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922517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811096813.X
申请日:2018-09-20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210/02 , C08F210/14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领域的一种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乙烯共聚物,包含烯丙基环戊烷单元和乙烯单元,其中烯丙基环戊烷单元在聚合物分子链中无规分布,烯丙基环戊烷单元在聚合物分子中的摩尔分数为x,x大于0.1%;乙烯单元在聚合物分子中的摩尔分数为1‑x。所述的乙烯共聚物,可在含有茂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的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合物的存在下,将乙烯和烯丙基环戊烷进行烯烃共聚反应而制得。本发明中的乙烯与烯丙基环戊烷的共聚物中烯丙基环戊烷共聚单元含量高,而且方法操作简单,值得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065B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1910963871.6
申请日:2019-10-1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110/02 , C08F210/16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单茂过渡金属化合物、包含其的催化剂组合物与应用,一种新型单茂过渡金属化合物,其结构中含有Cp'配体,而且含有喹啉基团。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包含所述单茂过渡金属化合物和烷基铝氧烷,可用于聚合催化剂,进行烯烃类聚合,在所述聚合体系中,单茂过渡金属化合物在聚合体系中的浓度为1x10‑8摩尔/升~1x10‑3摩尔/升。本发明所述新型单茂过渡金属化合物制备简单,同时,利用包含其的催化剂组合物进行烯烃聚合时,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2679634A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申请号:CN201910994067.4
申请日:2019-10-18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10/00 , C08F110/02 , C08F4/659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型茂金属催化剂,其是固体铝氧烷与茂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产物。所述固体铝氧烷与茂金属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000):1,优选为(20‑500):1。所述固体铝氧烷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将铝氧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脱除其中的三甲基铝,得到铝氧烷粉末;将所述铝氧烷粉末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成型处理,得到固体铝氧烷。本发明不采用惰性载体来负载茂金属活性组分,而是使铝氧烷固体化,进而负载茂金属活性组分;相较于传统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本发明催化剂的活性中心更加均一,催化剂的负载量更高,催化剂的性能更好。用于烯烃聚合反应中,性能良好,聚合活性明显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7987191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610956141.X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10/00 , C08F210/16 , C08F210/14 , C08F110/02 , C08F4/6592 , C08F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通过表面改性剂对茂金属催化剂进行处理得到。本发明同时公开了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S1将助催化剂负载在无机载体上;S2向负载了助催化剂的无机载体中加入茂金属化合物,得到茂金属催化剂;S3采用表面改性剂对步骤S2中得到的茂金属催化剂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在保证催化剂总体活性不降低的前提下,降低了催化剂的初活性,提高了催化剂的共聚活性;同时提高了制备的聚合物的堆积密度,保证了生产装置的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07987192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610944083.9
申请日:2016-10-26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10/02 , C08F4/6592 , C08F4/02 , C08F210/16 , C08F210/1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通过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制备:S1,采用助催化剂对载体进行处理,得到载体负载的助催化剂;S2,将非桥联茂金属化合物和桥联茂金属化合物负载在所述载体负载的助催化剂上,得到所述催化剂。本发明中的催化剂,可用于烯烃聚合,如乙烯聚合得到中高密度茂金属聚乙烯,其密度为0.930-0.945g/cm3,分子量分布为2.9-5.5,MFR为20-80。
-
公开(公告)号:CN106589198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510664865.2
申请日:2015-10-1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210/06 , C08F210/14 , C08F4/6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丙烯与高级α-烯烃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然后将所述第一混合物与丙烯聚合催化剂、活化剂以及可选的分散剂接触混合而发生丙烯聚合反应。本发明还涉及该方法制得的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3087241B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申请号:CN201110336517.4
申请日:2011-10-31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210/16 , C08F4/6592 , C08F4/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聚乙烯的方法,其包括将乙烯与α-烯烃在单一的负载型桥联茂金属催化剂下进行聚合,所述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为3~5,所述负载型桥联茂金属催化剂包括:a.桥联茂金属化合物:Cp’X Cp’M Q2,式中,Cp′为茂金属配体,选自环戊二烯衍生物基;X为桥联基团;M选自元素周期表中第IVB族元素中的任意一种;Q选自卤素;b.助催化剂为铝氧烷;c.载体:包括无机载体或有机载体。使用此单一的负载型桥联茂金属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就能够得到分子量呈较宽分布的聚乙烯,所述聚乙烯的熔流比较高(30~200),加工性能好,密度为0.900~0.948g/cm3,能够用于制备薄膜或管材等。
-
公开(公告)号:CN104558340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04794.0
申请日:2013-10-23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210/06 , C08F230/04 , C08F4/6592 , C08F8/12 , C08F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极性基团的丙烯共聚物,其由式I所示的结构单元和式II所示的结构单元组成,其中,式II中的n为4-8的整数,R为极性基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带有极性基团丙烯共聚物的生产方法,包括:i)将α,ω-二烯烃和烷基铝化合物在溶液中接触反应,得到共聚单体A;ii)在茂金属催化剂、烷基铝氧烷和溶剂存在条件下,将丙烯和共聚单体A接触,得到共聚物溶液B;iii)将共聚物溶液B与氧气和/或空气接触,得到共聚物溶液C;iv)将共聚物溶液C与酸性沉淀剂接触,并从接触后所得产物中分离出带有极性基团的丙烯共聚物。
-
公开(公告)号:CN10455826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521768.9
申请日:2013-10-29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4/6592 , C08F4/02 , C08F4/658 , C08F10/00 , C08F10/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的烷基铝氧烷和茂金属化合物的负载率均大于70%(重量)。该催化剂活性高较高,可以用于烯烃的均聚合和共聚合反应,且在聚合过程中不会脱落,所制得的聚合物形态好、聚合物细粉少、不粘釜。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制备上述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可以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高效地制备负载茂金属催化剂,负载过程中铝氧烷的损耗小,生产成本低,所制得的催化剂负载率高,聚合反应活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2952211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110247085.X
申请日:2011-08-25
Applicant: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IPC: C08F4/6592 , C08F4/02 , C08F10/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该催化剂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上的烷基铝氧烷/氯化镁络合物和茂金属化合物,所述载体为棒状大孔介孔二氧化硅,该棒状大孔介孔二氧化硅的长度为2-20微米,纵横比为2-8∶1,比表面积为320-380平方米/克,孔体积为0.5-1.5毫升/克。所述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1所示的结构。本发明的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在用于催化烯烃聚合时,在70℃时,均聚时催化效率可以达到2.7×108gPE/(mol Zr·h),共聚时催化效率可以达到4.2×108gPE/(mol Zr·h),克服了粘釜的缺陷,并且聚合温度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能耗。式1。
-
-
-
-
-
-
-
-
-