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570057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510043568.6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出了一套绿色环保的人工夯锤震源采集系统替代炸药震源采集系统,属于工程勘察领域,解决了炸药震源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发明中的采用自主设计的人工夯锤,其激发能量经过一系列试验验证,满足一般浅层地震工程的勘测要求。对于跨江剖面的水上地震折射数据采集,本发明选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在岸边使用人工夯锤敲击铝合金板激发地震波,用船沿事先布置的测线将水听器运到接收点位置,然后按一定间距逐点接收地震波来完成数据的采集。该方法本单位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水电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用性强。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水上地震折射勘探的数据采集与作业方式,在水电水上勘探中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534439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732708.6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度计量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碳化深度检测方法、系统及装置,方法包括启动包含冲击和旋转功能的钻孔设备,按照预设参数进行自动钻孔,预设参数包含钻孔深度、旋转速度及冲击频率等;钻孔至某一深度时,自动收集混凝土粉末样品;再启动内置风机,自动将钻孔内的混凝土粉末吹净;计算机系统控制自动添加酒精酚酞溶液至容器内,并通过内置摄像头实时监测溶液颜色变化;计算两次钻孔深度的平均值,作为碳化深度检测结果;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系统包含参数设置模块、深度采集模块、结果输出模块。本发明实现了碳化深度检测的自动化、精确化和智能化;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还实现了检测过程的标准化和数据的可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319042B
公开(公告)日:2024-01-23
申请号:CN202210094334.4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C2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脱空自动扫描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主体机械结构框架、自动行走装置、雷达安装支架、轨道、雷达天线;所述的主体机械结构框架设置为矩形体结构;所述的轨道对称设置在主体机械结构框架之上;所述的自动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之上;所述的雷达安装支架固定设置在自动行走装置之上;在雷达安装支架上固定设置雷达天线。本发明可一次性完成单块机场装配式道面板的脱空检测,增大了检测面积,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稳定性,避免了测量过程中对雷达天线造成的损伤。该装置不仅可用于单块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质量检测,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机场场道、高速公路等的质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979530A
公开(公告)日:2023-04-18
申请号:CN202310075764.6
申请日:2023-02-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探测水库大坝渗漏通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探测前准备;S2.采用合适的物探方法在库区查明渗漏入水口区域或疑似渗漏入水口的区域平面位置和分布高程情况;S3.钻孔;S4.直流充电法探测;S5.综合示踪法探测;S6.渗漏通道联合判定。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探测结果准确、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为水库大坝渗漏的后期堵漏方案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依据,减少了施工的盲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319042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94334.4
申请日:2022-01-26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E01C23/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脱空自动扫描装置及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主体机械结构框架、自动行走装置、雷达安装支架、轨道、雷达天线;所述的主体机械结构框架设置为矩形体结构;所述的轨道对称设置在主体机械结构框架之上;所述的自动行走装置设置在所述轨道之上;所述的雷达安装支架固定设置在自动行走装置之上;在雷达安装支架上固定设置雷达天线。本发明可一次性完成单块机场装配式道面板的脱空检测,增大了检测面积,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稳定性,避免了测量过程中对雷达天线造成的损伤。该装置不仅可用于单块机场装配式道面板质量检测,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机场场道、高速公路等的质量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04570057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510043568.6
申请日:2015-01-28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设计出了一套绿色环保的人工夯锤震源采集系统替代炸药震源采集系统,属于工程勘察领域,解决了炸药震源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发明中的采用自主设计的人工夯锤,其激发能量经过一系列试验验证,满足一般浅层地震工程的勘测要求。对于跨江剖面的水上地震折射数据采集,本发明选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在岸边使用人工夯锤敲击铝合金板激发地震波,用船沿事先布置的测线将水听器运到接收点位置,然后按一定间距逐点接收地震波来完成数据的采集。该方法本单位已成功应用于国内、外水电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实用性强。本发明改变了传统水上地震折射勘探的数据采集与作业方式,在水电水上勘探中有广泛的市场前景和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46003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567149.8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昆明理工大学
IPC: B63G8/14 , G01S13/06 , G01N21/95 , G01S13/937 , G01C21/16 , G01C1/00 , B63G8/22 , B63G8/24 , B63G8/08 , B63G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压过水隧洞结构病害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有压过水隧洞结构病害检测自适应姿控潜航器及控制方法,潜航器包括定向轮、推进模块、滑轨、姿态调节模块、水下检测模块、支架及隧道衬砌结构;方法包括启动潜航器后,自动控制模块进行自检,通过姿态监控模块获取初始姿态数据,进行校准;根据隧洞中的不同情况,姿态调节模块通过调节水压仓和气压仓的压力水平;自动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推进电机和涡轮,驱动潜航器前进;视觉检测装置实现隧洞内多方位同步检测;自动控制模块通过电子线路与各部件相连,根据姿态监控模块获得的姿态监控数据,动态调节装置中的重力和浮力。本发明为隧洞结构病害检测工作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06598631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710067239.4
申请日:2017-02-07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管线普查数据成图文字避让的处理方法,通过输入普查数据,对数据进行基本的正确性检查,生成基础二维图;再按照出图比例尺和分幅尺寸对二维图进行分幅;在分幅图中计算文字标注的边界和多边形重叠面积;根据重叠面积计算避让优先级,结合分治算法根据文字对象进行基于滑动模型的重合推挤避让;根据分幅边界和文字多边形进行边界约束避让和局部优化;将分幅数据进行整合拼接,保存新的标注位置信息,完成避让处理。本发明实现快速有效的进行二维图纸的文字避让,全图静态避让处理,且避让结果不会导致分幅图的文字错误切割,提高城市管线数据成图文字整饰的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169345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159930.1
申请日:2024-08-22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昆明理工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岩样裂纹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岩样受压表观裂纹起裂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历史岩样表面无裂纹图像和有裂纹图像构建数据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训练集训练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模型,构建表观裂纹识别模型;利用高清微距摄影收集岩样细观表面图像每个视频的所有帧,将每一帧图像输入到表观裂纹识别模型中,识别出表观裂纹生成扩展图像;根据第一张表观裂纹图像所对应的时间确定应力应变曲线上的一个点,该点即为表观裂纹起裂点,确定岩样受压表观裂纹出现阶段及相应起裂应力。系统包括模型构建模块、图像识别模块、裂纹确定模块。本发明提高裂纹起裂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以及预警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678564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745587.8
申请日:2023-06-21
Applicant: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库大坝混凝土防渗墙渗漏的连通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探测前准备:获取水库大坝渗漏资料:水库大坝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分布情况、水文地质资料、工程设计和施工情况资料;步骤S2:初判:根据水库大坝渗漏资料初步判定防渗墙渗漏部位;步骤S3:钻孔:在防渗墙渗漏部位的上、下游岸边分别选取钻孔位置后分别开设下游孔、上游孔,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测井仪测定各孔内的水体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本底值作为初始观测值。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果准确、无需在防渗墙上直接钻孔取样,有效保护防渗墙,避免造成新缺陷,同时也降低了施工难度,节约了工程投资,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