也使得转动部位不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故障,从而保证了阻尼间隔棒工作的可靠性;线夹与框架的连接方式与国内常用的方式一致,所以也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16592851B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854596.0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融合线路本体的输电通道树障卫星三维监测方法及系统,包括:基于输电线路台账数据得到输电通道中杆塔的三维坐标,进而得到导线高度;基于无人机获取与若干杆塔相关的点位影像;基于卫星遥感信息、点位影像以及杆塔的三维坐标构建树木冠层三维模型;基于卫星遥感信息获取输电通道中树木的二维坐标,并基于树木冠层三维模型筛选树木的二维坐标所对应的高度,得到树木高度;基于导线高度、树木高度结合预设的安全距离阈值,对输电通道树障进行监测。本发明基于卫星遥感信息、点位影像以及杆塔的三维坐标构建树木冠层三维模型,使得构建的树木冠层三维模型更精准,进而对树木高度的预测也更精准,且利用卫星遥感信息监测范围大,且不受环境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2136696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010614326.5
申请日:2010-12-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电线路巡检或除冰的越障机器人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或除冰机器人,机器人包括前臂、后臂和腰关节,前臂和后臂对称设置在腰关节上,前臂和后臂上分别设置有输电线路连接装置,机器人可以携带各种检测传感器近距离、多视角的监测线路的运行状况,可以减轻工人巡线的劳动强度,提高巡检作业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可以跨越线路上的金具,如悬垂线夹、防震锤、间隔棒、屏蔽环等,沿线路自动行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巡检范围大,可以携带除冰模块,做到有冰即除,最大限度的减小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影响,保证供电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1574983B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申请号:CN200910086442.1
申请日:2009-06-12
IPC: B62D57/028 , B25J5/00 , H02G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导线可越障机器人行走装置,其采用双臂三关节轮式结构,越障时双臂交替握线以避开障碍,行走时采用轮以保证行驶速度,包括前行走轮1、后行走轮2、前压紧轮3、后压紧轮4、前行走轮臂5、后行走轮臂6、前压紧轮臂7、后压紧轮臂8、四个前电机9、四个后电机10、前关节臂11、后关节臂12和本体13。本机器人行走装置可以跨越典型导线障碍如防振锤、压接管、间隔棒、悬垂线夹等,可作为高压输电线路巡线机器人以及导线除冰机器人行走装置。该平台具有机构较为简单,控制方式简单,控制精度要求较低,行走及越障速度较快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2136696A
公开(公告)日:2011-07-27
申请号:CN201010614326.5
申请日:2010-12-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输电线路巡检或除冰的越障机器人平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巡检或除冰机器人,机器人包括前臂、后臂和腰关节,前臂和后臂对称设置在腰关节上,前臂和后臂上分别设置有输电线路连接装置,机器人可以携带各种检测传感器近距离、多视角的监测线路的运行状况,可以减轻工人巡线的劳动强度,提高巡检作业的质量和工作效率,可以跨越线路上的金具,如悬垂线夹、防震锤、间隔棒、屏蔽环等,沿线路自动行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小、巡检范围大,可以携带除冰模块,做到有冰即除,最大限度的减小覆冰对输电线路的影响,保证供电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1470013B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710308460.0
申请日:2007-12-29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架空输电线路舞动监测方法及装置,所述的方法包括:对架空输电线路导线上的多个舞动监测点的舞动加速度数据进行在线监测;由每个舞动监测点将监测到的自身的舞动加速度数据进行无线发射;由远端无线接收每个舞动监测点无线发射的舞动加速度数据,并根据接收的同一档导线的不同舞动监测点的舞动加速度数据计算生成该档导线的舞动轨迹。以定量的监测架空输电线路舞动的轨迹、幅值、舞动阶次等参数,并对架空输电线路舞动进行在线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02556009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210001809.7
申请日:2012-01-05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B60S5/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更换装置,用于把亏电电池箱从车上取下、并送至电池转存架,或把电池转存架上的满电电池箱送出,并安装到车辆上;本装置更换电池箱过程中电池箱无需旋转,节省更换时间,解决了更换设备所需旋转空间大的问题。装置包括平移装置、机械臂和升降装置,机械臂具有双向运动功能,即可向车辆方向伸出也可以向电池架方向伸出;机械臂上设置有两排滚柱,方便抽取电池箱。装置由各种常规产品,制造成本降低,且装置体积小巧、动作灵活、所需运动的通道宽度明显减小,节约更换站占地面积的优点;装置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783492A
公开(公告)日:2010-07-21
申请号:CN200910139739.X
申请日:2009-06-30
Applicant: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 , 国家电网公司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孙昕 , 陈海波 , 郑永平 , 王钢 , 高选 , 赵全江 , 李翔 , 吴庆华 , 李三 , 马凌 , 王景朝 , 朱宽军 , 刘胜春 , 刘臻 , 万建成 , 袁俊 , 郑怀青
IPC: H02G7/12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舞动阻尼间隔棒,包括:本体框架和连接在所述本体框架上的线夹,所述线夹至少包括:转动线夹,所述转动线夹包括与本体框架相连的外线夹和包在所述外线夹内部且内侧有氯丁橡胶的内线夹,所述内线夹在所述外线夹内轴向固定,以外线夹中心轴线为轴自由转动。本发明公开的防舞动阻尼间隔棒具有如下优点:采用转动内线夹在外线夹内部轴向固定,环向自由转动的结构,使得导线能更加自由灵活的转动,更好的防止舞动的发生,也使得转动部位不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发生故障,从而保证了阻尼间隔棒工作的可靠性;线夹与框架的连接方式与国内常用的方式一致,所以也不需要特殊的工具安装。
-
公开(公告)号:CN101579858A
公开(公告)日:2009-11-18
申请号:CN200910086917.7
申请日:2009-06-18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输电线路作业用的可越障机器人及其越障方法,该机器人包括机身、前摆臂、后摆臂、前滚轮、后滚轮、前臂滑块、后臂滑块和辅助臂,当机器人感知探测器探测障碍物存在时,首先将两个前臂的“轮式手”松开导线,接下来将两个臂向外摆,转过180度后绕过障碍物,再次抓握导线,此时已越过障碍。后两臂采用同样方法跨越障碍。机器人跨越障碍后,再将四支臂“倒”回来,为下次越障做准备。该机器人既适合单导线,也适合多分裂导线,还可完成多种作业要求。该方法步骤清晰、简单。所有驱动电机均为顺序工作状态,无需多电机联动,控制系统的制作与程序编制相当容易,具有很好的现场适应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