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导体致冷器一体化成型装置及其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21233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410012582.9

    申请日:2024-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致冷器一体化成型装置,用于对半导体致冷器组装,所述半导体致冷器由第一温差电元件、热面陶瓷片、第二温差电元件和冷面陶瓷片组成,包括:焊接工装底板、定位导杆和焊接工装盖板,焊接工装底板设置在该半导体致冷器一体化成型装置的底部,用于承载所述热面陶瓷片,定位导杆设置于所述焊接工装底板上,焊接工装盖板设置于所述定位导杆上,用于吸附所述冷面陶瓷片。该半导体致冷器一体化成型装置,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大幅度减少致冷器的焊接次数,焊接强度和焊接可靠性大幅度提升,全程大都设备自主完成,完全无需人为干预;在保证焊接可靠性的同时,也能大幅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一种温差电元件的摆盘装置及摆盘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803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718209.7

    申请日:2023-1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差电元件的摆盘装置,其作用于温差电元件,包括:模腔支架、蓝膜、底板、模腔和筛网,模腔支架用于连接其余结构,蓝膜设置于所述模腔支架上,用于粘接所述温差电元件,底板设置于所述蓝膜上,其能够支撑所述蓝膜,模腔设置于所述模腔支架上;所述模腔固定所述温差电元件,筛网设置于所述模腔支架上,其用于对所述温差电元件调整位置和方向。该温差电元件的摆盘装置,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将元件切割机切割后散乱的微小温差电元件摆放到蓝膜固定位置的功能,给通过元件贴装系统将温差电元件按顺序摆放到陶瓷基板上提供了途径,解决散乱的微小温差电元件难以摆放到陶瓷基板上的问题。

    一种提高阻挡层厚度均匀性的装填装置及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597006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496387.X

    申请日:2023-1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阻挡层厚度均匀性的装填装置及制备方法,用于温差电池制备;该装填装置包括固定架、筛网组件、挡板和振动装置,其中固定架包括第一水平板和第二水平板,筛网组件与挡板均设置于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用于固定烧结模具;筛网组件包括锥形筒体和筛网,振动装置与固定架相连,使筛网组件中的阻挡层粉末均匀落入烧结模具中。本发明提出的制备方法为采用上述装填装置进行装填,烧结后切除多余的阻挡层。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筛网组件和振动装置,使阻挡层粉末更加均匀的填装于烧结模具,从而使烧结后的阻挡层与方钴矿层之间的界面更加平整,能够通过切除多余的阻挡层,保证阻挡层的有效厚度,使电池具有更好的电性能。

    一种温差电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99301A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210607155.6

    申请日:2022-05-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温差电模块及其组装方法,包括:温差电元件、隔热模块和冷端电连接片,所述温差电元件侧面嵌入所述隔热模块的对应模腔中;所述冷端电连接片连接所述温差电元件中的温差电材料的冷端;多个所述隔热模块分别包覆于所述温差电元件嵌入所述隔热模块对应模腔构成的组合件的外围,用于减少漏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温差电元件容置于隔热模块中,温差电元件间的缝隙被隔热材料填充、温差电元件与隔热模块的模腔紧密配合,可以使热量尽可能的从温差电元件通过,有利于减少系统漏热、提升同位素温差电池的系统结构效率和热电转换效率;设计隔热模块中模腔的形状与温差电元件相同,尺寸与温差电元件尺寸紧密配合。

    一种不透明光电极费米能级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686833A

    公开(公告)日:2021-11-23

    申请号:CN202111021870.3

    申请日:2021-09-01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两片无缺陷的单层石墨烯作为探针,并将其转移到待测光电极和导电玻璃对照电极的表面,然后根据电极性质设置电化学原位拉曼光谱测试条件,并对待测电极及对照电极进行原位拉曼光谱测试;通过拟合对照电极上石墨烯G峰波数与外加电势(费米能级)之间的关系,得到参照曲线,将待测电极表面测试得到的石墨烯G峰波数与参照曲线进行比较计算,即可定量得到待测电极的费米能级;该方法能够将不易测量的光电极费米能级进行直接测量,有利于光电极的材料的进一步优化。

    一种多能模块化组网智能互联微电网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28460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386395.3

    申请日:2021-04-12

    Abstract: 一种多能模块化组网智能互联微电网系统,包括:三相电网电能输入单元,用于提供电网电能;储能电能输入单元,用于提供电池电能;光伏电能输入单元,用于提供太阳能电能;风能电能输入单元,用于提供风能电能;电容电能输入单元,用于提供电容电能;稳压母线,用于输送电能;所述稳压母线分别与所述三相电网电能输入单元、所述储能电能输入单元、所述光伏电能输入单元、所述风能电能输入单元和所述电容电能输入单元连接;输出单元,用于输出电能;所述输出单元与所述稳压母线连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能模块化组网智能互联微电网系统能够大幅提高对自然能源的利用效率,延长储能电池工作时间与使用寿命,并保证微电网系统在此状态下稳定正常工作。

    一种基于曲面结构的端射共形光伏天线

    公开(公告)号:CN113328244A

    公开(公告)日:2021-08-31

    申请号:CN202110582865.3

    申请日:2021-05-27

    Abstract: 一种基于曲面结构的端射共形光伏天线,包括:曲面介质板,用于提供安装面;所述曲面介质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辐射主体,用于接受太阳辐射;所述辐射主体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馈电机构,用于传输信号;所述馈电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面上,且与所述辐射主体连接。本申请通过在可曲面共形泡沫衬底基础上使用光伏电池阵列替代良导体的Vivaldi端射天线,可以实现微波信号接收、转换以及太阳光辐射能量接收转换,并在保持天线性能改变较小的前提下实现与无人机曲面机翼共形的效果,实现减轻天线重量、降低飞行器有效载荷的效果,满足无人飞行器和卫星平台在有限面积下同时对大规模能源系统和高性能天线的需求。

    一种新型的无人机标准模块与拓扑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282153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207877.8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一种新型的无人机标准模块与拓扑结构,包括:光伏、PVCM、蓄电池、POM、稳压母线和负载,其中,所述光伏和所述PVCM连接,所述PVCM与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蓄电池与所述POM连接,所述稳压母线分别与所述POM和所述负载连接。本申请益处为:长时间滞空型无人机为凝视监控、通讯中继等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发展,本系统着力于新型无人机能源供给与调配的研究,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兼顾了不同工作状况的要求,飞行器飞行过程中,环境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的改变、光伏和负荷功率波动、参数摄动、传感器测量误差等因素均会影响飞行器的正常飞行。本系统采用稳定性高的硬件设施,为不同工况的下使用增加了稳定性。

    一种离散式发电、储能、供电系统协同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94686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412094.2

    申请日:2019-1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散式发电、储能、供电系统协同控制方法,属于发电系统管控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设计离散控制器设计;步骤二、抗饱和处理;在进行电压转换过程中,占空比小于100%,加入软约束限制系统的输出能力调整范围。本发明在控制方法设计时考虑的约束包括:a、对电池充放电电流的约束;b、基于SOC(荷电状态)的限制;c、对输出能力的约束;d、对下垂系数的约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主要应用于提供发电-储能-供电系统的硬件控制,能够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并保证能源系统在该状态下稳定正常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